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毛泽东思想概论视频教程 54讲 西安交通大学 《黄仁宇作品》pdf-简介及下载-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首页| 如何下载(?) | 网站地图
大学视频教程网logo点击查看更多 大学视频教程
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 大学视频教程网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 《黄仁宇作品》pdf

《黄仁宇作品》pdf

大学视频教程,璇璇视频教程
资料录入:zhangjoejoe

更新时间:2006-04-16 09:07:00

文件大小:88 MB

语言要求:中文

资料类型:电子书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中文名称:黄仁宇作品
版本:pdf
地区:大陆
简介
《黄仁宇作品》pdf
本人在百灵书库上搜集整理,感谢百灵社区网友。
黄仁宇的十部作品《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河青山》、《关系千万重》、《放宽历史的世界》、《地北天南叙古今》、《大历史不会萎缩》、《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税收与财政》、《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作者简介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被冠以"黄仁宇作品系列"而由三联书店5月间整体推出的黄氏四作--《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以下分别由首字代之)--正此起彼落地出现在时下各个以人文社科类为主体的排行榜中。核其印数,《万》书自82年中华书局首印以来,书出三家之手,累计印数已逾十万册;《赫》书92年三联初版、此番合入"系列",印数近四万;《中》、《资》两书首印各两万五千册,三个月不到,一并批发殆尽,且市场需求仍在不断上扬,已呈旋风之势。这一系列由史家撰写的作品风靡若此,关注书业的人不禁要问:究竟风起何处?
  对此,笔者做了若乾电话采访,万圣书园总店店面的小李、小区和小隋既出于职业、亦出于兴趣而进行的随机录音采访更是提供了来自素不相识的读者的生动信息。
  "我看《万历十五年》跟看小说似的,一口气读下来,硬是没放下。"《万》书写得好看,差不多是公认的。
  "能把历史写成这样,能不爱读么?"另一位多年前读过《万》书今又购其"系列"的读者说,"当年读《万历十五年》,让我大吃一惊,不说万历皇帝,就说海瑞吧,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个大清官,敢和皇帝作对,挺佩服他,读了黄仁宇的书,知道这些倒是不假,可味儿全变了,原来他还是个特别守旧的官僚,一味提倡节俭,连甜食都不准民间生产,不懂经济,只知道用道德和政治压力管理社会。他的几起几落也是复杂奥妙得很,远不是我能想象到的……总之我从此才觉得读史入了门,黄仁宇就算我的启蒙师傅吧,如今他又出了《中国大历史》,就更想知道他对整个历史怎么看了,能不买么?"
  社科院文学所贺兆田认为,《万》书的好处之一是给人一种"历史切身感"。这该是史书独具的魅力吧,如果抽掉具体的、感性的东西,历史将变成可疑的概念和符号,而人们之所以读史,可不是为了听一堆教条。
  许多访谈表明,多年以来《万历十五年》为黄仁宇在知识大众中树立了一个史家的品牌。支持这个品牌的当然少不了十数年明代漕运和财税的研究、百余册《明实录》的功夫,同等重要的,恐怕还有作者中年治史所阅历的人生世事,亦中亦西而养成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眼光。有了这样的雄厚底子,再设以"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的目标--这一目标导致其通俗化的写法:剪裁史料上避免艰涩,切入时见微知着,描述上引人入胜。于是成就了一部"不伦不类"的作品,既不是学术书、也不是商业书,既不枯燥、也不浮躁,以至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逸类超群,常销不衰。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黄仁宇作品》pdf
  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着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着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着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着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着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着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黄仁宇作品》pdf
  本书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秦至元末。其重点则在表彰中国历史有它的特色,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前后连贯。各篇虽大致以人物传记之体裁为主,所叙事之影响,已远逾当时人之人身经验。本书和黄仁宇的其他作品一样也较好地体现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刻领悟。

《黄仁宇作品》pdf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该书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和北京三联书店分别在海峡两地推出。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Macro 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在本书中,他生动地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各色人物,一支生花妙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无数大手笔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
《黄仁宇作品》pdf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来的多篇论述加上两篇新稿,重新编印发行的“新世纪增订版”。作者以其一贯提倡的大历史观点,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的条件重新检讨历史,使得过去许多看似不合理的事迹,获得前因后果连贯的合理性。由于作者出身戎马,早年四处迁徙的军旅生涯,使其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情况;其后赴美求学,除了知识上的增长,还实际体验了西方社会生活形态,这些都有助于拓展其视野。所以作者自称其历史史观与众不同,所恃者不是才华而是视界。有了宽广的视界,其文章每能察人所未察,独具慧眼,发人深省。
《黄仁宇作品》pdf
 
 玉垒浮云――书于《地北天南叙古今》卷首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拉班追击战
  8月14日
  “这种敌人”
  新腊戍之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成才军校生活的回忆
  忆田汉
  张学良、孙立人和大历史
  阙汉骞和他的部下
  附录 也谈“猛将阙汉骞”
  费公诲我,我负费公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摩天楼下的刍议
  怎样读历史
  从绿眼睛的女人说起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为什么威尼斯?
  重游剑桥
  英伦鸿爪
  斯堪的那维亚
  再叙瑞典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沙卡洛夫
  萨达姆
  克伦威尔
  霍布斯
  崔浩
  母后伊莉莎白
  白修德
《黄仁宇作品》pdf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经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康梁百日维新、民国肇建、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北伐、抗日……在这一连串长久远大的过程中,旧体制已经瓦解。过去的农业体制往往成为改革的障碍,所以要加以改造。在这里,作者提出一个“立”字:以“立”字下端的一长横,代表社会低层结构,“立”字上端的一点和一横,代表创建的国家与社会的高层结构,眼前的工作即加入当中的两点,此即执行商业往来时,在法律面前厘定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本书是作者历次精彩演讲、访问及评论的结集。对作者所有着作中的观点提出补充,并且对读者有疑虑的地方,也加以解说,为其所有着作的精华解释。

《黄仁宇作品》pdf
  本书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黄仁宇先生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了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黄仁宇作品》pdf
  本书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其旨在在20世纪末期对资本主义作了一个概略的回顾与前瞻。本书着重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却是以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参照系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作者“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也可以体会到作者作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大学视频教程 No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