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考古学家及其团队发掘埃及亚历山大城外海之水下 Pharos 灯塔;古世纪七大奇观之一。
法洛斯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a)是七大奇观中,唯一不带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生活而建的古代建筑;灯塔在黑夜中发放耀眼的光芒,照耀整个亚历山卓港,保护着海上的船隻,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位置
法洛斯灯塔位於埃及(Egypt)的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约1公里的法洛斯岛(island of Pharos)东边约1.2公里远的岩礁上。亚历山卓是埃及仅次於开罗的第二大城,也是埃及第一大港。这座港埠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於公元前332年征服埃及时,下令建筑师迪诺枓拉提兹规划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带,包括北起瓦洛斯岛,南止玛里特湖的广大地区。
建造背景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将令托勒密 (Ptolemy Soter)称霸埃及,并建都於亚历山卓,也使亚历山卓成为埃及的经济中心,加上它地处亚洲、非洲及欧洲的接合位置,自然是海上交通的枢杻。鑑於亚历山卓港的危险海道,托勒密下令建筑师Sostratus及亚历山卓图书馆(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於亚力山卓的东端合作兴建灯塔,用以照耀船隻的往来。於公元前290年竣工。当建造灯塔时,人们都说:「我们以它为傲,以其充满财富智慧与学识为傲,这座灯塔将为上古世界放射新光芒」。欧洲人因见亚历山卓大灯塔的宏伟,以希腊神话的英雄「法洛斯」来称呼它。
以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法洛斯灯塔共分三层。尤福斯的《入门书》详细记载了灯塔的形状。灯塔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正方形的四角柱,高56米(183尺),四角準确地朝着东南西北,每角分别竖立着屈东(Triton)像。第二层为八角形,高18米(60尺),第三层是圆椎形,高7米(24尺),最上面为圆锥形屋顶,矗立着海神波赛顿(Poseidon)的雕像,最令人嘆为观止的是灯塔的高度,传说整座灯塔有140公尺高(一幢现代四十层高的建筑物)。 灯塔倚靠燃烧柴油,把光线集中於后方的青铜製的反射镜,以旋转360度反射出去照耀大海,据说其亮度可照耀56公里外,海上的人凭着光线,以确认亚力山卓的位置;传说这神奇的魔镜让光线聚焦,使敌舰起火燃烧,但一切只是子虚乌有。
除此以外,它更具防卫及侦察功能,塔内设有三百多间房间,可以驻扎相当的军队,一旦有敌人自海上来袭,灯塔内的军队便可在短时间内出海迎击,避免城中的建设毁於战火,值得一提,灯塔儘管140公尺高,却没有阶梯,燃油及补给品是倚靠骡子沿着螺旋状斜坡上去的。以古代航海技术的落后。
公元850年左右,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帝国和回教徒发生战争,灯塔给予回教军莫大帮助,因此罗马派出间谍往支配亚历山卓港的回教主阿尔华特的宫裏散佈谣言,指灯塔下有大量宝藏,令人们争相折毁灯塔寻宝,虽然回教徒曾尝试修理,但因弄坏灯塔内的青铜反射镜而作罢,只把它充当为回教清真寺。
随着迁都开罗(Cairo),经济地位转移,灯塔在日久失修下寂寞地站立在原地;公元1375年的大地震更是它的致命伤,成为金字塔外,最后一个消失於世上的奇观。自此以后,人们只有知有法洛斯灯塔之名,却不知它座落何地,也不知它的形状如何。现今矗立在灯塔地基上的是马木路克(奴棣)王朝,基亚北苏丹所建的中古碉堡,但高度只有灯塔的五分一,四周触目的,尽是上古石块堆砌的中古城墙。
对后世影响
法洛斯灯塔存在於世上一段颇长的时间,可能曾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凯撒、克丽奥派特拉、安东尼等人的船隻,发挥了引导的功能;同时它更是灯塔的始祖,现代灯塔的建造,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它的影响,虽未有它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但形态上也会有几分相似;甚至现代欧洲人也会称灯塔为「Pharo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