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始于汉代,至唐、宋、明、清全面兴盛,形成以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为主体的藏书体系。这些藏书机构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图书的收藏和整理,仅供王公贵族、士子大夫等少数人使用,整理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收藏。因此,他们为保存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8年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规模、数量和重要性都大大增加。全社会对于图书馆在教育、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87年10月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设有30余个阅览室,日平均可接待读者7-8千人。就世界范围而论,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图书馆自身一直处于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中,主要标志就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
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在文献收藏方面:近代图书馆已不再是单纯地典藏旧籍,而是对各种类型、各个学科、各个文种的文献都兼容并蓄,如:中外文图书、报纸、期刊、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等。
(2) 在文献整理方面:近代图书馆要使读者尽可能方便地了解馆藏、利用馆藏,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分类和编目方法,对文献进行更加细致的整理。例如,引进“杜威十进分类法”对西文图书进行分类。对中文图书除仍以四部分类为主,还出现了“十二大类分类法”、“二十部分类法”等更细致的分类方法。与此同时,还由对整本图书进行整理向单篇论文进行整理发展,开展了文摘、索引、书目的编纂工作。
(3) 在读者服务方面:开放服务是近代图书馆的一大特点,欢迎广大读者前来借阅。不仅如此,还主动解答读者的咨询或主动为读者提供所需的资料。
补充说明:解压缩后运行index.asp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