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正义的标准不应以地理的纬度而参差不齐。法治建设必须遵循制度建构的内在机理。法律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者独立的品格和开放的胸怀。“超越比利牛斯山”意味着对法学本源的寻觅,意味着对“毋固、毋我”境界的追求。
目录:
自序
西南法律人的精神
论文
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
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展开
中国古典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以宋代判决为基本依据兼与英国比较
天主教的婚姻制度和教会法对世俗法的影响
法学随 笔
法治.人治.运动治
法学家的缺席
宪法的命运
镂之金石的宪法
投票箱的妙用
税收奠定宪政基础
论最高法院
统一之道
复转军人进法院
法律职业化的难题
改革司法改革
从惊堂槌说到法庭威仪
法袍、法槌之外
法言法语的意义
柯克的故事
法院的位置
高俅诉林冲
演说、辩论与法庭
法庭辩论的价值
执行难
刑讯逼供为哪般
善待官员
极端难题
不智的诉讼 含糊的判决
一起热门事件 三点理性建言
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评论两则
司法对新闻自由的保护
监督到家了
自治与开放之间的法学
超越比利牛斯山
序文
李贵连《沈家本传》序
徐忠明《批评与思考》序
王健《沟通两个世界的法律意义》序
李修源《司法公正理念及其现代化》序
付立庆《法治的脸谱》序
人为理性之闪光(唐文《法官判案如何讲理》序)
“第三课堂”的魅力(《北大法治之路论坛》序)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自序
《具体法治》自序
《运送正义的方式》自序
以原序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