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最具权威的经济学杂志,The Economist一直以犀利的洞察力享誉全球。《经济学人》音频版是The Economist杂志为付费用户推出的增值服务,朗读者都是英国的专业播音人员——Received Pronunciation正宗英式口音,与杂志文本结合在一起是极好的英语学习材料。
这套《经济学人》是把每个月的4-5期杂志都整理在了一起,每一期都包含了音频和PDF文本,每月一个压缩包。一直在找这套超级棒的口译学习资料,现在这算是如愿以偿了。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来帮我分流,加油呀!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全年珍藏版一共有12期,每一期都完整包含当月的全部经济学人音频版和PDF版杂志。我准备分批将12个压缩包全部共享出来。本人是1M的小水管,上传需要时间,还请心急的同学不要催我。谢谢啦!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希望这整套的《经济学人》能给那些迫切需要提高自身英语实战能力的伙伴带来切实的帮助。同时,我也衷心祝愿和我一样,目前在备战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的同学们能顺利过关呀,呵呵。
免责声明:该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Received Pronunciation 正宗英式口音】
在中国,普通话是最正确、最标准的官方语言,而在英国,虽然没有官方规定,但在英语的发展历史中,有一种发音逐渐形成其重要性,成为公认的最标准英式发音,这就是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为RP。
追溯其历史,Received Pronunciation最早是11世纪时形成于英格兰中南部的一支方言。这个区域从今天的Midlands地区一直向东南延伸到伦敦,其中包含了牛津和剑桥这两个大学城。14世纪时,Received Pronunciation被广泛在贸易商人中使用,又由于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崛起,这种方言被两所大学的学生所采用,于是成为受过良好教育人士的语言。在19世纪到20世纪,Received Pronunciation成为英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语言,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播音员使用,于是又被称为Public School English 和BBC English。
Received Pronunci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语言学家Daniel S. Jones在1918年的一本专著中提出的。总结起来,Received Pronunciation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 Received Pronunciation是一种标准的中性口音,被认为不带有某个特定地域的方言特点。而在英伦三岛中,Received Pronunciation仅在英格兰使用,并且也不限区域。
二、Received Pronunciation有明确的社会界定。在英国,RP被认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体现,因此它特别多地和上流社会和中上阶层联系在一起,有时又被称为Oxford English 和King's/Queen's English。一个来自威尔士的煤矿工人,是绝对不懂得,也不可能操一口优雅的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
三、 Received Pronunciation和一些具体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用RP的主要职业有:律师、证券交易员、政治家、外交官、高校及公立学校教师,以及全国性广播电视公司的播音员。显然,这些职业同时也体现出"高尚"和"优雅"的社会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Received Pronunciation是标准正统的英式英语,因此被广泛用于英语以外的外语教学中。所以,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学习的都是RP,他们中比较优秀的那部分学习者讲的英语听起来比大部分英国本土人的英语还要标准。
RP在发音上的主要特征就是突出"r"音。当两个词连在一起,若前一个词以非高元音
结尾而后一个词又以元音开头的话,RP发音会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个本来不存在的"r"。比较以下这两组短语就可以看出RP的特点:
正常发音情况(非高元音结尾+非元音开头):the idea for it, saw him in the room
加入本来不存在的"r"(高元音结尾+元音开头):the idea® of it, saw® it in the room
各地方言口音
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地位虽然重要,但在英国,真正讲RP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小。英国国土面积小,会给广大英语学习者一种错觉,认为英国人讲的英语都是一样的。事实上,各地的英语差异相当大。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往往第一感觉就是英国人说的英语和自己平时听的完全不同,自己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似乎全部派不上用场了。笔者在英国留学时,广泛游历了英国60多个城镇,遍及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各个方位,深感各地人讲英语,的确有或大或小的差别。
千万不要认为"伦敦英语"是标准的英语。其实,伦敦英语是一种很突出的口音,特别是伦敦东部,这个区域传统上是大量中下阶层工人的聚居地,这种口音叫做Cockney。
英格兰中部以伯明翰为中心的地区的英语鼻音很重,这种口音叫做Brummie。
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地区发音比较粗糙生硬,这种口音叫做Scouse。
英格兰东北部纽卡斯尔地区的口音语调起伏很富音乐感,这种口音叫做Geordie。
苏格兰人的英语中多个元音有变异,发"r"音时不太卷舌,这种口音叫做Jock。
而在威尔士,人们有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在任何有文字书写的地方,如街道名、公共指示牌、商店名等,一定都是威尔士语在先,英语在后。当然,威尔士人的英语和其它方言在发音上又是大不相同的。
方言口音并没有优劣之分。那些以口音来划分社会等级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目前,英国国内甚至有一种强化方言口音的趋势。比如,从70年代以来,BBC改变了传统的只用Received Pronunciation播音的习惯,而吸纳了一些说话带有口音的播音员。BBC的做法,就是为了打破自己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贵族气,使自己对于普通民众显得更加亲和与友善。毕竟,英国中下层的工人阶级还是占有全国总人口的60%。
【经济学人 简介】
一听“经济学”三个字,很多人就退避三舍,其实不然,《经济学人》中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即使光翻看杂志里的插图,也会发现,这是本带着英国式的幽默,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比如曲线图,比如表格……严肃又不失诙谐的时事经济杂志。
《经济学人》以鲜明的观点,置疑的眼光,深度的调查分析,独立和全球化的视角,博得了全球超过100万读者的信任。
163年前,《经济学人》的创始人——来自苏格兰做帽子的手艺人詹姆士•威尔逊(James Wilson),一定也会为《经济学人》的今天感到欣慰。他创办《经济学人》的目的是加强当时的自由贸易,一直到今天,《经济学人》始终坚持着经济自由主义,政府不干涉主义,平等竞争主义,始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时事,关注自由和个体的权利。
真正使《经济学人》发扬光大的是杂志的第三任主编、威尔逊的女婿沃尔特•白居特(Walter Bagehot,1861-1877),他使杂志的触角向政治问题延伸。如今,《经济学人》的文章不仅涉及时势,商业,金融和经济,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艺术。无论主题是什么,经济学家的独立,坦率,简练和尊重事实的品质使其与众不同。
《经济学人》刊题的白色字体和鲜红的底色,秉承了杂志创始人詹姆士•威尔逊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作风。《经济学人》中的文章干练,精简,诙谐,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主编认为,“写出来的文章,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
《经济学人》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杂志认为自己的读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对很多经济名词,专业术语,从不屑于做解释,比如“看不见的手”,“微经济理论”,有时候,大段的引用“法文”,使用拉丁语,也不翻译。
《经济学人》坚守超党派的立场,他不怕得罪大人物,比如,近期出版的杂志中,封面标题是“托尼•布莱尔的末日”,“布什做对的唯一一件事”,用蒙着眼睛的公鸡代表法国的将来……
《经济学人》一直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支持同性恋婚姻,支持合法的“卖淫”,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支持免费的教育,支持私营组织探测宇宙的计划,倡议美国加强对枪支的管理,反对死刑,反对一周工作35小时,反对英国规定工资的最低标准,反对任何场合条件下,对个体精神或者肉体上进行折磨……
《经济学人》还以发明巨无霸指数而闻名,他们通过比较卖当劳在各国的快餐店销售巨无霸的价格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这个指数不仅有趣,而且证明是十分准确的计算购买力平价的方法。2006年5月,《经济学人》纪念巨无霸指数创刊20年,并指出美国不少政客不时滥用巨无霸指数。
目录: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1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2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3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4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5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6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7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8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9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10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11月份
经济学人2009年(音频+文本)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