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布过一部分《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的资料,有兴趣者可以到我的的“管理课程精要”中去查看。以下是从网上搜集解压出来的完全版,由于时下版本众多,此版本内容仅供参考。
---------------------
【重要说明】
--------------------
由于此书页数为5846页,相当巨大,PDF文件为488MB,为了减少您下载后后悔的几率,现将总目录发出,请先下载总目录查看(总目录文件为256页),如果有价值再下载。
--------------------
【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累迁侍讲、侍读学士,文渊阁直阁 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咸丰三年(1853),因丁母忧居家,时太平军出广西,下两湖,奉命帮办团练镇压太 平军。后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先屡败,后攻陷岳州、武昌、汉口等地。1860年升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皖南军务。次年7月,攻陷安庆。以功加太 子少保衔,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力主“借洋兵助剿”,并遣李鸿章率淮军赴上海,左宗棠率湘军之一部入浙江,胞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下遇, 自己则居上游调度指挥。同治三年(1864)六月攻陷天京(今南京)。因功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毅勇侯。次年以钦差大臣督湘淮军围剿新捻军,两度作战失利 后乃回两江总督原任。是时与李鸿章、左宗棠等致力兴办洋务事业,创办江南制造局,为洋务派的首领。在倡导洋务运动中,他注重教育事业,遣派第一批留美学生 出国、兴办同文馆,组织翻译西书等。同治七年(1868)春,授武英殿大学士。同年夏,调任直隶总督,以练兵、饬吏,治河三端为要务,次第兴革。曾于一年 中办理积案3万余件。同治九年(1870)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因屈从洋人,妄杀无辜民众20人,并遣戍府县官吏25人以结案,一时舆论哗然,受到社会谴 责,声名重挫。同年9月,回两江总督原任。年底授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卒于南京,谥号文正。
曾国藩出于缙绅地主 家庭,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好吕黎韩氏之文。入仕后拜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师,又从倭仁、唐鉴讲习程朱理学,自称“一宗宋儒”,是清末倡导宋明理学的道学家和军 事家。在学术方面,他以宋儒为宗,兼习明儒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然有感于清末时事激荡,内忧外患,故提倡经世致用,考究时务,注重民生,整饬吏洽,选拔人 才,兴办洋务和提倡西学教育,以捍卫封建纲常名教和封建思想统治,成为清末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学术观点上,主张理在气先,由理主宰万物,始独尊理 学排斥汉学,后转而主张兼容汉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统治阶级一直把他作为崇拜的精神偶像,并把他的著作奉为“经典”。
曾国藩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统治者,极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和封建社会伦理秩序,在治政、治军、治家方面亦均有其独到见解。在他一生中,著述颇丰,著作 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未刊信稿》等。其中《曾文正公全集》,由李瀚章编辑,167卷。光绪二年(1876)由湖南传忠书局刻印。其后几经刻印。卷 数不一。该书包括了奏稿、文集、诗集、书札、批牍、、杂著、求阙斋日记、读书录、孟子要略、年谱、经史百家杂抄、十八家诗抄、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 家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