内容简介:
要谈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当然必须佛、道并举。可有趣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谈佛教的散文小品甚多,而谈道教的则少得可怜。尽管放宽了尺度,仍然所得无几。弘法的不说,单是写宗教徒的,前者有追忆八指头陀、曼殊法师和弘一法师的若干好文章,后者则空空如也。二十世纪的中国文人何其厚佛而薄道!
或许这里得从晚清的佛学复兴说起。真正对整个思想文化界起影响的,不是杨文会等佛学家的传道,而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政治家的“以己意进退佛学”。提倡学佛是为了“去畏死心”,“去拜金心”,创造“舍身救世”、“震动奋厉而雄强刚猛”的新民,并寻求自我解放,获得大解脱大自在大无畏的绝对自由。用章太炎的话来概括就是:“要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佛教救国论对“五四”作家有很大影响,鲁迅、周作人等人批判儒家,也批判道教,可就是不批判佛教,甚至颇有喜读佛经者。一方面是以佛学反正统观念,一方面是借佛学理解西方思想(如自由、平等、博爱)。尽管此后很多政治家、文学家自认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思想武器,可对佛学仍甚有感情。
内容截图:
目录:
梁启超
惟心
许地山
愿
海
头发
夏丏尊
无奈
丰子恺
渐
家
鲁迅
吃教
隐士
唐弢
摩罗小品
朱自清
禅家的语言
马南邨
谈“养生学”
周作人
读《欲海回狂》
山中杂信
萨满教的礼教思想
吃菜
读戒律
刘香女
废名
碑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
徐祖正
山中杂记
祖慰
普陀山的幽默
贾平凹
仙游寺
汪曾祺
幽冥钟
杨度
《八指头陀诗集》叙
章炳麟
《曼殊遗画》弁言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冯至
沾泥残絮
丰子恺
陋巷
佛无灵
悼夏丏尊先生
鲁迅
我的第一个师父
夏丏尊
《子恺漫画》序
弘一法师之出家
叶圣陶
两法师
谈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弘一法师
南闽十年之梦影
丰子恺
我与弘一法师
朱光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