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卡又名唐喀,是藏语的译音。其本意是指写在布面上的政府诏令,后衍变为平面卷轴画——即唐卡。这门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是随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并 最终形成的藏传佛教的历史紧密相连。公元七世纪,在中国版图西南方,这块领誉世界陆地之巅的雪域高原上,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在其统治时 期,吐蕃的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尤其是松赞干布所娶的两位妻子,尼泊尔的墀尊公主和唐王朝的文成公主不仅美丽且笃信佛教,他们带去了佛像、法器、经典, 还有僧人以及能工巧匠,间接或最直接地影响了佛教在吐蕃地区的传播。佛教艺术随即兴起,建立寺庙、建造佛塔、雕凿佛像、建筑的彩绘装饰、以及寺庙壁画等等 ------到了公元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初,佛教在吐蕃地区被尊为“国教”。几代赞普的崇佛政策使佛教在吐蕃社会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西藏的绘画艺术渐趋成 熟,此时人们对佛教艺术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除对佛像及壁画的崇奉,一种能随意做画、便于携带、收藏、易于悬挂、更利于佛教宣传的新型艺术——唐卡诞生了。 从此唐卡成为西藏主要的绘画形式。
藏传佛教注重像教,除供奉崇拜塑像,唐卡是不可缺少的形式。雍和宫保存的唐卡多种多样,总计一千五百余 幅,可分为供奉与库藏两大部分。供奉唐卡主要分布在各大宝殿及专学佛堂中,按殿堂主尊序列、殿堂规模以及修习法门的不同,配挂不同内容的唐卡。这些唐卡在 殿堂中与佛尊共司一职,同时它又装饰美化了佛堂,它以平面色彩的张力扩展了立体佛尊的想象空间,让佛的世界更具光彩。
目录:
1.上师部
2.密修本尊部
3.佛母部
4.佛部
5.菩萨部
6.罗汉部
7.空行护法部
8.坛城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