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宏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50905
出版时间:2006-9-1
页数:312
定价:35 元
内容提要:
《名作的中国绘画史》分三十个部分讲述了以名作为中心的绘画历史。你想提高自己对绘画的鉴赏能力吗?你想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就不能错过本书。该书叙述了传世名作演绎的绘画历史,更总结了当代名家品赏的心得。赶快行动吧。
目录
第一章 龙形凤态
第二章 大汉雄风
第三章 传神阿堵
第四章 气韵生动
第五章 北朝风情
第六章 构兹云岭
第七章 吴带当风
第八章 精彩纷呈
第九章 徐黄异体
第十章 乱世闲庭
第十一章 外师造化(上)
第十二章 外师造化(下)
第十三章 行云流水
第十四章 林泉高致
第十五章 院墙内外
第十六章 墨兴琳琅
第十七章 简繁入微
第十八章 借古开今
第十九章 墨花墨禽
第二十章 中得心源(上)
第二十一章 中得心源(下)
第二十二章 古道瘦马
第二十三章 又见院体
第二十四章 山水吴音
第二十五章 神逸争胜
第二十六章 人情时风
第二十七章 老调重弹
第二十八章 别开生面
第二十九章 狂怪求趣
第三十章 海纳百川
书摘
远古留下的事迹太少,而我们想知道的又太多。于是学者的探究就如解谜一样,在多少神秘的期待里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绘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之一。说它源于生产成果的记录,或是对收获的期望;说它是精神的寄托,或是闲暇时的消遣、游戏,都有着很充分的理由,但对于祖先留下的实实在在的迹象,却只能够当成谜来作猜测了。
中国早期的绘画,有迹可寻的大都存于陶器上,再就是岩画,虽然颇具绘画因素,但与我们习以为常的毛笔在绢本、纸本、壁上的作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差距便是时代的标识,便是源和流关系的标识。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幅完整的帛画,这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令所谓的“卷轴画”的源头,前移到了战国。1974年,长沙子弹库楚墓又出土了另一幅帛画。这两幅帛画,是迄今存世最早的“卷轴画”。
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帛画,画的是妇女的侧面立像,左上方还有一龙一凤。画面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怎样理解画面,一下子引来了专家们的长篇大论,甚至撩起古史研究的巨擘郭沫若的兴趣。郭沫若认为画中的龙仅一足,应称作夔,是恶的象征,而凤则代表了善,画的意义为善恶的斗争,郭作诗云:“长沙帛画图,灵凤斗恶奴;善者何矫健,至今德不孤。”再看看图,凤大龙小,凤昂首阔步,龙蜷缩一隅;人在凤下,形象上站在凤的~边,似乎顺理成章地在道义上也站在凤的一边。郭沫若到底是名家巨眼,解释得头头是道。后来有人不同意此说,以古代青铜器图案的龙纹大都为侧面描写,画一足很正常,与夔不相乾,图是龙凤引魂升天的意思。中国绘画史专家王伯敏则指出,龙本来是双足,出土时左侧已经残破,故未见,龙非夔,龙凤引道升天,可见之于屈原的诗文。所以这幅帛画,一度曾名为《人物夔凤图》,现唤作《龙凤人物图》,不想介入龙夔之争者,则称《妇女立像》。 公说婆说,也许都有理;孰是孰非,其实也无关紧要。我们所关注的,是画的本身——画的表现意识和表现手段,即当时的绘画审美层面和绘画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绘画技术,包括造型、线条、色彩、构图诸方面因素,它是绘画审美的具体反映;而绘画审美达到何等层次,技术往往是先决条件。在中国绘画的草创期和上升期,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动审美的变迁。
评论《龙凤人物图》,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到它造型的准确程度、表情的生动程度,至于究竟如何准确、如何生动,就语焉不详了。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把这幅战国帛画定性为中国绘画写实的祖本,就是基于该图人物造型的准确程度和生动程度。这程度是比较而来的。另外,此图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时尚,如细腰、高髻等,也为写实反映时代的风貌,留存了最初的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