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话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视频教程 3个文件 北京邮电大学 《往事》(WAS)-简介及下载-综合,影像期刊
首页| 如何下载(?) | 网站地图
大学视频教程网logo点击查看更多 大学视频教程
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 大学视频教程网综合影像期刊 → 《往事》(WAS)

《往事》(WAS)

大学视频教程,璇璇视频教程
资料录入:melody850308

更新时间:2007-10-10 14:52:00

文件大小:20.77 GB

语言要求:中文

资料类型:视频资料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往事》(WAS)

《为了那一次的遇见》 --2-28 20:00
曾经采访过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以及卡斯特罗、阿拉法特、卡扎菲、侯赛因等国际要人的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他是美国著名新闻访谈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他被称为“新闻怪杰”, 华莱士的采访在美国家喻户晓,华莱士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然而,华莱士这一生最难忘的采访是他68岁时在中国进行的一次采访,而且那次采访是在他的老友——外籍中共党员、曾是新华社高级外国专家、更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好友的美国人李敦白的“牵线”下最终实现的。华莱士和李敦白他们直接目的想要采访的究竟是中国的哪一位人物?为了那一次让他们毕生都难忘的和那一位神秘大人物的“遇见”,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
《追寻难忘的背影》7:胡司令笑傲江湖 --2-27 20:00
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创下了象棋史上的四个之最——最年轻的全国冠军(15岁),最年老的全国冠军(55岁),最多次的全国冠军(14次)和最长蝉联的全国冠军(十连霸)。这个战绩可以说是空前的,无人企及。从此,中国棋界进入胡荣华时代。在那个文化活动匮乏的年代,胡荣华的棋艺表演经常造成万人空巷的局面,也因为为工农兵服务得好,受到上级领导大力推崇,象棋运动又在民间广泛开展起来。
--------------------------------------------------------------------------------
《追寻难忘的背影》6:我演“白毛女”的岁月 --2-26 20:00
30多年前红极一时的文革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最初诞生在上海。当年白毛女的扮演者石钟琴和大春的扮演者凌桂明,今日相会在“往事”中,回忆那个被无数人捧为当年明星的岁月里内心的感受。当时,《白毛女》红极的年代,他们甚至在铺着稻草的油布上跳芭蕾,有些人为了看演出,从房顶上塌掉下来。而曾经是演古典芭蕾“天鹅湖”中英俊王子的凌桂明,为了转型成一身革命正气的“王大春”,他和石钟琴一起去上海奉贤农村“滚地龙”的芦席棚里体验生活。

由于《白毛女》公演后受到太多观众的欢迎,《白毛女》剧组引起了当时高层的注意。江青曾闹过“两个白毛女上山”的异版《白毛女》之争;演唱《白毛女》的朱逢博曾经安排在剧场太平门边“纱门”里。而《白毛女》最后在那个非常年代里成功承担了促进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的事宜,石钟琴和凌桂明记得当年他们从虹桥飞机场下来受到的巨大欢迎。回忆这一切曾经被淡忘的记忆,石钟琴和凌桂明感慨,正是这一系列不平常的经历,使得他们一辈子和舞蹈有了终身不灭的关系。

--------------------------------------------------------------------------------
《追寻难忘的背影》5:跟着老杨出海去 --2-23 20:00
杨怀远,客轮服务员,全国著名劳模。他在旧社会讨饭时被狗咬伤腿,童年时当小工,解放后参军在部队当炊事兵;复员后到客轮当服务员,他用“母子板”、“百宝箱”、“方便桌”为旅客服务;他用一根自制的小扁担,穿梭于旅客之中,为人们排忧解难。几十年如一日,共挑坏了66条扁担。杨怀远不断进取、服务人民的“小扁担”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
《追寻难忘的背影》4:陈燕飞的转折点 --2-22 20:00
1982年,陈燕飞在一家汽车修理厂里当工人。4月30日,她路过四川路桥的时候,发现有人落水,很多人围观,就是没有人下水救人,她着急了,下水救起了那个落水者。到医院换湿淋淋的衣服时,才被发现是身怀六甲的孕妇。通过解放日报的连续报道,陈燕飞成为商品经济大潮中上海人民精神风貌的缩影。这是上海第一位突破“高大全”模式的平民英雄。下水救人之后,成了她一生的转折点。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妈妈肚子里的女儿,已经在汇丰银行工作了。每年除夕,陈燕飞和女儿都要赶到上海儿童福利院,把孤儿全贤接回家过年。陈燕飞依然像一只勤快的燕子,多年如一日,把春天般的温暖送给社会。
--------------------------------------------------------------------------------
《追寻难忘的背影》3:十万元改变了我的一生 --2-21 20:00
八十年代初,普通女工杜芸芸突然间继承了十万元财产。在这笔突然降临的巨款面前,杜芸芸遇到了人生一个大的选择。当她决定将这笔钱无偿捐献国家的时候,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说法随之而来。此后,杜芸芸经历了人生中一个个坎坷,走到如今,二十多年前的选择是否还在暗暗地影响着她的生活?
--------------------------------------------------------------------------------
《追寻难忘的背影》2:今天我退休—马人俊 --2-20 20:00
电影《今天我休息》讲的是户籍民警马天民的故事。“马天民”是中国模范民警的代名词。《今天我休息》取材于一位真实的人物——户籍民警劳模马人俊的事迹。他是孤儿,15岁开始当民警,凭着朴素的感情,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他给居民煮粥送衣,跳到河里救人,做了许多好事。当时,他带枪巡逻,居民也协助他抓坏人。他的姻缘也有喜剧色彩。后来,他改行到工厂当乾部,退休后自办企业,还是一点也闲不下来,继续做好事。

对于马人俊来说,从“今天我休息” 到“今天我退休”的潜台词,依然还是“只要有人需要我,我就不休息”。从户籍警、到企业乾部再到私营业主,马人俊还是快快乐乐地当着“马天民”。他本人和那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还在继续影响着后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是应该弘扬的。

--------------------------------------------------------------------------------
《追寻难忘的背影》2:蔡光天的“吉特巴” --2-20 20:00
蔡光天,现年85岁,中国改革风云人物。1983年,61岁的普通中学数学教师蔡光天退休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办外语业余学校之一前进进修学院,培育了全球第一个GRE的满分获得者和无数个留学国外的成功人士。在滚滚出国潮中,许多学生都在前进补过外语,开始人生命运的转折。他退休之日就是创业之时,凭100元起家,到现在已是拥有学校、房产和企业、上亿资产的“剑桥名人传”名人,创造了民办教育史上的奇迹。
--------------------------------------------------------------------------------
《追寻难忘的背影》1:他就是马天民 --2-19 20:00
新年,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谈起过去的岁月,过去的人。在共和国58周年的历程中,有这样一些上海人,多年以后,你仍能记起他们的名字。朱建华,在“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下,创造2.37米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燕飞,跳进苏州河救人的孕妇。杜芸芸,八十年代初,将十万元继承财产无偿捐献国家的女工。石钟琴,第一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扮演者。蔡光天,“前进进修学校”英文培训创始人,出国潮的引领者。马人俊,《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明的原型,警察形象的美好记忆。他们的故事,有个人的奋斗,有时代的影子。 在他们身上,折射着上海人的才华、品质和境界。多年后,他们重归平淡,或许,他(她)就是你的邻居,你的朋友、同事,甚至亲人,上海从未曾忘记他们。

电影《今天我休息》讲的是户籍民警马天民的故事。“马天民”是中国模范民警的代名词。《今天我休息》取材于一位真实的人物——户籍民警劳模马人俊的事迹。他是孤儿,15岁开始当民警,凭着朴素的感情,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他给居民煮粥送衣,跳到河里救人,做了许多好事。当时,他带枪巡逻,居民也协助他抓坏人。他的姻缘也有喜剧色彩。后来,他改行到工厂当乾部,退休后自办企业,还是一点也闲不下来,继续做好事。

对于马人俊来说,从“今天我休息” 到“今天我退休”的潜台词,依然还是“只要有人需要我,我就不休息”。从户籍警、到企业乾部再到私营业主,马人俊还是快快乐乐地当着“马天民”。他本人和那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还在继续影响着后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是应该弘扬的。
--------------------------------------------------------------------------------
--------------------------------------------------------------------------------
《回家过年》 --2-16 20:00
今天是小年夜,马上要过年了。上海有独特的地方习俗,因此,上海人过年的方式也很有特色。本期《往事》节目,王汝刚和李九松,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在各个历史时期,他们和其他上海人过年的种种趣事。
--------------------------------------------------------------------------------
《半世纪前的春节大联欢》 --2-15 20:00
春节系列,从1956年新中国第一次春节大联欢上那些熟悉的身影说起。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纪录电影《春节大联欢》,它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晚会”。 这个《春节大联欢》很象我们今天的春节联欢晚会,或许这就是今天《春节联欢晚会》的雏形。在这部纪录电影中,有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有“中国科学界的几颗宝石”华罗庚、钱学森,有著名作家老舍、巴金、周立波,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新凤霞、袁雪芬、白杨、赵丹和著名工商界人士荣毅仁等。当年的导演之一岑范先生对当年拍摄该片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他参与拍摄了梅兰芳的《宇宙锋》,新凤霞的《刘巧儿》,侯宝林的《夜行记》。
--------------------------------------------------------------------------------
《我在纽约“洋插队”》 --2-14 20:00
方昉是上海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去纽约他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事业,而且因为前妻的深情呼唤,但当他历尽签证之苦来到纽约时,却遭遇了晴天霹雳,他日思夜想的人因为生活拮据成了一位有钱人的情人,而那年他已经42岁了,从此,他就象很多出国淘金的画家一样,开始了艰苦的洋插队生活。在经历了街头艺术家,假古董画工等各种艰辛职业后,他终于成了纽约一家花布设计公司的精英人才,但此时他却突然领悟,一个东方画家即使在西方受欢迎,也是因为有他的画有东方魅力,他所热爱的创作只有在中国才有源泉,两年后,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回国定居了。
--------------------------------------------------------------------------------
《出警非洲》 --2-13 20:00
应联合国秘书长的请求,中国的维和人员已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不同的任务区,充分地展示中国维和警察坚定信念、不畏艰险的风采,再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地位的形象。
叶向义,一级警司。吴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监护一队副队长。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在利比里亚工作一年。出租车顶也载人、蚊子最可怕,咬一口即得疟疾,维和队长两次患病、警察被五米的蟒蛇吞了、中国的援建船被抢劫……故事精彩,险象环生。
--------------------------------------------------------------------------------
《“牛马”的槽边情话》 --2-12 20:00
他们中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京剧导演马科,被人称为脾气暴躁的“老马”;一个是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童正维,因为担任《编辑部的故事》中的马列主义老太太而被人称为“牛大姐”。牛与马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动物,他俩却携手走过了47年,即将步入自己的“金婚”。在二人携手相伴的岁月中,他们的爱情浸润着一波波的挫折与灾难,也充满着相濡以沫的体谅与关怀。解放初、文革、改革开放……一个个大的历史背景都有他俩感情的见证:新婚的甜蜜、困难中的坚守、彼此默默的付出。
--------------------------------------------------------------------------------
--------------------------------------------------------------------------------
《送灶爷 过新年》 --2-9 20:00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几乎不再过祭灶节,祭灶的风俗也渐渐失传。2月正值农历腊月,借此时机重温祭灶节,讲述老上海的民俗文化的故事。
--------------------------------------------------------------------------------
《作为博古的儿子》 --2-8 20:00
六岁时,他牵着妈妈的手去接父亲。他记着父亲答应自己会带着小皮鞋回来,但在那个阴雨的日子,从重庆参加国共会谈回来的父亲与叶挺等多位烈士因为飞机失事而牺牲。上学时,他看见历史书上说父亲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身边又有许多像朱德这样的伯伯说父亲是好人。他不知道父亲究竟是怎么样的人。28岁,他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反革命集团而被捕入狱。母亲说,父亲犯错误也是28岁,难道犯错误也带基因?平反后,他为多年未拿到的父亲的烈士证而四处奔走,为了父亲,也为了每个月能多买几两肉。在父亲离开后的岁月中,儿子秦铁不断了解、理解着父亲,也更为佩服、景仰着父亲,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自取别名“博古”的秦邦宪。
--------------------------------------------------------------------------------
《 我的父亲杜月笙》 --2-7 20:00
他有一位特殊的父亲。作为杜月笙最小的儿子, 七十多岁的杜维善和父亲走了完全不同的路。杜维善是著名的古钱币收藏家,旅居加拿大。近年来,他将自己收藏的大量珍贵古钱币,无私地捐献给大陆博物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他来说,父亲和自己是如此不同。杜维善讲述晚年的杜月笙和自己不同的经历。
--------------------------------------------------------------------------------
《他们叫我“股神”》 --2-6 20:00
殷保华曾经精确预测上海股市大盘指数的最低点,并在报纸上发出预警,人们一开始嗤之以鼻,不料之后的大盘走势真的如他所描述的那样,人们开始惊叹:他怎么会猜得那么准?数次这样的神奇预测之后,他被股民们称作民间“股神”。股市风险莫测,殷保华到底是不是“股神”?当殷保华还是个普通工人的时候,他被卷入股市幸福的漩涡中,晚上睡梦中都会笑出声来。可是股市的残酷性很快就显现出来,在股市当中横冲直撞,追张杀跌的殷保华损失了大部分的家产,妻子提出离婚,本该四十不惑的殷保华突然被推到了人生的悬崖边上。股市十年沉浮,如何塑造了殷保华的人生?
--------------------------------------------------------------------------------
《严翔:戏如人生》 --2-5 20:00
说起上海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严翔,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在电视剧《上海早晨》里饰演的资本家徐义德。他因此获得第10届电视剧飞天奖和第9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看上去温文儒雅的严翔,其实出生在哈尔滨。在一个大家族中长大的严翔,从小喜欢看戏,对舞台有着莫名的迷恋。然而在大人的观念中,当演员就是“戏子”,不是读书人家的少爷能够做的。也许这样下去,严翔一辈子都不可能和舞台有关系。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严翔家道中落,一家人分散流离,严翔跟着姑父姑母来到上海,考入当时的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战乱和动荡对严翔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让他失去了温暖的家,在10岁的年纪离开父母,更在12岁时遭遇了与父亲的永诀;然而这些又成就了他的舞台生涯,让他之后的生命与舞台紧密相连。
--------------------------------------------------------------------------------
--------------------------------------------------------------------------------
《上海娘姨》 --2-2 20:00
保姆,过去上海人称娘姨,又叫女佣。她们大概算得上是上海滩最早的一批职业妇女了。

旧上海专门给娘姨介绍工作的地方叫荐头店,类似今天的保姆介绍所。娘姨到东家先要试用,期限三天至一个月不等,试用期内不满意,双方可互“炒鱿鱼”。此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不成文规定(比如春节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娘姨不能“炒”掉东家等)娘姨们各有分工,有的专门侍候在太太房间,有的带小孩,有的买菜烧饭等;有的要刷马桶、生煤球炉、洗菜、烧饭到带小孩样样都得做。年近春节,“保姆荒”是现在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借此机会谈谈老上海的娘姨,谈谈关于娘姨的趣闻逸事。
--------------------------------------------------------------------------------
《邓季惺传奇》 --2-1 20:00
半个多世纪前,她前瞻性地造房、买房、建立股份制企业;她以律师身份解救弱女子,而且创办了追寻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纸——《新民报》(今上海《新民晚报》的前身);她被打入冷宫却人人欣赏她只因为她做得一手好泡菜;她把毕生的房产最后都献给了国家,这样一位女性,她说,“我这一生不做锦上添花,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今天的市场经济第一人著名知识分子、经济学家吴敬琏常向她请教经济实际问题——因为邓季惺正是他的母亲。
--------------------------------------------------------------------------------
中国有张《新民报》 --1-31 20:00
上海人熟悉的《新民晚报》的前身——《新民报》,是现代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系,翻开它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持理想的事业家如何将建立为最广大民间大众发出声音的平台,将这个小小火星燃烧成光亮火焰的过程。在陈铭德的领导下,在坚守“出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说自己的话”的信念下,《新民报》在抗战时期,坚持抗日,与国民党当局形成冲突,它在夹缝中顽强成长,却为民众百姓喜爱。最后,国民党查封了《新民报》,《新民报》倾覆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
《看不见的战线》 --1-30 20:00
潘汉年是位充满神秘色彩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中的传奇人物。从抗战爆发前夕至新中国成立之时,潘汉年长期活跃于敌人的心脏,战斗在秘密战线上。尽管这里没有硝烟,无法冲锋陷阵,但他依靠自己的大智大勇,获得了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所无法获得的辉煌业绩。特别是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上,作为中共秘密谈判代表的潘汉年立下了汗马功劳。
--------------------------------------------------------------------------------
《从顽童到校长》 --1-29 20:00
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童年时天资聪明,16岁中学毕业立志想当科学家,结果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只能进了上海师范大学,心中无比失落的他在图书里寻求安慰和解脱,渐渐地,他开始欣赏教师的平凡和美丽。可是命运又向他突然发难,三十而立的他患了重病,文革来临,被戴上“白专”的帽子,进了牛棚。但是他坚信知识无用的年代不会长久,终于等到了他大展宏图的时候……
--------------------------------------------------------------------------------
--------------------------------------------------------------------------------

《大话上海公园》 --1-26 20:00
人们常说,公园是城市的肺腑,而旧上海的公园却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其中旧上海著名的四大公园:黄浦公园、虹口公园、复兴公园和兆丰公园,它们各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往事。在风云变幻的旧上海,上海的公园也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历史的舞台。旧上海公园的历史变迁,就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的背后 --1-25 20:00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著名诗篇《蝶恋花·答李淑一》最早被公布,不是在正规的报刊上,而是1957年出现在长沙一所中学的墙报上。敢于这样做的这个人,名叫李淑一,也就是毛泽东写词馈赠的人。李淑一是怎样的一个人?出乎李淑一的意料,这首词在六十年代竟然与多人的命运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成为《新民晚报》著名老报人张林岚抹不去的记忆。
--------------------------------------------------------------------------------
《寻找我的独木桥》 --1-24 20:00
郑渊洁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退学。母亲告诉他的一个童话故事,让他并没有因退学而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在他从一名工人变为北京文联成员这个转变之中,一段感情影响了他的价值取向。在他开始一个人20余年写一本杂志之初,他遭遇了别人的目光……
--------------------------------------------------------------------------------
《“坏孩子”郑渊洁》 --1-23 20:00
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一个精灵古怪的人,一个把现实当童话来对待的人,一个所思所言仿佛“外星人”的人——郑渊洁。为了解读他的性格密码,我们准备了三个能唤起他记忆的“神秘彩蛋”,在一个又一个记忆的片段中,郑渊洁卸下装备,袒露心声,诉说了许多在其他媒体从未诉说的真实感受与人生体验。
--------------------------------------------------------------------------------
《一个钢琴师的诞生》 --1-22 20:00
2006年,旅美钢琴家封颖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了一场钢琴演奏会,这是她在海外求学十年后首次回国开音乐会,这个音乐会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音乐会的主办方和赞助商不是别人,而是封颖的爸爸妈妈,他们全权负责了这次上海音乐会的策划宣传,而封颖则用一曲用心弹奏的《爱之梦》回馈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
--------------------------------------------------------------------------------

《趣说冬令进补》 --1-19 20:00
中国人向来注重养生之道。时值冬令,熬膏方的药房又排起了长队。补补补,怎么补?如果不讲科学乱补滥补,那不仅要闹出笑话与尴尬,同时对于身体有害而无益。本期节目聊聊冬令进补中的笑话与趣闻。
--------------------------------------------------------------------------------
《我眼中的张学良》(下) --1-18 20:00
本期节目中,周联华讲述了他与晚年的张学良将军相处的一些琐事。幽囚岁月中的寂寞,抱负无从施展的郁闷,与红颜知己的爱情,对老之将至的无奈。从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个慢慢走远的时代,看到那个时代的云卷云舒,看到那个时代的归于寂寞。
--------------------------------------------------------------------------------
《我眼中的张学良》(上) --1-17 20:00
今年87岁的周联华牧师,是张学良将军的生前密友。从1961年他们在台湾相识,他是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证婚人,也分别主持了他们两人去世后的追思会。1961年,周联华跟另外两个人一同被安排给张学良讲课,这次安排是蒋介石的意思,希望这三人能够对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精神状况给一个评判,三人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一致认为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精神非常正常。从那时候开始,每周四下午三点,周联华准时到张学良家中,讲完课,吃完晚饭再离开,一直到后来张学良离开台湾去夏威夷为止。
--------------------------------------------------------------------------------
《一辈子与一句话》 --1-16 20:00
这是一对令人羡慕的金婚夫妻,他们相儒以沫半个多世纪。杨富珍解放前就进纱厂做童工,解放后她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工作,创造了五一织布法,被评为全国劳模。这时候,憨厚的老沈和她相识了,两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着新婚的甜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两人的事业在婚后都是蒸蒸日上,可是文革降临了,杨富珍被竖为黑标兵,日夜挨批挨斗,正直倔强的她几乎快要崩溃了,还好,善良的老沈默默地给予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使她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风雨过后,杨富珍更是一心为公,她的不计前嫌、仗义执言令许多人折服,也包括她的丈夫老沈。他说,我们家总是她正确,全都听她的。
--------------------------------------------------------------------------------
《关愚谦:我的自白》 --1-15 20:00
关愚谦,现任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卓有名望的国际问题专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他曾因为是被打倒的右派而被流放青海整整五年,“文革”之中,他因为担心再次受到批斗,年轻的关愚谦私自偷越国境,被视为可耻的“叛国者”。此后三十年间,关愚谦异域漂泊,几历生死,从阶下囚徒到大学教授,三十年风雨人生,如今却似真似幻。1981年,是关愚谦逃离国境后第一次回国,此时他的母亲早已去世,大哥和前妻先后为他入狱六年,还有不少人多多少少受到牵连,尽管出国后关愚谦并未做任何有愧于国家的事情,但他又该如何面对他的家人和朋友?如今七十多岁的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和那次意外的出逃?
--------------------------------------------------------------------------------
--------------------------------------------------------------------------------

《闯入“一大”会场的密探》 --1-11 20:00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段史实: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的一座石库门楼房里秘密召开,会议进行到一半,一位陌生人闯入要找人,会议不得不中断,与会者迅速转移到南湖继续进行。那个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究竟是谁?这曾是一个历史之谜。纪实作家叶永烈查访此事,终于获得真相。那不速之客姓啥名谁,他是坏蛋吗?他有着怎样的人生命运?节目请叶永烈先生来揭开谜底。
--------------------------------------------------------------------------------
--------------------------------------------------------------------------------

《吴敬琏忆顾准》下 --8-17 20:00
在顾准最后的日子里,吴敬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作为见证了中国老一代经济学家之死、并将他的遗体送走的人,吴敬琏说出了顾准生前留下的最后遗言。顾准的几个子女并没有在场最后送走自己的父亲。这当中又有什么隐情?顾准还有什么未尽的遗愿让他难以舍弃这个世界?这个曾经爱戴着白色小帽在北京的经济研究所和图书馆之间晃悠的古怪的人,他的内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将随着吴敬琏的回忆,走进一个曾经才华横溢,又经历考验、光彩照人的生命。
--------------------------------------------------------------------------------
《吴敬琏忆顾准》上 --8-16 20:00
这是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第一次对媒体回忆他与顾准最后在一起的日子。如果种种不幸一股脑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癌症、离婚、亲人自杀、子女离弃……他会怎样?顾准,作为新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任税务局长、财政局长,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最年轻的授课老师,旧时上海最出色的会计专家。在五七乾校里,他和吴敬琏结下了忘年之交。当时年轻的吴敬琏和已经五十多岁的顾准之间,有着怎样的交往?他们最后的命运各自指往何方?
--------------------------------------------------------------------------------
《“神奇”的奥数》 --8-15 20:00
曾几何时,奥林匹克数学班成了家长和学生们向往的地方。奥数如同一个光环,出现在大街小巷人们的热烈议论中。多少有数学天分和没数学天分的孩子们被一古脑送进了奥数补习班。奥数倒底神奇在哪?真的会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吗?奥数对孩子的前途究竟有什么影响?是否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学奥数?上海中学的校长唐盛昌和数学教师冯志刚将谈谈二十年以来的奥数故事。
--------------------------------------------------------------------------------
《坦克大战》 --8-14 20:00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希特勒的坦克兵团势如破竹,他疯狂叫嚣三个月拿下苏联。然而战局急转直下。为何德军进攻唾手可得的莫斯科却遭遇滑铁卢?而面对志在必得的斯大林格勒,为何胜利果实化为泡影?最后,当希特勒集中坦克精英在库尔斯克背水一战时,为何迎接他的又是失败的苦果?本期节目将为您揭示坦克如何影响了二战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
--------------------------------------------------------------------------------
--------------------------------------------------------------------------------

《上海人乘风凉》 --8-11 20:00
赤日炎炎似火烧,一年一度盛夏天、大伏天又到了。在我们的记忆中,乘风凉乃是上海一道靓丽的、独特的风景线。乘风凉的准备工作很多:水浇地,搬躺椅,有的还在弄堂里摆开了饭桌。乘凉的时候人民也没有闲着:嘎三吴,讲故事,有的甚至连相亲也是在乘风凉的时候进行的。乘风凉不仅给盛夏的人们带来了凉爽,同时也拉近了邻里间的感情。
--------------------------------------------------------------------------------
《百岁情缘》 --8-10 20:00
方尼,年轻时背叛家庭,投身革命,从一名国民党县长家的大小姐, 成长为一名文工团团长。夏征农,参加过南昌起义,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97岁时主编《辞海》,100岁时出席16大,今年已是104岁高龄。方尼和夏正农第一次见面时,分别是校长和学生。30年后,当他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又结成了夫妻。究竟是什么缘分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位老人结婚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
--------------------------------------------------------------------------------
《夫人传奇》 --8-9 20:00
上个世纪30年代,在苏中一个国民党县长家里,有位容貌美丽但生性孤傲倔强的大小姐,在她进入花样年华以后,没有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跟着一群男人闹革命去了。1949年,她成了上海市新政府的秘书长。她,就是上海市前任市委书记,《辞海》主编夏征农的夫人方尼。现在夏老先生已是103岁高龄,方尼也80多岁了。《往事》来到这对寿星夫妇的家,聆听他们的传奇故事。
--------------------------------------------------------------------------------
《三十六元万岁》 --8-8 20:00
上世纪70年代末是“36元万岁”的时候。此时开始的第一次工资普加也因此让人们记忆犹新。凭什么资格能够加上工资,能加多少工资?加五元、七元、九元的工资各代表着什么不同的意义?没有加上工资的人又会遭遇别人怎样的眼光?这些人又想出什么各式各样的办法,来让自己加上工资呢?
--------------------------------------------------------------------------------
《秘密武器之战》 --8-7 20:00
1916年索姆河战役,英军久攻德军阵地不下,一日战斗即死亡6万人,成为“20世纪英国人永远的伤痛”。一筹莫展之际,英军司令将一种秘密武器投入使用,它就如同一个刀枪不入的怪兽,使德军陷入一片恐慌。而这种秘密武器就是坦克。它的出现,使陆战由热兵器时代进入机械化作战时代。一战结束后,德国人痛定思痛,大力发展坦克,在坦克的研发和战术运用方面后来居上,反而将坦克的始作俑者英法两国远远地丢在后面。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1941年进攻法国,就是坦克战的完美典范。
--------------------------------------------------------------------------------
--------------------------------------------------------------------------------


陈从周与徐志摩 2006-07-26
七十多年前的1931年,十四岁的少年陈从周在语文课本里,读到了一篇叫做《想飞》的散文,作者是着名诗人徐志摩。陈从周爱上了徐志摩的作品,并且在十一年后,很巧合的成为了徐氏家族的一员:他娶了徐志摩的表妹蒋定,成了徐志摩的表妹夫。就在陈从周从语文课本上读到徐志摩作品的那一年十一月,徐志摩死于空难。诗人的死,成为和他有关的许多人痛切的记忆。徐志摩去世16年以后,陈从周开始撰写《徐志摩年谱》。1949年8月,当这本书艰难付梓的时候,因为社会氛围的变化,徐志摩成了不合时宜的话题。在晚年,当徐志摩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陈从周却不再愿意谈徐志摩了,他说,还有很多话,都藏在他的心里。他愿意把一个真实的徐志摩的形象留在自己的心里。

书荒的年代 2006-07-25
文革之初,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运动波及全国,书作为旧文化的代表成为了首要的打击对象,除了马列、毛泽东的着作,以及样板戏剧本或几本少地可怜的“高、大、全”式小说,新华书店再无其它书可卖。那个年代里,热爱知识的年轻人,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一切看书的机会。他们是怎么看书的,都看些什么书,那些书是从哪里来的呢?

坐着火车闹革命 2006-07-27
人在旅途,人生的旅途。四十年前席卷祖国大地的学生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让千千万万年轻人挤上了南来北往的列车,载着形形色色的梦想,踏上了人生的旅程。着名学者朱学勤当年也跻身于这股滚滚革命洪流当中。14岁的时候,坐免费的火车去大串联,以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初中毕业后,朱学勤下决心扎根农村,他从老北站出发,坐上了前往河南兰考的火车,开始了插队落户生涯。在知青时代,他学会了爬火车、钻火车、跳火车、逃票。现在回忆起这些往事,难免会觉得有些荒唐,但正是这般特殊年代特定的经历,让朱学勤有机会认识社会,丰富阅历,开始思考人生之路。

金陵塔 塔金玲 2006-07-28
提起《金陵塔》就会想到袁一灵。袁一灵老师已经作古,但他那响亮的嗓音,精神的唱段,令无数观众倾倒。然而,烩炙人口的《金陵塔》所说的塔到底在哪里?这曲说唱背后有什么有趣传说?袁一灵怎么会唱上《金陵塔》的?《金陵塔》究竟有多少版本?此外,本期节目还将告诉您袁一灵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辛德勒传说 2006-07-31
1994年电影《辛德勒名单》上映后得到了热烈的反响,人们在为犹太人的苦难动情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产生了敬意。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辛德勒什么样?他真的存在吗?战后他的生活如何?那份写有1000多个犹太人名字的辛德勒名单又在哪里?本期节目中,历史学者张景岳和《辛德勒名单》的主演利亚姆·尼森将共同讲述那段血腥的历史,以及真实的辛德勒的故事。

万峰的崎岖岁月 2006-08-02
在唐古拉山,万峰尝到的是孤独。因为唐古拉山姑娘少,大家对性的好奇与饥渴也在此时爆发出来。在别人的撺掇下,万峰也有了唯一的一次失败的求爱经历。万峰选择了阅读来排遣心中的寂寞。在唐诗中、在普希金的小说与诗歌中,万峰在憧憬着未来,也在琢磨着自己的出路。除了精神世界的寂寞外,物质条件的艰苦也达到了顶峰。在这样环境下,万峰始终夹着尾巴做人。也因为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拥有了独特的心理体验。

梦露死亡之迷 2006-08-03
前言:44年前,银幕女神梦露突然死亡。官方说法虽然为“可能是自杀”,但是直至今日,仍有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疑点存在着。梦露是自杀的吗?她为何自杀?她是否有可能是被人谋杀的呢?谁又精心策划了这一切?本期节目通过还原梦露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提出了围绕梦露的四个疑点:自杀疑点、现场疑点、时间疑点、医学疑点,来试图揭示一个真实的梦露,也借助于梦露之死,来还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甚至世界。

中国情人节 2006-08-04
前言: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七夕”。因民间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专家认为每年的“七夕”应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的范围非常广,因此这则传说也有很多不同版本,它们或情节相似,主人公名字不同,或主人公名字相同,情节不同。“七夕”在大众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往往又融入了地方的习俗和特色。但尽管各版本情节相异,结局却永远令人叹息。





反法西斯相关资源:
上海电视台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特别制作——伫马太行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在太行山地区,指挥了华北地区的抗日战争,粉碎了日寇从1940年起向抗日根据地发动的疯狂“扫荡”,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封锁、包围和进攻,使华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取得华北敌后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列片《伫马太行》正是通过对曾参加这些战役的将军、士兵的寻访,在他们的回忆中带领观众再次回到那些残酷的战争岁月。
大学视频教程 No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