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房屋构造与识图视频教程 李连科49讲 哈工大 《CISCO认证基础[]》电子科技大学 27讲WMV-简介及下载-电脑,认证/考试
首页| 如何下载(?) | 网站地图
大学视频教程网logo点击查看更多 大学视频教程
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 大学视频教程网电脑认证/考试 → 《CISCO认证基础[]》电子科技大学 27讲WMV

《CISCO认证基础[]》电子科技大学 27讲WMV

大学视频教程,璇璇视频教程
资料录入:侠小侠

更新时间:2009-09-03 11:07:00

文件大小:2.4 GB

语言要求:中文

资料类型:视频资料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CISCO认证基础[]》电子科技大学 27讲WMV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只供学习参考,请在下载24小时后删除.

解压密码:www.jiangshi123.com
3和14讲的密码不对,请大家重新下载3和14讲.也修正

Cisco认证基础教学大纲
一、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作用和任务
思 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本课程以Cisco网络学院CCNA课程的第一、二部分内容为主。主 要讲述网络基本术语、模型、协议及Cisco路由器的基本操作,为全面学习CCNA认证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 在多协议网络互联环境下,完成Cisco交换机和路由器安装和配置。
2. 具有基本的故障排错能力。
3.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4. 能够完成基本的以太网和TCP/IP网络的规划、设计、安装、运行及故障排除工作。
5. 了解CCNA的相关概念、学习过程,对思科网络认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6.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7. 了解并掌握常见网络介质、线缆测试及布线的相关知识;
8. 了解并掌握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的基础知识;
9. 掌握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地址分配;
10. 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的相关知识
11. 了解广域网和路由器的相关知识
12. 掌握路由器基础配置与Cisco IOS软件的管理;
13. 了解邻居和远程设备的学习发现机制;
14. 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特别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15. 了解基本路由器故障及其网络故障的处理流程和相关技术;
16. 深入理解TCP协议;
17. 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相关应用;
(三) 课程前导知识要求
1. 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基本的了解。
2. 具备计算机硬件、二进制数学、基础电学、线缆等知识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有所帮助,但并非必需。
二、 教学内容与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绪论 CCNA网络认证简介
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
1. 接入到互联网所需要的物理连接;
2.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3. 网卡及调制解调器的安装和故障排除;
4. 网络连通性测试的基本步骤;
5. Web浏览器的配置和选择;
6. 二进制;
7. 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8. 十六进制;
9. IP地址及网络掩码的二进制表示;
10. IP地址及网络掩码的十进制表示。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1.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发展是由于商业及政府的需要;
2. 网络的基础设备包括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
3. 物理拓扑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扩展星型、树型、及网状;
4. 了解广域网、存储区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5. 了解VPN的概念、分类及用途;
6. 理解带宽对网络的重要性,带宽的单位,限制带宽的因素;
7. 理解吞吐量的概念,吞吐量与带宽的关系,影响吞吐量的因素;
8. 理解分层模型的好处;
9. 了解两种重要的网络模型:OSI模型及TCP/IP模型,了解每种模型各层的名称,两种模型层次的不同和相同及对应关系。
第三章 网络介质
1. 了解电学的基本知识;
2. 了解信号传输衰减的原因;
3. 了解同轴线缆的结构;
4. 了解双绞线的分类(屏蔽、半屏蔽、非屏蔽)和结构;
5. 了解网络中所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三种线序名称;
6. 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用来将大量的数据安全的传递到非常远的距离;
7. 光纤是一种非常良好的传输介质,光纤一般成对使用;
8. 通过特殊的制造工艺,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主要发生全反射;
9. 了解光纤中的传输损耗主要在光纤连接处;
10. 了解无线网的传输技术;
11. 了解无线网通信中使用的三种帧:控制、管理、数据;
12. 无线网使用载波侦听多路复用/冲突避免(CSMA/CA)技术;
13. 理解课程中讲到的无线网认证是对设备的认证,不是对用户的认证。
第四章 线缆测试
1. 了解波的传播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
2. 了解波的基本属性:幅度、周期和频率;
3. 了解正弦波和方波的概念;
4. 了解指数、对数、分贝的概念;
5. 了解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概念;
6. 了解通信系统中噪音的概念及其来源;
7. 了解模拟带宽与数字带宽的概念和区别;
8. 线缆测试的重要性;
9. 了解TIA/EIA-568-B标准的测试项目。
第五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布线
1. 直连线缆(straight-through)的线序标准及使用场合;
2. 交叉线缆(crossover)的线序标准及使用场合;
3. 全反线的线序标准及用途;
4. 局域网的两种类型:点对点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5. 广域网一般使用串行接口通信,广域网的联接类型包括ISDN、DSL、cable modem;
6. DTE和DCE的概念;
7. ISDN BRI的接口类型及所使用的线缆;
8. DSL使用的连接线缆;
9. Cable modem使用的连接线缆;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1. 以太网的基本技术;
2. 以太网技术的命名规则;
3. 以太网和OSI模型间的关系;
4. 以太网帧的结构、各字段的名称及用户、帧处理过程;
5. CSMA/CD的功能和特点;
6. 以太网时隙及帧间隔;
7. 冲突发生后的回退算法;
8. 以太网冲突和错误;
9. 双工方式及速度的自动协商。
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
1. 10BASE2、10BASE、10BASE-T以太网的异同点;
2. 影响以太网时隙的因素;
3. 100Mbps以太网技术的种类及它们的关键特性;
4. 以太网的发展;
5. 吉比特以太网的帧格式及传输过程;
6. 吉比特以太网在编码、介质使用等方面与其它以太网的区别;
7. 万兆以太网与吉比特以太网的异同。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1. 桥接和交换的发展;
2. 桥接延迟;
3. 交换的三种方式:store-and-forward、cut-through、fragment-free;
4. 生成树协议的概念和用途;
5. 冲突、广播,冲突域、广播域的概念;
6. 第一、二、三层设备对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影响;
7. 广播报文的数据流动问题;
8. 网络分段及创建分段的设备。
第九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1. Internet发源的起因及TCP/IP如何适应了Internet的需要;
2. TCP/IP的四层模型;
3. TCP/IP模型各层的功能;
4.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5. IP地址的作用;
6. 有类IP地址的划分原则及划分方法;
7. 子网划分的作用;
8. 保留地址;
9. 私有地址;
10. 子网掩码的作用;
11. IPv6地址结构;
12. IP地址的配置方式分为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
13. 动态配置IP地址的三种方式:RARP、BOOTP、DHCP,掌握它们各自的分配方式及异同;
14. ARP及Proxy ARP的作用。
第十章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1. 可路由协议的特点;
2. 在多个三层设备间路由数据的封装步骤;
3. 无连接及面向连接投递的区别;
4. IP报文的结构;
5. 交换及路由在OSI模型中的层次;
6. 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基本功能;
7. 路由算法的过程;
8. 路由表的组成;
9. 收敛及收敛速度的概念;
10.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及外部网关路由协议的概念;
11. 子网划分的意义;
12. 如何确定子网的大小(确定子网掩码);
13. 如何根据子网掩码确定网络号。
第十一章 TCP/IP传输层与应用层
1. TCP/IP传输层的功能;
2. 流控的概念;
3. 在对等系统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4. 窗口的概念;
5. 确认消息的概念;
6. 传输层的协议;
7. TCP和UDP报文头的格式;
8. TCP和UDP的端口号;
9. TCP/IP应用层的协议及应用:域名系统、文件传输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Telnet。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
1.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2. 广域网的主要特征
3. 广域网中的设备;
4. 广域网的性能指标;
5. 广域网标准的制定机构;
6. 广域网协议;
7. 路由器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中的应用与功能
8. 广域网中路由器的角色;
9. 广域网连接在实验室中的模拟
10. 如何配置控制台(console)连接;
11. 路由器内部组件的标记和描述;
12. 路由器的物理特性;
13. 路由器上的通用端口;
14. 如何连接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局域网端口和广域网端口。
第二章 路由器基础
1. 建立超级终端会话;
2. 登录到路由器;
3. 在命令行界面下使用帮助功能;
4. 对命令的错误进行故障排除;
5. 了解Cisco的IOS软件目的;
6. Cisco IO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7. Cisco IOS的命名规则与选择;
8. 对Cisco IOS软件进行故障排除;
9. Show version命令;
10. 路由器用户界面与各种运行模式;
11. 使用路由器建立命令行界面会话的方法;
12. 在EXEC和特权EXEC间转换的命令和步骤;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1. 为路由器命名;
2. 为路由器设置安全口令;
3. 配置路由器串行接口;
4. 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
5. 执行路由器变更;
6. 保存路由器变更;
7. 配置路由器接口描述信息;
8. 配置路由器当日消息横幅;
9. 配置主机表;
10. 备份文档服务的目的与方法;
第四章 了解其他设备
1. CDP介绍
2. 通过CDP获得信息
3. 显示CDP的邻居
4. 执行、监控和维护CDP信息
5. 创建环境的网络映像
6. 禁用CDP与CDP故障排除
7. 远程登陆到(Telnet)其他路由器获取信息
8. 检验、断开和挂起远程登陆(Telnet)操作
9. 操作其他常用的连接测试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软件
1. 路由器的启动与初始化过程回顾;
2. 路由器IOS文件系统
3. IOS命名规则回顾
4. 管理系统配置文件
5. 管理系统IOS映像文件
第六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1. 路由器如何为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选择路由
2. 网络和主机寻址方式
3. 路径选择与分组交换
4. 被动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
5. 内部和外部协议
6. 网络层协议操作与多协议路由选择
7. 静态路由于动态路由
8. 配置静态路由
9. 配置默认路由
10. 静态路由配置的故障排除
11. 使用动态路由的原因
12. 动态路由选择概述
13. 什么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14. 什么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5. 什么是混合路由选择协议
16. 识别路由选择协议的种类
17. 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
18. 自治系统、IGP和EGP
第七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1. 初始化路由器配置
2. 如何通过距离矢量协议维护路由选择信息
3. 多路径上的负载均衡
4. 距离矢量中产生环路的原因
5. 定义一个最大值来防止路由环路计数到无穷大
6. 使用水平分割消除路由选择环路
7. 使用route poison防止路由选择环路
8. 使用触发更新防止路由选择环路
9. 使用抑制定时器防止路由选择环路
10. 如何防止通过接口发布路由选择更新
11. 路由选择表的检查方法
12. 在IP网络中启动RIP
13. 使用ip classless命令
14. 常见的RIP配置问题
15. 检验RIP的配置
16. RIP的故障排除
17. RIP的负载均衡
18. 结合使用静态路由与RIP协议
第八章 TCP/IP差错消息和控制消息
1. 使用ICMP的重要性
2. ICMP的类型以及信息请求与回送消息格式
3. 导致ICMP差错消息产生的可能原因
4. ICMP消息传送机制
5. ICMP回应消息
6. ICMP重定向和改变请求
7. 时钟同步于传送时间估计
8. 地址掩码请求
9. 路由器发现消息
10. 路由器恳求消息
11. 拥赛和流空消息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1. 故障排除的结构化方法
2. OSI各层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
3. 使用show interface和show interfaces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4. 使用show cdp neighbors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5. 使用show ip route和show ip protocols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6. 使用show controllers serial命令处理路由器的故障问题
7. Debug介绍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1. TCP/IP协议集概述
2. TCP/IP协议栈与应用层
3. TCP/IP协议栈与传输层
4. TCP和UDP分段格式
5. TCP运作与三次握手
6. 同步中的拒绝服务攻击
7. 窗口技术和窗口大小
8. TCP序列号与确认号
9. UDP的运作方式
10. 主机之间的多会话操作
11. 服务端端口号
12. 客户端端口号
13. 端口编号和常见知名的端口号
14. 比较MAC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
15. TCP/IP与Internet层
16. ARP工作机制
第十一章 访问控制列表
1. 什么是ACL
2. 为什么建立ACL
3. 创建ACL的顺序
4. 如何应用ACL
5. ACL如何工作
6. 配置ACL
7. 如何使用通配符掩码
8. 如何使用通配符any和host
9.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与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10. 为ICMP、IGMP、TCP、UDP配置扩展ACL
11. 默认状态下的扩展ACL
12. 命名访问控制列表
13. 如何放置ACL
14. ACL在防火墙上的应用
15. 如何限制虚拟终端访问

三、 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网络技术入门与基础
 第一部分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 第一部分 第九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 第一部分 第十章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 第二部分 第二章 路由器基础
 第二部分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 第二部分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软件
 第二部分 第六章 路由器选择与路由选择协议
 第二部分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2. 教学难点
 第一部分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 第一部分 第九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 第二部分 第六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 第二部分 第七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 第二部分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访问控制列表


四、 课程讲授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学时 讲授习题 总复习
第一部分 绪论 CCNA网络认证简介 1 1
(综合练习) 1
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 1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1
第三章 网络介质 1
第四章 线缆测试 1
第五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布线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1
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1
第九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1 1
第十章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1
第十一章 TCP/IP传输层与应用层 1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 1 1 1
第二章 路由器基础 1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1
第四章 了解其他设备 1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软件 2
第六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1
第七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第八章 TCP/IP差错消息和控制消息 1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1 1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1
第十一章 访问控制列表 1
合计 17 8 2
五、 教学建议
1. 讲述原理与操作时,建议更多结合图片资料和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进行动手联系,有实际条件的建议到真实环境中去操作应用,缺乏真实环境的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网络模拟器进行操作应用。
一、 课程概述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
本 课程以Cisco网络学院CCNA课程的第一、二学期内容为主,简单介绍了广域网的基础概念,重点介绍了局域网设计、配置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同时涵盖了线 缆测试、IP寻址、路由选择、排除网络故障等方面的内容要点,并针对思科公司的路由器体系重点介绍了IOS的配置管理、TCP/IP以及访问控制列表等基 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全面学习CCNA认证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教材的内容结构
教材的编写需要循序渐进,所以课程对应的教材不能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的顺序来编写。因此,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应该了解每章内容是属于知识体系中的哪一个部分。本课程所使用教材的内容结构如下所示:
1.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
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 第三章 网络介质
 第四章 线缆测试
 第五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布线
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 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
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 第九章 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
 第十章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 第十一章 TCP/IP传输层与应用层
2. 第二部分
 第一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
 第二章 路由器基础
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 第四章 了解其他设备
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软件
 第六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 第七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 第八章 TCP/IP差错消息和控制消息
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
 第十一章 访问控制列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教材后续的章节中不断有先前章节内容的重复与深入,这也是本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即通过在不同的章节中对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强调与逐步深入,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 自学方法指导
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时,要能做到真正学有所得,通常都需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1. 认真阅读教材,边读边做笔记;
2. 及时完成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做好阶段总结,正确理解课程内容;
作 为一门工程性课程,其学习方法又有别于传统课程。工程性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按照理 论学习——实践——再次理论学习——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反复执行,充分理解课程知识点,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强烈推荐在课后不仅要及时完成各类试题,同 时要主动寻找真实环境进行实际动手联系,如果缺乏真实环境,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网络模拟器进行操作应用。
四、 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部分课程主线
 熟悉并掌握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功能特点。
 能够参照以上两种模型对本部分课程进行综合理解。
 重点掌握IP协议及Ehternet协议的工作原理。
 能够进行基本的地址规划。
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PC机连接网络的3个基本要素:
 物理连接
 逻辑连接
 应用程序
2.会使用ping进行基本的故障排除
 Ping 127.0.1
 Ping 本机IP
 Ping 网关
3.各种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常见网络设备及其图形化表示
2.网络拓扑,理解各种拓扑的特征
 物理拓扑:星型、扩展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型、网状
 逻辑拓扑:广播型、令牌环型
3.了解基本的网络分类LAN、MAN、WAN、SAN、VPN及其特征。
4.带宽的概念
 基本单位:bps
 带宽与吞吐量的关系
 数字带宽与模拟带宽的关系
5.网络分层模型
 分层的好处
 OSI模型结构
 TCP/IP模型结构
 对等层通信的概念
第三章 网络介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基本的电磁学知识基础
2.铜介质
 各种铜揽的结构特点
3.光纤介质
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多模)与直线传播(单模)
4.无线介质
第四章 线缆测试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分贝的概念:





2.了解噪声的概念及噪声的来源
3.TIA/EIA568B铜缆测试的内容
 理解串扰的概念
4.光缆测试的两种仪器
第五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布线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局域网线缆的选择因素
2.一般室内布线选用UTP,室外选用光纤
3.局域网的常见设备,重点理解交换机。
4.常见广域网的接口外观,及线缆类型。
第六章 以太网基础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各种以太网技术命名原则,能够根据以太网名称了解该以太网技术的基本特征。
2.理解MAC地址。
 编址结构:高位24bit厂商编码+低位24bit接口编码
 编址特点:扁平化地址结构
 有效范围:同一子网内
3.熟悉以太网帧结构,了解帧结构中的各域。

4.CSMA/CD的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如下流程图熟练描述以太网工作过程。

5.了解以太网时间、帧间距等参数,以太网的回退算法,以太网的错误类型及处理错误的方式,自动协商的方式等。
第七章 以太网技术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了解常见的以太网技术规范及对应使用的介质。
2.理解以太网的适应性,从10Mbps以太网到10Gbps主要技术未发生变化。
3.以太网已经从局域网走向广域网。
第八章 以太网交换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理解交换的操作方式。
 MAC地址表的构建
 三种交换方式在转发时的细节:
 Fast Forward:收到目的地址就转发
 Fragment Free:收到64字节后转发
 Store-and-Forward:收完全部帧才转发

2.生成树协议的目的与作用。
 理解交换环路产生广播风暴的机理

3.掌握冲突域与广播域的概念,能根据拓扑图准确指出冲突域与广播域的边界。
4.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的设备及方法。
第九章 TCP/IP协议栈及IP地址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熟悉TCP/IP模型各层的名称和功能,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2.理解IP地址存在的必要性。
 MAC地址是一个扁平化的编址结构,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寻址。
 IP地址是等级制逻辑结构,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寻址。
3.IPv4地址结构。
 网络部分+主机部分

4.分类的地址。
 以第一字节的高比特来区分:
 0*******:A类,范围从0.0.0.0~~127.255.255.255,网络号为第一字节
 10******:B类,范围从128.0.0.0~~191.255.255.255,网络号为前两字节
 110*****:C类,范围从192.0.0.0~~223.255.255.255,网络号前三字节
 1110****:D类,范围从224.0.0.0~~239.255.255.255,组播,无网络号概念
 1111****:E类,范围从240.0.0.0~~ ,预留用于试验
5.私有地址:
 A类1个:10.0.0.0
 B类16个:172.16.0.0-172.31.0.0
 C类256个:192.168.0.0
6.保留地址
 每个网络中,主机号为全0的称为网络号,保留,不可分给主机使用
 每个网络中,主机号为全1的称为广播地址,保留,不可分给主机使用
7.获得IP地址的方法
 静态分配
 动态分配
 ARPA
 BOOTP
 DHCP
8.ARP协议的概念及意义。
 本地(子网内)通讯,必需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9.Proxy ARP与默认网关的概念及意义。
 跨子网通讯,无法直接获得最终目的主机的MAC地址,需要使用Proxy ARP或默认网关来协助完成跨子网通讯
 网关设备将自己的MAC地址返回给源主机,协助完成跨子网通讯。
第十章 路由基础与子网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能够区分理解被路由协议与路由协议的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路由协议利用用被路由协议路由数据包
2.报文在路由器中的处理过程

3.报文在路由器间的处理过程

3.IP报文的结构

4.路由协议的概念及工作方式
 路由器通过相互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构建路由表
 路由器使用metric作为选路的依据
 不同路由协议在Metric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 路由表的结构
5.IGP与EGP的概念区别
 IGP:RIP、OSPF、IS-IS
 EGP:BGP4
6.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 优点 实例
距离矢量
路由协议 从邻居路由器角度看网络拓扑
逐跳增加距离矢量
定时更新:收敛较慢
发送整张路由表给邻居 RIPv1
RIPv2
IGRP
链路状态
路由协议 对整个网络拓扑有共同认识
计算最短路由
事件触发更新:收敛快速
扩散链路状态信息给其他路由器 OSPF
IS-IS

5.路由与交换的区别
6.无类IP地址的概念
 有类IP地址划分会产生浪费,因此诞生了无类 IP的概念
7.子网掩码
 32bit,高位连续1,低位连续0
8.使用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 打破有类的网络分界,网络号与主机号的区分只与子网掩码有关,子网掩码与IP地址的结果即为网络号,剩余部分为主机号。
 关于0子网,全1子网;主机位全0地址与全1地址可否使用的问题。
 多做练习,熟练掌握子网划分。(本学期的难点,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第十一章 TCP/IP传输层与应用层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 将应用层数据分段
 建立端到端连接
 将分段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 确保数据可靠
 提供流控
2.了解TCP与UDP报文的格式
3.三次握手机制

4.TCP的序号确认与滑动窗口机制

序号的期望确认 滑动窗口
5.传输层的地址:端口号
 熟记常用端口号
6.了解常见应用层协议
 DNS:了解其用途,等级结构与查询过程
 HTTP:了解其用图,URL的组成,各部分的意义
 FTP与TFTP:了解用途,两种协议的区别
 SMTP与POP:了解用途,电子邮件的基本传递过程
 SNMP:了解用途
 Telnet: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

第二部分 路由和路由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主线
 初步了解广域网的基础知识;
 重点学习路由器的基础结构、基本配置及其基本故障处理流程和方法;
 重点学习路由协议的基础概念并详细了解距离适量路由协议的相关基础知识;
 进阶学习TCP协议;
 重点学习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 广域网和路由器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2. 广域网的主要特征;
 负责连接地理上相隔很远的多个局域网
 使用电信运行商提供的服务;
 使用各种类型的串行连接来接入广阔的地理范围内的网络带宽,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第1层)和数据链路层(第2层)
3. 广域网中的设备;
 路由器、交换机、Modem或CSU/DSU、通讯服务器
4. 广域网的性能指标;
 正常运行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通信量、延迟等基本概念
5. 广域网标准的制定机构;
 ITU-T、CCITT、ISO、IETF、EIA、IEEE
6. 路由器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中的应用与功能;
 广播域与冲突域(路由器用于隔离广播域)
 主要应用于广域网
 两个主要功能:
 为分组选择最佳路径
 将分组交换到合适的出站接口
7. 广域网中路由器的角色;
 为分组选择最佳路径并将分组交换到合适的出站接口(同局域网)
 为不同的广域网技术标准提供互联互通
 位于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常见广域网协议
8. 广域网连接在实验室中的模拟;
 在实验室中通过背靠背(back-to-back)的DTE-DCE电缆连接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广域网云
9. 路由器内部组件的标记和描述;
 FLASH与NVRAM
 Console与Interface
10.路由器的管理端口和连接应用;
 控制台端口Console与辅助端口AUX
 控制台端口连接需要使用的软件、线缆、转换器及参数配置
11.连接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局域网端口和广域网端口
 连接局域网段口需要使用的线缆标准
 连接广域网的多种方式:专线、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12.在广域网连接中选择合适的串行线缆
 常见线缆及接口的识别
 串行线缆选择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路由器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建立超级终端会话并登录到路由器;
2.Cisco IOS软件的目的与功能;
3.Cisco IOS软件的命名与选择;
4.路由器的用户界面与配置模式;
 用户模式、特权模式的特点
 用户模式与特权模式的转换
 enable password命令和enable secret命令的区别与应用
 配置模式的体系结构及如何进出路由器的各个子配置模式
5.路由器运行模式
 ROM monitor、Boot ROM、Cisco IOS三种模式各自的功能和特点
6.show version与show flash命令的功能与输出;
 如何检查路由器的RAM的配置情况?
 如何检查路由器的Flash的配置情况?
7 .路由器的启动与初始化过程;
 boot system命令的使用;
 配置寄存器作用与设置;
 setup模式的目的与应用;
 对路由器启动故障进行纠错;
8. LED指示灯的功能和应用;
9. 在命令行界面下使用帮助功能(?的使用);
 如何查看以相同字符开头的所有命令;
 如何产看一个命令的所有子命令;
10.在命令行界面下使用增强型文本编辑命令;
 Ctrl+A
 Ctrl+E
 Esc+B
 Esc+F
 Ctrl+B
 Ctrl+F
11.关于路由器命令的历史记录和回访的相关命令;
 Ctrl+P与Ctrl+N
 show history
 terminal history [size number-of lines]
 terminal no editing与terminal editing
 Tab
第三章 路由器配置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命令行接口命令模式(CLI Mode)
2. 配置路由器的名称:hostname
3. 配置路由器的口令:
 Console Password
 Virtual Terminal Password
 Enable Password
 Perform Password Encryption
4. 常见的show命令及其功能
 show interface
 show controlers serial
 show clock
 show hosts
 show users
 show history
 show flash
 show version
 show arp
 show protocol
 show startup-configuration
 show running-configuraion
5. 配置串行接口
 基本配置顺序
 配置时钟信号(识别线缆的DTE、DCE端)
6. 配置以太网接口
7. 执行配置变更
 基本顺序是什么?强调检查与备份
8. 配置接口描述信息
 description命令
9. 配置登陆横幅(login banner)
 banner login命令
10. 配置当日消息(MOTD)
 banner motd命令
 如何使用定界符使用
11. 配置主机表
 ip host命令
12. 配置信息的备份与回复
 copy running-config tftp命令
 copy tftp running-config命令
第四章 了解邻居与其他设备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CDP协议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 属于第二层协议,独立于介质和上层协议;
 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
 默认情况下自动运行;
 信息交换仅发生在直接相连的相邻设备之间;
2. 执行、监控和维护CDP信息
 cdp run
 cdp enable
 show cdp traffic
 clear cdp counters
 show cdp
 show cdp entry {*|device-name [*][protocol | version]}
 show cdp interface [type number]
 show cdp neighbors [type number] [detail]
3. 建立Telnet连接
 使用connect命令、telnet命令;
 直接输入远程路由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
4. 退出Telnet连接
 使用exit或logout命令;
 默认情况下10分钟后自动退出;
5. 查看打开的Telnet连接会话(show session命令)
6. 在多个Telnet对话之间进行切换
 使用命令Ctrl+Shift+6,然后键入字母x;
 使用命令resume,后跟某个会话ID;
 直接使用回车;
7. 其他连通性测试相关命令
 ping
 traceroute
 show ip route
 show interfaces serial
 show interfaces/clear counter
 debug
第五章 管理Cisco IOS软件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路由器的启动与初始化过程回顾;
 如何定位和加载Cisco IOS文件以及配置文件;
2. 路由器IOS文件系统
 RAM – Running Configuration
 NVRAM – Startup Configuration
 ROM – IOS Image
3. IOS命名规则回顾
4. 管理系统配置文件
 使用TFPT管理系统配置文件
 使用超级终端管理系统配置文件
5. 管理系统IOS映像文件
 使用TFTP管理IOS映像
 copy tftp flash命令
 使用Xmodem管理IOS映像
 使用confreg命令修改传输速率
 使用Xmodem命令(一定要加-c参数)
 在ROMmon中使用TFTP
 确定连接接口(路由器的第一个LAN接口)
 设置系统变量,包括
» IP_ADDRESS LAN接口的IP地址;
» IP_SUBNET_MASK LAN接口的子网掩码;
» DEFAULT_GATEWAY LAN接口的缺省网关;
» TFTP_SERVER TFTP服务器的IP地址;
» TFTP_FILE 服务器上的Cisco IOS软件文件名;
 使用tftpdnld命令
第六章 路由选择和路由选择协议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路由的定义以及路由选择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 路由的基本分类
 静态路由
 动态路由
 直连路由(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
3. 什么是stub网络(末端网络)
4. 静态路由的配置运行
 手工配置 -〉 路由器加载 -〉使用静态路由进行路由分组;
 使用命令ip route;
 指定出站接口和指定下一跳地址作为网关(GW)的区别;
5. 管理距离
 取值范围:0-255
 值越小表示路由越可靠;
 静态路由管理距离的配置:
 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92.168.2.1 255
6. 默认路由
 默认路由的定义和意义;
 配置默认路由:
 使用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net-hop-address | outgoing interface]
7. 检查静态路由
 使用命令show running-config
 使用命令show ip route
 如果某路由指向的出站接口没有启用,则该路由将不会被安装在路由表中!
8. 路由选择协议与被路由选择协议
 路由选择协议:RIP、IGRP、OSPF等
 被路由选择协议:IP、IPX等
9. 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s)
 自治系统的基本概念;
 自治系统号及其分配方式;
10. 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 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
 链路状态(Link-state)
 平衡混合(Balanced hybrid)
11. IGP协议与EGP协议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12.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特点
 定期将路由选择表从一个路由器转发到另一台邻居路由器;
 没有关于远端网络的确切信息以及对远端路由器的认识;
 距离矢量网络发现流程
 拓扑结构变化处理流程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常用的度量值(Metric)
 Delay
 Bandwidth
 Reliability
 Load
13.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特点
 维护一个复杂的拓扑信息数据库,包括远端路由器及其互连情况的全部信息;
 使用LSA报文进行链路状态通告;
 运行最短路径有限算法;
 链路状态网络发现流程
 拓扑结构变化处理流程
 系统开销需要考虑的问题:
 处理器开销(收发信息,运行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 内存的开销(存储全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
 带宽的开销(网络初始化时LSA Flooding)
14. 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
 路径确定功能与分组交换功能;
15. 路由选择协议的配置
 设置全局和接口参数;
 使用router和network命令;
 network命令的两个功能;
第七章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收敛
 收敛的基本概念
 缓慢收敛的危害
2. 距离矢量路由环路的产生
 理解下图所示环境中产生距离矢量路由环路的原因;

 计数到无穷大(count to infinity);
3. 距离矢量路由的解决办法
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 路由中毒(route poisoning)与毒性反转(poison reverse)
 触发更新
 抑制定时器
4. RIP协议的主要特点
 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 路由跳数大于15则丢弃使用该路由的转发分组;
 默认情况下,路由选择更新每30s广播一次;
5. RIP-2的主要增强特性:
 能够承载附加的分组路由选择信息;
 认证机制以确保表更新的安全;
 支持子网掩码;
6. RIP协议的配置
 使用router rip命令和network命令;
 调整路由的metric度量值;
 调整计时器;
 指定RIP的版本;
 在路由配置模式下使用version命令
 在接口模式下使用ip rip sent version或ip rip receive命令
 启用RIP验证(仅RIPv2);
 在路由器相关接口上启用路由汇聚;
 禁用自动路由汇聚;
 启用IGRP与RIP的协同;
 禁用源IP地址验证;
 禁用水平分割;
 在接口模式下使用no ip split-horizon 命令
 连接RIP至广域网…
第八章 TCP/IP差错消息和控制消息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ICMP与IP
 IP是一种尽力分发式的(Best-Effort Delivery)的传输系统, IP协议采用了Internet消息控制协议来帮助发现各种网络中的故障错误;
 ICMP是TCP/IP协议栈的一部分;
2. 差错报告协议ICMP的基本特点
 ICMP并不试图纠正错误;
 ICMP并不将传送故障通报给中间设备;
3. ICMP消息的传送方式(使用IP传送)
4. 不可达网络与目的不可达消息
 网络不可达;
 主机不可达;
 协议不可达;
 端口不可达;
5. 使用ping命令测试目的网络的可达性
 echo request与echo response消息
 Cisco ping命令的返回代码解析
 惊叹号!
 句号.
 大写字母U
 大写字母C
 特殊字符&
 TTL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6. ICMP消息格式和类型
 开头的三个字段包括:
 类型:类型字段用于指示所发送的ICMP消息的类型;
 代码:代码字段包括用来指明消息类型的进一步信息;
 校验和:校验和字段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 各种常见的ICMP消息类型字段定义;
7. ICMP控制消息的产生和作用
 ICMP redirect/change requests
 这种类型的消息只能由子网的网关发出;
 缺省网关满足发送ICMP重定向/改变请求的条件;
 ICMP时间戳请求消息的应用
 传输时间的计算
 更可靠的时钟同步方法:网络时间协议(NTP)
 地址掩码请求消息
 路由器发现消息和路由器恳求消息
 拥塞与流控消息
 拥塞的分类:主机流量拥塞;网络流量拥塞
 源一直消息,即拥塞与流控消息的运行机制;
第九章 基本路由器故障处理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路由与路由选择表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常见的检查路由选择表的方法
 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
 确定最后的可用网关(th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 确定路由的源和目的地址;
 确定路由的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
 确定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
 确定路由的下一条(Next Hop);
 确定最近的路由更新;
 注意到达目的的多条路径;
3. show ip route命令的使用
 熟练掌握该命令的各项输出内容和含义;
 该命令的子命令包括:
 show ip route connected
 show ip route <network >
 show ip route rip
 show ip route igrp
 show ip route static
4.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优缺点比较
 静态路由的优点:硬件资源消耗低,不占带宽、操作安全性高、可预见性强,容易判断路由走向;
 静态路由的缺点:任务繁琐,人工维护成本太高;不具备良好的可适应性,无法感知连路状态;
 动态路由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可适应性;较低的人工配置成本;
 动态路由的缺点:较大的CPU和内存等硬件资源占用率;较高的网络带宽占用;
5. 如何确定最后的可用网关
 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也叫做最后的可用网关(Gateway of last resort);
 配置默认路由
 使用命令ip route 0.0.0.0 0.0.0.0 <gateway>
 使用命令ip default-network < network>
 Ip defaut-network的特点
 该命令是有类别的;
 该命令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创建默认路由,通常应用于RIP、IGRP和EIGRP协议中;
 该命令后面紧跟的参数是一个网络地址,而非一个主机地址;
6. 检查路由的源和目的
 第3层地址用于将分组从源网络传送到目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始终不变;
 第2层地址用于将构成分组的数据帧(Frame)逐跳的从一台路由器传送到下一台路由器,直到最终达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2层地址(MAC)逐跳改变。
7. 确定路由的度量标准与管理距离
 针对同一种动态路由协议获取的多条路径,路由器如何判断哪一条路由最优?
 度量值的使用
 路由器如何从通过动态路由选择协议、手工配置或其他方式获得的路由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
 管理距离的使用
8. 常见的路由度量标准
 跳数(Hop Count)
 带宽(Bandwidth)
 延迟(Delay)
 负载(Load)
 可靠性(Reliability)
 代价(Cost)
9. 默认管理距离

10. 确定路由器的下一跳
11. 确定最近的路由更新
12. 通常的网络故常测试顺序
 网络基本测试一般从第1层开始一直进行到第7层;
 第一层故障:
 电缆被损坏;
 未连接电缆;
 电缆连接到错误的端口;
 电缆连接间歇性中断;
 对于当前任务使用了错误的电缆(比如必须使用正确的全反连接、交叉连接以及直通连接方式的电缆);
 收发器故障;
 DCE电缆故障;
 DTE电缆故障;
 设备掉电;
 第二层故障:
 不正确的配置串行接口;
 不正确的配置以太网接口;
 不正确的封装设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是串行接口的缺省设置);
 串行接口上不正确的时钟设置;
 网卡(NIC)故障;
 第三层故障:
 路由选择协议没有启用;
 启用了错误的路由选择协议;
 不正确的配置路由选择协议;
 不正确的IP地址;
 不正确的子网掩码;
 不正确的缺省网关;
13. 第一、二、三层故障的排除方法
 Ping
 telnet
 show interface
 Show cdp neighbors
 Traceroute
 show controllers serial
14. 故障排除的结构化方法

第十章 深入理解TCP协议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TCP/IP协议集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2. TCP与UDP
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该协议通过滑动窗口提供流量控制,通过序列号和确认提供可靠性;TCP会重发一切没有收到确认的数据,并在终端用户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一条虚拟电路,其优势在于能购提供分段的可靠传输.
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它可用于传送消息但是在传输过程中不提供额外的检查控制功能,比如可靠性控制;UDP的优势在于传输速度,由于UDP报文不用确认,通过网络发送的控制通信量更小,因此传输速度更快.
3. 掌握TCP分段报头形式
4. 同步过程与三次握手的基本概念
5. 拒绝服务(DoS)攻击
 SYN Flooding DoS的原理过程
6. 数据分段与流量控制
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分段
 TCP采用窗口技术(Windowing)
 窗口大小的作用
 TCP滑动窗口的应用
7. 序列号的重要作用
 序列号在数据传输和数据段重组任务中重扮演着关键角色
8. 确认与重传机制( PAR )
 TCP采用的是期待确认的方法,也就是说确认号指的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字节号。
9. UDP协议的格式、运作方式
10. TCP和UDP的应用比较
11. 主机之间的多会话实现
 传输层端口( 16比特位的号码,从0到65535 )
 套接字
 一个端口号和一个网络地址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套接;
 一对套接字,可以形成一个唯一的连接。
12. 端口号指定范围如下:
 知名端口号0-1023
 低于255的端口号用于公共应用;
 255到1023的端口号分配给各公司用于其销售的应用程序;
 已注册端口号:1024-49151;
 动态或专用的端口号:49515到65535
13. 比较MAC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
 端口号在传输层,由网络层提供服务;
 网络层指定逻辑地址,比如IP地址;
 网络层由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指定物理地址,或成为MAC地址。
14. ARP协议与RARP协议
第十一章 访问控制列表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访问控制列表的定义和功能
 简单讲,访问控制列表ACL是运用到路由器端口的指令列表。这些指令告诉路由器接受哪些数据报文而拒绝哪些数据报文。
2. 路由器对ACL的执行
 路由器将根据ACL中指定的条件,对经过路由器端口的数据报文逐一进行检查。通常ACL执行判断的标准基于源或者目的IP地址,协议以及上层协议端口号。
3. ACL在路由器上的应用
 One list, per port, per direction, per protocol
4. ACL具体的工作过程
 按照逻辑次序顺序执行;
 一旦匹配不再继续检查;
 如果所有的规则语句都不匹配,最后将默认强加一条拒绝全局流量的隐式语句。
5. 路由器执行选路与ACL功能的整体过程
6. ACL的类型
 标准ACL
 仅检查源地址( IP ACL的数字定义为1到99 )
 通常应用于靠近目的端的路由器端口
 扩展ACL
 既可检查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也检查协议类型和TCP或UDP的端口号(IP ACL的数字定义为100到199 )
 扩展ACL通常应用部署在靠近源端的路由器端口上
7. ACL具体的工作过程
 按照逻辑次序顺序执行;
 一旦匹配不再继续检查;
 如果所有的规则语句都不匹配,最后将默认强加一条拒绝全局流量的隐式语句。
8. 路由器执行选路与ACL功能的整体过程
9. ACL的类型
 标准ACL
 仅检查源地址( IP ACL的数字定义为1到99 )
 通常应用于靠近目的端的路由器端口
 扩展ACL
 既可检查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也检查协议类型和TCP或UDP的端口号(IP ACL的数字定义为100到199 )
 扩展ACL通常应用部署在靠近源端的路由器端口上
10. 检查ACL配置
 show ip interface
 show access-lists
 show running-config
11. 命名访问控制列表
 使用ip access-list命令建命名ACL,语法格式如下:
 ip access-list {extended | standard} name
 然后使用permit或deny命令书写具体的一个list;
 掌握permit或deny的详细语法细则;
12. 放置ACL的一般原则
13. 限制虚拟终端访问路由器
 使用命令access-class进行部署
14. 掌握标准、扩展ACL的几种典型实际应用实例
 应用标准访问控制列表: E0端口不允许来自于特定地址172.16.4.13的数据流,其它的数据流将被转发。


• 应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在E0端口,禁止转出来自172.16.4.0子网的FTP数据流到172.16.3.0子网,其它的数据流将被转发。

五、 学习计划与重难点提要
以下给出的“自学计划与安排表”是按照总学时四十学时设计,以供学习参考。
其中的“顺次”是指每次1学时,按学时顺序排列的。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顺次
(1次1学识) 教材章节
第一部分 重点概要 难点概要
1 1.1;1.2 各进制之间的转换;
布尔运算; 布尔运算
2 2.1 网络的概念及分类; N/A
3 2.2 带宽的概念; N/A
4 2.3 分层模型的好处;
OSI模型及TCP/IP模型概念;
对等通信的概念;
封装的过程; 对等通信概念
5 3.1 各种铜介质的结构; N/A
6 3.2;3.3 光传输的原理;
各种光介质的结构;
无线传输的原理; 光传输原理
7 4.1;4.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基础;
噪音的概念; 数字信号的概念
8 5.1 局域网线缆的选择;
中继器和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网桥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网络的两种结构; 不同UTP线序的应用场合
9 5.2 广域网的连接类型; N/A
10 6.1 以太网帧结构; N/A
11 6.2 以太网工作原理; CSMA/CD原理
12 7.1;7.2 各种以太网技术的异同点; N/A
13 8.1 交换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生成树协议的概念; N/A
14 8.2 冲突域与广播域的概念和边界区分;
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的方法; 冲突域、广播域的边界划分
15 9.1;9.2 IP地址的概念与表示、分类;
几种特殊的IP地址;
子网的概念;
IPv6地址的概念与表示 IP地址的分类;子网的概念
16 9.3 获得IP地址的几种方法;ARP协议;默认网关与Proxy ARP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原因 ARP协议;默认网关的工作原理
17 10.1 可路由协议与路由协议的概念;路由器的基本工作过程;IP报文结构; N/A
18 10.2 路由协议的概念、工作原理、分类 DV与LS算法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
19 10.3 IP地址规划 IP地址规划
20 11.1;11.2 TCP的工作原理;端口号的概念与常见端口号;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功能 三次握手与滑动窗口的原理
顺次
(1次1学识) 教材章节
第二部分 重点概要 难点概要
21 1.1 广域网的概念;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广域网的设备、标准制定机构、 N/A
22 1.2;2.1 路由器的内部结构;管理接口的连接与配置;串行线缆的选择;路由器的用户接口模式及其分级; N/A
23 2.1;2.2 Cisco IOS软件的功能、特点、命名;路由器启动的初始化过程;IOS文件与配置文件的定位与加载过程;IOS其他高级特性(高级文本编辑命令等) N/A
24 3.1; 路由器的运行模式、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名、口令、接口等命令; N/A
25 3.2 路由器接口描述信息、登陆横幅、主机表等配制的功能与命令; N/A
26 4.1;4.2 CDP协议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及其相关配置命令; N/A
27 5.1;5.2 IOS文件系统;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与; N/A
28 6.1 静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概念、配置和应用;Stub网络、默认路由等基本概念; N/A
29 6.2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与被动路由选择协议的比较;自治系统的概念;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功能、特点与比较; N/A
30 6.3; 路由选择协议的类型比较;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IGP与EGP的概念与功能比较 N/A
31 7.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环路问题;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的原因及其常见解决方案;
32 7.2 RIP协议的功能和特点 N/A
33 8.1 ICMP的基本概念;ICMP差错报告消息的类型与功能; N/A
34 8.2 ICMP控制消息的类型与功能; N/A
35 9.1;9.2 路由与路由选择表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检察路由表的常见方法; 路由的度量标准与管理距离
36 9.2;9.3 网络故障测试顺序与故障排除的结构化方法;第1、2、3层的故障检测 排除思科路由器第1、2、3层故障的方法技能;
37 10.1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映射关系;TCP与UDP的功能与应用比较;TCP报文的分段格式;SYN-Flooding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序列号的重要作用 三次握手的功能与工程;窗口技术与窗口大小的功能; 确认与重传机制;
38 10.2 主机间的多会话与端口的概念;端口号的定义与范围;ARP协议于RARP协议; 服务器端口号与客户端端口号的区别;套接字的概念与应用;
39 11.1 访问控制列表的概念、功能、基本规则、执行顺序、检察方法; 统配掩码的概念、功能与使用;
40 11.2 标准访问控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命名访问控制列表的创建指令与实际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创建合适的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的部署规则;

六、 参考资料
CCNA学习指南(中文版)(640-8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书号:7-5053-9694-3
大学视频教程 No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