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做一个守法公民.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以及更多浅文化的纷呈,在不少地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处于被救亡的危险境地,许多的“读书人”甚至不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却仍振振有词地对它们给予全面地否定。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对西方的文化是倍加推崇,热衷诵读西方刺激小说.崇尚西方的一切,把西方文化吹得神乎其神,可对中华民族的经典文献却所知无几,特别是读过经史子集的人是少之又少。许多的孩子一说科学家发明家就认为理所当然是外国人的专利,连逛书店也是专买外国童话,还得是中英文译文的,一心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如果说1912年1月19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解放思想的伟大壮举!那么,近一个世纪后,中国这个有着自己伟大“文道一统”的国度,这个向世界贡献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这个以东方文明发源地而引领世界脚步的国度就应该不再要求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吗?就只能从一些流行歌曲中才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妙吗?我们的孩子直到中学毕业,也只能十分艰涩地背几句如“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等摇篮诗。由于少年时期的荒芜,致使我们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翻开经史子集远比读外文要费力得多。
我们在切肤地感叹整个社会审美能力丧失之际,还得无奈地承受那些曾经甚至永远靠几千年中华文化滋养的外国国民的蔑视。我们的近邻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民可以公然讥讽当今的中国人汉语水平低下,世界上许多的人在嘲笑或唾骂当今的中国国民素养,而我们却任由我们的孩子把人生最珍贵的年华在日本卡通日本漫画或是在贴满外文标签的大裤腿中高歌“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实在是我们这些有着五千年文明滋养的国民之不幸!我们要趋同的科学思想,更应该要保持本民族的精神脊梁!
历史的辩证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失去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是可悲的,也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我们应该有世界的眼光,更要有本民族的文化信仰。一个人在十五岁之前接受的主流文化应该是自己的母语文化,只有深厚的本民族文化熏陶才会培养出炙热的爱国情感。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每一朵浪花都曾经那么绚烂,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作为孩子们思想的启迪者、灵魂的塑造者,如果不能让孩子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旷世奇才,至少要引导他们读一读那影响了古今中外几千年的经史子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秦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对联……要让我们的少年儿童身心里积淀的永远是纯正的民族血色!童蒙当养正,少儿当立志,壮年当涵养性情,而要担此大任,唯我中华本民族文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忧患意识,我们大力弘扬保持优秀的民族传统精神,在中小学积极倡导“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践行‘八荣八耻’”的活动,倡议全省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由团省委启动的这一活动,并希望所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把诵读经典诗文当作修养自身的重要课业,各大队和中队利用晨会、午会或班会以及课余活动时间,以集体为单位,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每天几句或一小段,培养孩子们的诵读兴趣,直至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我们相信不仅会涌现出大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旷世奇才,更会使所有诵读者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项羽无颜愧见江东父老,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
然而,在中国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遵纪守法与违法乱纪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荣辱界限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变得模糊起来。难怪有学者惊呼,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迅即引起整个社会深处的强烈共鸣,掀起了一波加快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浪潮。如果把依法治国的理念视为现代国家的执政之道,那么,对于有着悠久儒家道德传统的中国而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以德治国之举,更将为正在进行的改革攻坚夯实政治道德的基础。
法治还是德治,这似乎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无论是在儒家思想还是法家精髓中,都不难找到古代圣贤对于德与法辩证关系的精妙阐释。《孟子·离娄上》便有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又怎么能够脱离道德建设的轨道?
大到部分公职人员吃拿卡要甚至公然索贿丧失为官根本准则,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导致医德蒙羞,学者学术腐败、为利益集团鼓呼玷污学者清誉,小到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奢靡淫逸之风盛行……纵观当下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无不与道德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政府当然可以出台法律法规加以刚性规范。但是,对于一些法律盲点灰色地带或者纯道德范畴问题,还需要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公民的自我行为,顶住底线伦理崩溃的冲击。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利益观对传统社会道德伦理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也给了每个人选择自我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是,无论怎样选择,社会道德底线不容觊觎,是非黑白美丑善恶不容颠倒。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把道德领域的是非黑白划分开来,成为社会公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标杆,成为社会风尚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卡尺。牢记“八荣八耻”,我们的道德准则自然清晰明了。
耻感不在,何以为荣?一个民族的伟大繁荣,不仅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彰善瘅恶”的民族精神。良好的道德传承是中华文化之宝,是中华社稷之基,是民族精神之魂。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兼备,中国社会就一定能够变得更加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出更为独特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