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老练,插图丰富,《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奉献独一无二、纵贯古今之天文学理论与实践综览。
在伊斯兰世界遥远的角落,中世纪穆斯林如何运用天文学计算麦加的方向?那唯一觉察到地球可能在绕日旋转的古希腊人是谁?克利斯托弗·哥伦布又是如何误用了他从一册天文年鉴上得来的关于一次月蚀的知识?
奇闻轶事与迷人细节融为一体,此书描绘我们如何观天,并且解释,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之所见;这些所见又是怎样影响了我们的信仰和神话;以及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们今天的知识所作的贡献。其结果是一部栩栩如生的、高度可视的天文学历史——对于专家和非专家,都将是一次兴味盎然的阅读。
目录
原书主编为中文版所作序言
译者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史前天文学
第二章 古代天文学
第三章 伊斯兰天文学
第四张 中世纪拉丁天文学
第五章 从几何学到物理学:天文学的转换
第六章 牛顿和牛顿主义
第七章 恒星宇宙的天文学
第八章 星光的信息:天体物理学之兴起
第九章 扩展着的天文学视野
大事年表
术语表
进一步阅读书目
图片致谢
索引
撰稿人
米歇尔·霍斯金(Michael Hoskin)
剑桥丘吉尔学院研究员。在30年向剑桥研究生讲授天文学史的教学生涯之后,他现已提前退休。在此期间他曾担任科学史系系主任。1970年他创办了《天文学史》(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杂志并任主编。他还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多卷本《天文学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Astronomy)的总主编,此书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以及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共同赞助的。
J.A.班奈特(Bennett)
牛津大学科学史博物馆负责人,利纳克尔学院 [1] 研究员。他也是在剑桥的惠普尔(Whipple)科学史博物馆前馆长。他的著作包括《克利斯多弗·雷恩的数理科学》(The Mathematical Science of Christopher Wren)和《分裂之环》(The Divided Circle)。
古克礼(Christopher Cullen)
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历史系中国科学史与医学史高级讲师,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出版委员会主席。他是《中国早期的天文学和数学——〈周髀算经〉》一书的作者。
大卫·德惠斯特(David Dewhirst)
剑桥圣体节学院研究员。最近从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兼图书馆员任上退休。
欧文·金格利希(Owen Gingerich)
马萨诸塞州剑桥之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及科学史教授。他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天文学通史》的编辑委员会主席。他的兴趣涉及广泛的历史范畴,但是他集中致力于哥白尼革命的研究。他已经出版了两部文集:《伟大的哥白尼寻踪》(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和《天眼——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The Eye of Heaven: Ptolemy, Copernicus, Kepler)。
克立弗·拉各斯(Clive Ruggles)
莱斯特大学考古学研究高级讲师,《天文学史》杂志考古天文学增刊编辑。他撰写、编辑或合作编辑了许多书籍,其中包括《公元前4000~1500年间不列颠的天文学与社会》(astronomy and Society in Britain during the period 4000-1500 BC)、《巨石天文学》(Megalithic Astronomy)、《巨石的记录》(Records in Stone)、《1990年代之考古天文学》(Archaeoastronomy in the 1990s)、《天文学与文化》(Astronomies and Cultres)和《不列颠及爱尔兰之史前天文学》(Astronomy in Prehistoric Britain and Ireland)。
中文译者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科学史系系主任。科学史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长期领导中国唯一的专职天文学史研究组。已出版《天学真原》、《天学外史》、《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历史上的星占学》、《江晓原自选集》、《天文西学东渐集》、《东边日出西边雨》等专著、论文集、随笔集、译著等共20种。
关增建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导师,科学史博士。已出版《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计量史话》、《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理化卷》等著作。
钮卫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科学史博士。与江晓原合作出版了《回天》、《天学志》、《天人之际》等著作。
杨泽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在读博士研究生。
译者说明
本书是一部富有权威性的天文学史著作。因为主编及各章撰稿人,皆为在各自研究领域内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研究者。在我二十年的天文学史研究生涯中,他们或为我曾有幸结识,或为曾打过间接的学术交道,至少也是“久闻大名”的人物。这一点,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毅然”下决心接受此书翻译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书中译本出版之前,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始终缺乏一部权威的、综合性的天文学史。虽然也有学人做过初步的尝试,但是与两部同名的《中国天文学史》相比,其规模、水准和成就皆不能同日而语。翻译进来的西人著作中,有过两部小型的天文学史,但其权威性有限,写作方式又很老旧,无法满足当代读者的阅读趣味,故亦不能与本书同日而语。
在数十年间,我所知道的不少中国读者,倒是经常在1965~1966年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册《大众天文学》(法国人C. Flammarion著,李珩译)中,寻找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西方天文学史知识。
如今此书中译本的出版,将一举改变上述局面。
对于广大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公众来说,本书是一部篇幅适中、图文并茂、内容又极为引人入胜的读物,尽管未必能理解所有技术性的细节──为了帮助读者尽量做到这一点,我们已经在译文中加入了大量译注──但是仍然能够获得对天文学史的一个全面的了解。
而对于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读者,比如研读天文学史专业的研究生,本书则是一本非常合用的专业入门书。
即使是对于专业程度更高的学者──比如天文学史教授──来说,通过本书看一看著名的国际同行们在处理这一课题时是如何论述、如何取舍的,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的翻译是四人通力合作的结果,具体分工如下:
前言及封面、勒口等说明:江晓原译
第一、二、三章:江晓原译
第四、五章:杨泽忠译,江晓原校
第六、七章:关增建译
第八、九章:钮卫星译
术语表、索引:关增建译,钮卫星、江晓原校
江晓原对全书译稿作了修润,并加注了全部译注。
前面曾说“毅然”,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谁都知道,翻译是为人作嫁衣裳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我和同事们都苦于繁重的学术任务,翻译经验也不丰富。但是考虑到此书的价值,我们还是决定为人作嫁一回。
江晓原
2002年7月18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