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合同法学视频教程 48讲 西安交通大学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简介及下载-语言,德语
首页| 如何下载(?) | 网站地图
大学视频教程网logo点击查看更多 大学视频教程
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 大学视频教程网语言德语 →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大学视频教程,璇璇视频教程
资料录入:一大群人

更新时间:2006-03-22 12:41:00

文件大小:6.36 GB

语言要求:德语

资料类型:视频资料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德国概况及德国地图
中文名称:德累斯顿的悲剧
英文名称:The Drama of Dresden
资源类型:DVDRip
版本:新增电视电影《德累斯顿》
发行时间:2006年03月09日
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简介
常在服务器:DonkeyServer No.1
在线时间:6:00 - 23:00

德语名称:Das Drama von Dresden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新增电视电影《德累斯顿》,讲述德累斯顿1945年2月遭到炸弹袭击的两集历史故事剧。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1945年一月的德累斯顿:原先年轻女护士安娜·毛特的未来显得井然有序。她和助理医师亚历山大·文宁格(本亚明·扎德勒饰)就要订婚了。她的父亲(海纳·劳特巴赫饰)为战后的生活做着准备。然而在战火前线大城市的一片混乱中安娜偶遇了一个沉默寡言却又富有魅力的外国人——罗伯特·纽曼。罗伯特(约翰·莱特饰)是一名令德国人憎恶的英国轰炸机飞行员,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落,他是机组里唯一的幸存者。他设法逃到安娜工作的医院躲藏在地窖里,被安娜发现了,一开始以为他是一名德国逃兵,知道真相后还是帮助了他。两个人感觉到彼此联系在了一起。紧接着德累斯顿的一切都改变了:罗伯特经历了二战中最惨烈的空袭,而袭击是由他的同伴们执行完成的。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仅仅在《怒潮屠城》(Die Sturmflut)(RTL电视台)播出后两周,尼科·霍夫曼的制作公司Teamworx就着手编写了新的电视剧本。对于ZDF(德国电视二台)来说,这部耗资一千万欧元的上下集影片是“年度电视电影大片”。(电视电影是指在电视中播放的电影。)

在一个充满故事情节的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一个女人要在两个男人中作出选择:故事便在这个一目了然的前提下发生展开。Teamworx公司凭借此剧占据了收视旺季中无可争议的高点。

令人印象深刻的《怒潮屠城》有着无可比拟的明星阵容,极其惊险的剧情效果和巨大的戏剧张力,所以《德累斯顿的悲剧》的的确确是一个人们不会轻易忘记的转折或者说是征兆。有些画面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一个女人,拉着火光中婴儿车的一个女人;人们的身躯,只要一沾上火苗就会化为灰烬的身躯。

最初影片以情节音乐剧的形式出现,而实际上作者斯坦芬.科尔迪兹讲述了一个价值一千万欧元的爱情故事。女护士安娜(费莉西塔斯·沃尔饰)在两个男人间徘徊,无从选择。一个是负伤的英国轰炸机飞行员罗伯特(约翰·莱特饰)。他受伤后躲藏在安娜医院的地下室里。另一个是安娜的未婚夫(本亚明·桑德勒饰),一个相对而言沉着冷静的助理医师。

当罗伯特发现,安娜的父亲卡尔·毛特(海纳·劳特巴赫饰),也就是这个诊所的老板,在地下室里贮藏了战时急需的玛啡以便凭此买通逃往瑞士之路时,安娜先前对人生世界的看法粉碎了。

正如同在《大涨潮》中已经表现出来的那样,个人的命运总是一再地和巨大的灾难联系在一起。尽管战争一开始只是构成了这部情景音乐剧的背景,但战争却是自然而然地始终如影随行。ZDF电视台习惯在周日播放平淡无奇的皮尔契启蒙时代的感伤剧。和这些剧相比,《德累斯顿的悲剧》表现出的恰恰是现实主义时而的冷酷无情和惨无人道。此外,色彩戏剧学前后一致的运用把每一种感觉舒适的电视表现形式都扼杀于萌芽状态:除了个别例外,摄像师霍利·芬克对所有画面进行了完完全全的不饱和处理,使得某些段落看起来几乎如同黑白老电影。

第二部分的结尾处一切的叙述说明都退场了。导演罗兰·苏素·里希特对充满艺术戏剧性的场面成功地进行了处理。有长达三十分钟的剧情他进行了有效巧妙的无对话处理。安娜和两个男人火光冲天的风暴中逃生,从一个地下室跌跌撞撞地逃到下一个,被倒塌的建筑物埋没,差点在烟火中窒息,又总是再度艰难地站起。当安娜和罗伯特惊恐地注视着被弹火风暴毁灭的这座城市,《德累斯顿的悲剧》走到了剧终。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新增纪录片《迷人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新增纪录片《永恒的十二年—— 圣母教堂的重建奇迹》
德累斯顿着名的圣母教堂(Dresdner Frauenkirche)在过去的50年中一直是一堆告诫世人反对战争灰砾,如今又被重新修建。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纪录片第一次向观众展示了这十二年里重建的全过程。该DVD在德国亚玛逊网站上获得五星级评价。

德累斯顿,一个变化中的城市。在2005年尤其如此。2005年是德累斯顿建城800周年庆典的前一年,为了让人们更好的感受她的古老历史,同时展示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整个城市焕然一新。  

2005年最引人注目的大事是德累斯顿圣母教堂(Dresdner Frauenkirche)重新对外开放。为修缮德累斯顿圣母教堂而募捐的活动首先由一小群热心人发起,后来发展成为遍及全世界的一个声势浩大的募捐运动,圣母教堂因此而成为一个宽容的标志。圣母教堂毁于1945年2月13日盟军的轰炸和大火中,教堂中特有的彩色玻璃窗仅有一些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重建工作是在废墟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工程于1994年开始,2004年夏天教堂外观修建工作已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内部装修,重新安放祭坛,以及按照历史上教堂内Silbermann品牌的管风琴原样生产一台新管风琴。在圣母教堂重新对外开放的前一天,2005年10月30日,举行庆典仪式。在此期间,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客人。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新增纪录片《空袭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英国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曾说:“德累斯顿被毁具有史诗般的悲剧性。这座象征着德国巴洛克建筑之最的城市曾经美得让人惊叹。而纳粹期间,它又成了德国的藏污纳垢之所。在这个意义上,就20世纪的战争恐怖而言,德累斯顿轰炸事件是一个绝对带有惩戒意味的悲剧……”

1945年2月13日和14日英美盟军轰炸了德国城市德累斯顿。至少有两万五千人葬身于这场火光冲天的轰炸中。它把这场针对德国城市的轰炸战推向了恐怖之巔。防空警报和震耳欲聋的轰炸声使躲在防空洞中度过惊恐之夜的整代人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创伤。

盟军仅用了一天一夜就把几百年的建设彻底摧毁。德累斯顿——“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Elbflorenz),一件巴洛克式的建筑艺术精品,是当年最后几座尚未遭到二战枪林弹雨肆虐的城市之一,仅仅在24小时后就沦为了一堆堆碎石瓦砾。至少有两万五千名德军士兵和平民在空袭中丧生。


[music]http://www.broadview.tv/bilder/dresden_sound.wma[/music]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用舞台场景般的追述手法和真实的档案资料让这场灾难如画般强烈冲击视觉
本片采用历史性的快照手法细致入微地追述了德累斯顿在1945年2月13日的毁灭。几乎没有其它任何一个事件可以像它一样来证明在战争即将结束前进行毁灭破坏是毫无意义的。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分钟又一分钟,纪录片借助这个精心挑选出来的“天劫”,从英国轰炸机飞行员和被炸死的德累斯顿守军和平民幸存者的视角描述了2月13日这一天。作为历史的“实时报道”,这种新颖的纪录片样式报道了24小时内德累斯顿毁灭的全过程,仿佛把观众们带回到了60年前发生的事件中。

舞台布景方式的追述、对历史见证人的专访以及真实的档案资料在影片中交替穿插。让过去的那个德累斯顿之所以成为德累斯顿的许多东西已经不可挽回的失去了。记录片剧本中的舞台布景元素让城市被摧毁前的时光鲜活起来。记录骇人毁灭的胶片与照片形成对比,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灾难图。片中重要的时间点与历史见证人的讲述互相关连。这些见证人都在一个并且是同一个时刻经历了德累斯顿的灾难,但他们却从未互相认识。他们都是惨剧的一部分,他们一个胜利者也不知晓。

德国之声对当时历史的描述:
1945年2月13日,英美盟军大规模空袭德累斯顿。几小时之内,这座常被人们称为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精美绝伦的巴洛克式老城变成了废墟,城里数以万计的居民和难民葬身火海。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虽然人们模仿原貌对德累斯顿进行了重建,但是战争给德累斯顿带来的创伤却依然没有完全愈合。

1945年2月13日傍晚,英国皇家空军的9架蚊式战斗机带着244枚兰卡斯特炸弹从英国南部的空军基地起飞。这一天是星期二,正值德国的狂欢节。晚上21点39分,德累斯顿响起了空袭警报。大约二十分钟后,英国空军在德累斯顿市中心的上方投下了炸弹。第一次空袭持续了将近三十分钟。由于炸弹投掷非常密集,整个内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一名劫后余生的士兵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我在被炸开的电车中间看到了一批被烧死的人。他们有的被烧得焦黑,有的被烧得卷缩起来,也有一些还看得出原来的样子。这些被烧死的人中有男人,有女人,也有孩子,他们都被残忍地夺去了生命。”

凌晨1点到2点之间,盟军发动了第二次空袭。这一回,五百多架飞机对15平方公里的城市进行了轰炸。在最初的两次空袭中,盟军共投下了65万枚燃烧弹,529枚威力强大的薄壳空投炸弹和1800枚烈性爆破炸弹。一位幸存者回忆说:

“在第二次空袭中,我们的房子被好几颗炸弹击中。我们趴到了地上。当时空气里弥漫着东西被烧着的味道,我丈夫说,着火了, 然后他打开了最外面的门,外面已经火光冲天,我们除了冲过大火逃命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最初的两次空袭摧毁了德累斯顿市中心的居民住宅,教堂,市政管理部门和博物馆。而德累斯顿的新城,工业区,飞机场以及驻军营房并没有遭到破坏。第二天,盟军的轰炸机再次光顾德累斯顿。接近中午的时候,美国空军部队对该城进行了持续十分钟的轰炸。这次空袭的目标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官方数据显示,对德累斯顿的轰炸造成了3万5千人死亡。但是真正的死亡人数至今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因为当时德累斯顿聚集着上千名没有登记身份的难民。

盟军对德累斯顿进行的大规模轰炸是否真的具有军事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众说纷纭。英国历史学家弗德里克-泰勒认为,德累斯顿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成为盟军的打击目标是理所当然的:“德累斯顿当时是铁路枢纽,那里驻扎着守卫部队。和其他接近前线的德国城市一样,这里经常有军队通过。英国人想要切断德国东部前线的给养供应线。必须清楚一点,空袭不仅仅是针对德累斯顿,盟军对克姆尼茨和柏林也进行了轰炸。”

但是有人不同意泰勒的观点。虽然克姆尼茨和莱比锡等城市也遭到了同样大规模的轰炸,但这些城市的伤亡人数并没有德累斯顿的伤亡人数巨大。泰勒今年1月20日在德累斯顿做了名为“盟军空袭德累斯顿的战略意义”的报告会,当时会场遭到了大约八十名新纳粹的攻击。

德国一些右翼极端主义者呼吁在德累斯顿遭轰炸六十周年之际举行游行,悼念因空袭而丧命的德国死难者,他们将盟军轰炸德累斯顿的行为称为恐怖活动。作家弗兰茨-库洛维夫斯基也在其畅销书“1945年2月的德累斯顿”中将英美空军的空袭称为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大屠杀。但是库洛维夫斯基的观点遭到了德累斯顿一个民间团体的发言人马蒂亚斯-诺伊茨纳的驳斥,该团体经常参与组织2月13日的纪念活动。诺伊茨纳说: “当年在德累斯顿发生的事情当然不象有些人经常宣称的那样毫无军事意义。这个决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当时德国还没有完全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包括军事指挥,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轰炸德累斯顿就是绝对必要的,轰炸德累斯顿只是有可能让盟军赢得二战的胜利。而且以这种方式获得战争中的主动权也绝对不能说是符合道德标准的。”

轰炸给德累斯顿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但同时也解救了最后留在城里的175名犹太人。就在1945年2月13日上午,德累斯顿接到了将这些犹太人驱逐出境的命令。遭轰炸以后,这些犹太人混在普通人群里,逃脱了厄运,他们之中包括现任萨克森州犹太团体主席阿里斯的家人。他说: “我是土生土长的德累斯顿人。城市被炸毁,很多无辜居民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人们必须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看。”

阿里斯认为,1938年11月9日德累斯顿的犹太礼拜堂被烧毁,这是因。六年多以后,整个德累斯顿被炸毁,这是果。他还表示,德累斯顿遭盟军轰炸后的惨景只是残酷战争的一个侧面,在二战中,鹿特丹,考文垂以及列宁格勒这些城市也遭到了同样严重的破坏,而破坏这些城市的罪魁祸首正是德国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依照原貌对德累斯顿进行了重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去年秋天,这座圣母教堂的重建工作终于全部完成。在重建过程中,英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德累斯顿在英国的友好城市考文垂为圣母教堂捐助了资金。圣母教堂顶上的新十字架由英国的“德累斯顿基金会”出资修建。一位当年参与空袭的英国飞行员的儿子亲手为十字架涂上了金漆。新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变成了民族谅解的象征。不过很多当年幸存下来的受害者以及这些受害者的亲友至今仍然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对此,圣母教堂的神父弗里茨表示, “我认为,无论是哪里的受害者,什么样的受害者,他们都有权表达自己的痛苦,说出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每年2月13日,我们都会给这些人留出空间,让他们倾诉。我们也必须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倾诉。但是人们不能把这种痛苦变成神话。有人说德累斯顿是一座无辜的城市,它是一座巴洛克城市,一座文化城市,完全没有军事意义。但这里曾是铁路枢纽,有纳粹,这些事情我们也不能闭口不谈。”

弗利茨还说:“如果记得60年前发生的事情,就应该对暴力,战争,种族主义以及我们周围的不公正感到反感,并且尽量防止这些事情的发生。也正因如此,我们每年2月13日都会从那些仍受战争暴力之苦的地方请人来德累斯顿。那些亲身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听到空袭,有人死去,有人无家可归,他们会感同身受。”
(转载自“德国之声”网址:http://www.dw-world.de/chinese)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空袭原因:
1945年初,西方盟军统帅部开始考虑如何採用战略轰炸机武力援助苏联。他们计划轰炸柏林和其他几个德国东部城市,协助苏军前进。方案代号为“雷击”行动。最末,原始方案被针对性更强的新计划所取代。1945年1月26日,空军总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元帅写到:“剧烈的闪电战既能给东部敌军撤退时造成混乱,又能牵制西部军队的迁移。”但他提到改为闪电行动后,飞机执行的基本任务不会减少,即破坏石油生产线,炸毁喷气式飞机製造厂和潜水艇码头。空军副总参谋长诺曼·伯特莱要求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亚瑟·哈里斯元帅一旦月亮和天气条件允许,立刻採取对柏林、德累斯顿 、莱比锡、开姆尼斯的空袭行动。“在苏军顺利推进时,要特别针对上述城市中可能存在的混乱情况加以利用”。

同一天,温斯顿·邱吉尔敦促空军大臣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爵士:“柏林?或者毫无疑问地选别的东部大城市?我昨天就问过了。现在不该特别考虑那些抢眼的目标。请明天向我汇报下一步行动。”1月27日辛克莱回覆: “空军参谋部服从至高命令(即侵袭敌军石油生产线以及其他经核准的目标体系),制定了竭力针对柏林、德累斯顿 、开姆尼茨、莱比锡或别的城市的掷弹计划。剧烈的轰炸不仅能摧毁对东部敌军撤退来说重要的通讯设施,而且能牵制西部军队的迁移。”

联合情报委员会得出结论:德军会从其他战线抽调42个师(50万兵力)来增援东线。如果阻止德军调兵能有助於苏军前进的话,那么战争将会早日结束。他们认为到1945年3月德军就能完成援军行动。被截获的名为“激进论者”的密电錶明德国确有此意,从而证实了联合情报委员会的分析。他们在建议书中说: “因此,对于接下来数周内英美盟军用战略轰炸机力量给予苏军的协助,我们认为是急遽结束战争的正当途径……针对石油目标的侵袭继续优先……”

此前,苏联已与盟军进行过数次磋商,讨论一旦东线士兵逼近德国,如何运用战略轰炸机力量协助他们的地面进攻。美国大使艾夫里尔·哈里曼曾访问苏联,与约瑟夫·斯大林商议过这个问题;盟军司令德怀特·戴维·艾森豪维尔将军亦代表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考虑过此事;1945年1月,英国空军中将亚瑟·特德做了有关如何运用战略轰炸机援助苏军进攻的解释性说明,其时正值德国着手于战线之间调遣兵力。联合情报委员会提交的建议书包含在一份名为《关于苏联现行攻势的战略性轰炸》的文件内。1月31日,特德与其空军参谋部在对该建议书进行研究并与苏联协商之后,联合发表了一项吁求进攻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 等相关城市的建议书。在空援战术任务中运用战略轰炸机,其目的类似于1944年艾森豪维尔在诺曼地登陆之前所作的战斗机轰炸机準备。在1945年,特德指望运用战略制空权来“阻止敌军在战线之间任意来回地调换兵力。”

在2月4日雅尔达会议碰面之前,西方协约国已锁定德累斯顿为轰炸目标。在会上,苏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阿历克谢·安托诺夫将军就西线盟军战略轰炸机力量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个是划分轰炸路线要由北向南移动。不经过苏联特别允许,西线盟军空军不得在东线掷弹以防对苏军造成意外轰炸。第二个是要阻止来自西线阵地、挪威和义大利的德军增援东线,特别是运用空袭使得柏林、莱比锡两地间的连接瘫痪。

应苏联的要求,波特尔(也出席了雅尔达会议)派伯特莱递交给阿历克谢一份请求,上面罗列出既定空袭目标,待与苏方商议。送回波特尔手中的表单上列出的目标包括炼油厂、坦克飞机製造厂和柏林、德累斯顿这两座城市。在随后的讨论中,西方协约国指出如果不轰炸德累斯顿 ,德国可藉穿越德累斯顿的铁路交通线运送物资,以此足以弥补对柏林和莱比锡的轰炸造成的任何破坏。安托诺夫同意并要求把德累斯顿添加进请求列表。

目标方案在雅尔达会议上获得通过后,联合战略目标委员会(隶属於盟国远征军空军最高统帅部)即在对美国陆军航空队与英国皇家空军发佈的轰炸命令中指出,为了削弱德国通讯线,选中德累斯顿为轰炸目标之一。此次行动由西方协约国最高军事指挥部参谋长联席会直接授权。

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在所写的文件中申明,他们下达採取轰炸的命令,旨在“破坏通讯”,是为了阻碍德军的东调和撤退,而不是为了杀戮被疏散的难民。所以伯特莱在雅尔达要与苏方商议轰炸目标,而在他为坡特起草的优先顺序表中,充分优先考虑的东部城市仅有两个(轰炸对象):柏林和德累斯顿。这与皇家空军制定的把交通枢纽兼工业地性质的城市列为轰炸对象的战略相适应。雅尔达会议后,柏林和德累斯顿都遭受了轰炸。

苏联军事智囊团宣称,那些停在主站的火车都是军用火车,途经德累斯顿 开往前线。但这被证明是错误的。火车其实用来疏散来自东部的难民。英国皇家空军简报摘要提到如下请求:“俄军抵达,命令(轰炸)执行。”这可视作皇家空军实力的骄傲宣言?还是西方协约国在向苏军表明他们正全力以赴助其进抵?或者显示出冷战的早期征兆?历史尚未有定论。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空袭:
在2月13日夜袭之前,靠近德累斯顿市中心的铁路调车场已两次遭受过美国陆军航空队第八航空军的轰炸。第一次是1944年10月7日,70吨高爆炸弹投向调车场;第二次在1945年1月16日,133架轰炸机向其投掷了279吨高爆炸弹和41吨燃烧弹。

由美国陆军航空队第八航空军执行的轰炸德累斯顿的燃烧弹之役本该始于2月13日,但欧洲上空恶劣的天气阻碍了美军采取军事行动,以至于轮到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来啟动初袭行动。2月13日晚间,796架兰开斯特轰炸机(Avro Lancaster)和9架德·哈维兰蚊子式轰炸机(De Havilland Mosquito)分两波遣往德累斯顿,先后扔下1478吨高爆炸弹、182吨燃烧弹。轰炸一直持续到2月14日早晨五六点钟。

第一波空袭由英国皇家空军第五中队执行。他们採用特有的低空标识法,22:14在德累斯顿上空施放首枚炸弹时,几乎就用一架轰炸机在两分鐘内扔完他们所有的炸弹。第五中队最末一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在22:22时分投完炸弹。德累斯顿上空浮云依然。此次初袭,244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投下了800多吨炸弹。

三小时后,英国皇家空军第一中队、第三中队、第六中队和第八中队清一色的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运用第八中队提供的标识技术,发动了第二轮空袭。那时天气已放晴,529架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在01:21到01:45之间,以高精确度投下超过1800吨炸弹。两次空袭中,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六架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此外还有两架在法国、一架在英格兰坠毁。

2月14日12:17至12:30,311架美国B-17轰炸机以铁路调车场为瞄准点,在德累斯顿投下771吨炸弹。部分担任护航的P-51野马战斗机得到命令,环绕德累斯顿对路面交通设施进行低空扫射,藉此凭添混乱。1945年2月,火焰风暴吞噬了德累斯顿,数则报导称平民在逃离时遭到了美军飞机的猛烈扫射,但历史学家戈茨·伯甘德(Götz Bergander)的近着驳斥了这种观点。在空袭期间美军与德军战机围绕德累斯顿 进行过一场短暂、但很可能剧烈的空中激战,某些交战回合或许侵袭到地面并且误射火力。美军的轰炸一直持续到2月15日,投掷了466吨炸弹。在四轮空袭中投掷的炸弹总共约有3900吨。

燃烧轰炸按当时的标准程序进行:先投掷大量的高爆炸弹,轰开屋顶,使屋内的木材结构暴露出来。接着以引火装置(燃烧棒)使木材结构燃烧,然后用更多的高爆炸弹来阻遏消防队的行动。这一切最后形成一股持续一段时间的火焰风暴,温度激增至1500度。轰炸区域着火后,焚烧区上方的空气温度暴涨而且产生高速上升气流,外界的冷空气被极速带入的同时也将地面的人们吸进火中。

后来,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德累斯顿铁路调车场又发动了两次深度空袭。第一次在3月2日,406架B-17s型轰炸机投下940吨高爆炸弹与141吨燃烧弹;第二次在4月17日,580架B-17s轰炸机投下1554吨高爆炸弹与164吨燃烧弹。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空袭影响:
德累斯顿市中心约有28410多所房屋,其中24866所毁于空袭,遭到完全破坏的区域面积达15平方千米,包括:14000栋民宅、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个影剧院、50家银行和保险公司、31家百货公司、31家大型宾馆、62座行政大楼以及诸如因哈吉(Ihagee)摄影工厂等。全城统共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毁,11000座严重受损,7000座受损,81000座轻度受损。那时城市受损区域面积大约有300平方千米。虽然主火车站完全被毁,但那些日子里铁路线仍在运行。

确切的死亡人数难以统计,是未知数。估算之所以困难,源于在1939年,市区与拥有64万2千人口的周边郊县当时挤满高达200000名难民以及数以千计的伤兵。难民命运未卜,他们有可能被屠戮,或者在火焰风暴里被烧得面目全非,也有可能已离开德累斯顿去了别的地方而不为官方所知。早期着名的死亡人数估算从25000名变化至60000多名,但历史学家现在认为可能的范围大约在25000-35000之间,而德累斯顿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瑞查特1994年最新研究倾向于此范围之较低部分。这些估算表明德累斯顿轰炸中的死伤者与德国其他城市地区进攻时遭受炮火袭击的伤亡者在数量上不成比例。

当代德国官方记录登记的掩埋人数约21271名,包括在老市场(Altmarkt)火化的6865人。根据德国官方第47号动员令,到1945年3月22日,共正式掩埋了大约2.5万具(德累斯顿轰炸)军民的尸体。("TB47")在1945年5月与9月之间没有掩埋人数登记。在往后的年份记录中,1945年10月至1957年9月,死于战争的人数记录为1557名;1945年5月至1966年,重又发现了1858具尸体;1990年到1994年期间,虽然城市历经大兴土木与挖掘工作,但战争遗骸毫无发现。权威记录失踪者为35000人,日后发现约10000人尚存。近些年来德国的死亡人数估算略有上扬而英国有所下降,这与早期的情况恰好相反。

更高的死亡人数估算范围高达30万人。数据来源备受争议未必可靠,例如约瑟夫·戈培尔执掌的德意志国民教育与宣传部、苏联历史学家以及戴维·欧文——曾经走红但现已声名扫地的自学出身的史学家,他收回了自己更高的死亡人数估算。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和微软电子百科全书列出的死亡人数从35000到135000,其中大的数字元合欧文已收回的“权威性”更高估算值。

纳粹在宣传部竭力利用德累斯顿大做文章,承诺迅速採取报复行动。苏联在冷战早期也把德累斯顿轰炸当作宣传工具,以此来疏离东德人与美国人、英国人的感情。

德累斯顿所遭受的破坏不亚于其他德国城市,尽管这次轰炸的投弹数量并不是最高的。但良好的天气、木结构的房屋、各建筑物之间相通的地下室,以及事前的准备不足(纳粹地方长官马丁·穆施曼被认为应对此承担主要责任),这些因素凑在一起,使得德累斯顿大轰炸极具破坏性。此外,2004年末,一名曾涉及轰炸的英国皇家空军人员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采访时提到又一个因素,即德方的反空军火力比预计的水平更低,这确保了部分轰炸机的高精确度。

对轰炸的反应:
德方
德方对侵袭的政治反应一波三折。某些领导,特别是罗伯特·莱伊和约瑟夫·戈培尔,想以之为由废除二战中西方阵营遵守的日内瓦公约,枪决俘虏的盟军轰炸机飞行员。但最后纳粹政府所采取的政治行动仅是把这次轰炸用作反对西方的宣传工具。

戈培尔把德累斯顿轰炸的死亡人数夸大了10倍,德国外交官向中立国散布夸大的死亡数字,并且展示那些有关废墟、死者、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儿童的照片。碰巧,在德累斯顿轰炸前一天,一份向中立国公布的德国外务文件指责亚瑟·哈瑞斯为“欧洲头号敌人”,且被当作支持“恐怖大爆炸”的领导角色。

2月16日,戈培尔领导的纳粹宣传部发表了一份新闻稿,概述纳粹宣传路线:德累斯顿没有军事工业,只有文化和诊所。2月25日,公布的名为《德累斯顿——屠杀难民》的新传单上印有两个烧焦的孩子的照片。传单申明,死者不是10万,而是20万。其时还未见官方数字,所以上述死亡人数是推测而来,但国外通讯社,像瑞典就使用“来自柏林的私人渠道”这样的习语。

弗雷德里克·泰勒说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戈培尔的宣传部在三月的副本或节选中将一份官方政治报告泄漏给保持中立的通讯社……在空袭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上多加了一个零,使其达到202040”。3月4日,戈培尔在《帝国周刊》中发表了一篇冗长的文章,他向德国公众强调盟军对德国文化象征的破坏和损毁,但对德国战争行为造成的破坏却隻字不提。

弗雷德里克·泰勒认为宣传很成功,因为在当时它不仅影响了那些中立国的态度,而且当理察·斯多克斯引用来自德国新闻社的情报时,其宣传成果渗入了英国国会下院。泰勒称,虽然德累斯顿 轰炸影响了人们对盟国宣称的绝对道德优越感的理解,但(盟国民众的)部分义愤其实源於藉戈培尔的宣传杰作。

英国
根据《牛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书》所言,空袭发生两天之后,英国准将科林·麦克凯·麦格里尔森在一份由盟远征军最高指挥部掌控的非正式新闻简报上向记者说到,“雷击”行动的目标是在广大民众的聚集区掷弹,切断救济物资的畅通。美联社的一名战地记者霍华德·考文随后编造了一篇报导,声称同盟国已诉诸恐怖轰炸。报纸社论就此问题穷追不舍,英国下院议员理察·斯多克斯长期反对战略轰炸,曾在下议院对此提出过质疑。

城市的毁灭引起英国消息灵通人士的不安。根据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1945年2月的报导,德国诸城市上空的空袭已变得与战争结果无甚关联。对全欧洲的有识之士来说,德累斯顿 的名字拥有如下共鸣——“易北河畔的佛罗伦斯;如许魅力与优美之家园;特罗洛普小说中的女杰之故乡;贵族子弟游学之圣地”。黑斯廷斯认为,德累斯顿轰炸使同盟国国民第一次对打击纳粹的军事行动产生怀疑。

事先赞成把德累斯顿列入目标进行轰炸的邱吉尔,事后却对该事件划清界限。3月28日邱吉尔致电艾斯梅将军,在为英国空军参谋长们以及参谋总长撰写的备忘录电文中,提到:“在我看来质疑德国城市轰炸的时刻业已到来。虽然有其他诸多藉口,但对单单出于增加恐怖的目的进行的轰炸应当再评价。另外我们应开始控制那片被彻底摧毁的土地……德累斯顿轰炸留下对协约国轰炸行径的严肃质疑。我主张此后我们必须更严格地考虑我们自己而不是敌人的利益来研究军事目标。外交大臣已向我说及这个事宜。直接交战区后有不少军事目标,比如石油和交通设施。我觉得有必要给予它们更集中、更精确的军事打击。散佈恐怖、肆意破坏,仅仅此类行动令人印象再深刻,也不及这一需求来得迫切。”

3月29日,波特姆莱重述邱吉尔的备忘录草案。之后,哈里斯给英国航空部写信(“抵得上一名英国投弹兵的生命”的措辞显然对应俾斯麦那句着名的言论:“抵得上一名波美拉尼亚投弹兵的生命”)“我……尚在思虑中的观点大约这样:毫无疑问我们过去认为侵袭德国城市天经地义,但那么做永远不得人心。现在德国人遭受了挫败,无论如何我们要适当地避免这类轰炸行动继续下去。我从不赞成这类轰炸教条。除非在战略上是合理的,否则侵袭城市就像任何其他战争行径一样让人不堪忍受。但就趋向缩短战争进程与保护协约国士兵们的生命而言,这些战争行径在战略上是合理的。在我看来,我们绝对无权停止那些战争行径,除非确定它们不再具有战略作用。我个人觉得,德国残存的那些城市加起来,也抵不上一名英国投弹兵的生命来得珍贵。精神病学家能轻易地解释民众对德累斯顿的这些情感。德累斯顿让人联想到的是德国乐队和易北河畔的牧羊女。但实际上它也是兵工厂集中地、政府行政中心和通往东部的交通枢纽。现在那一切都已不复存在。”

迫于英国空军参谋长们的压力,回应来自其中的坡特尔和哈里斯的观点,邱吉尔经再三考虑,撤销了早先的备忘录,颁布了新版本。1945年4月1日写就的备忘录终极版宣称:“在我看来质疑的时刻已经来临。所谓的对德国诸城施行的‘区域轰炸’应当从我们自身利益来进行评论。如果我们开始控制那片被彻底摧毁的土地,我们和盟军都将遭受严重的膳宿短缺……我们必须看出,从长远而言,我们的进攻更多是伤及自身而非敌人。

观点
轰炸是战争罪行?

德累斯顿轰炸的性质问题尤显特出,成为争论焦点所在。从极左翼到极右翼之间,各个政派都发表了意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小说家君特·格拉斯与泰晤士报以前的编辑西蒙·詹金斯都把德累斯顿轰炸看成“战争罪行”。历史学家马克思·黑斯廷斯在《盟军轰炸德累斯顿》一文中说:“我认为把策略性轰炸说成是‘战争罪行’是错的,因为在道德层面上,这样说可能意指其等同于纳粹党人的行为。虽然是错的,但轰炸真正打击了德国的军事力量。”德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耶拿宣称:“看吧,德累斯顿轰炸,真正针对平民的袭击。”

种族灭绝观察组织的负责人格瑞格雷·斯坦顿博士指出:“纳粹大屠杀是历史上最邪恶的种族灭绝行为之一。但盟军在德累斯顿掷燃烧弹,在广岛和长崎投原子弹同样也是战争罪行——如里奥·卡玻和埃里克·马库森所说,这也是种族灭绝之举。”法兰克·绰克和库尔特·乔纳森在其所着《种族灭绝:史学及社会学》一书第24页中写道:“种族灭绝在定义上应排除空袭所造成的参战国平民伤亡。就此我们与尚·保罗·萨特尔和李奥·库帕的观点并不相同”。

德国极右翼也将德累斯顿视为象征,併在轰炸周年集会。他们提出:协约国与轴心国在道德上相去无几,德累斯顿便是其证明。他们把协约国的空中轰炸行为提升到“轰炸毁灭”的术语高度,尤其针对德累斯顿空袭而言。2005年1月22日,一名德国国家民主党领导人在萨克森国会演说中使用了“轰炸毁灭”的术语,由此引爆出一场新的关於如何对待右翼极端分子的公众讨论。德国政界主流认为:此辈利用轰炸,意图激起民众情绪,进而推动新纳粹事业;不仅如此,他们凭着有关宣传,还欲提倡相对主义论调,借之淡化纳粹大屠杀等罪行。一些德国人认为“轰炸毁灭”违反了德国明令禁止的否认纳粹大屠杀的法律条文。

德累斯顿轰炸被列为战争罪行
人们普遍把德累斯顿轰炸视为可憾或过度的侵袭,而非将其抬至战争罪行的讼案。文化的重要性——被明确列入海牙公约的要素——是德累斯顿之所以成为“讼案”的第一依赖因素。在人们知道侵袭的规模和范围后不久,民众开始宣称“讼案”观点。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累斯顿有“易北河上的弗罗伦萨”(Elbflorenz)之称,被视为巴洛克风格的典型城市与德国东南部的文化中心,拥有茨温格宫(Zwinger Palace)、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Semper Oper|Dresden State Opera House)、妇女教堂(Frauenkirche)等众多赫赫有名的建筑。战前,该城主要生产瓷器、帽子、茶碟和香烟。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Anthony Beevor)写道:在英国皇家空军空袭之前,德累斯顿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城市。轰炸当天,城内有超过30万名来自东部前线(Eastern Front (WWII)|fighting in the east)的难民。

德累斯顿并没有直接的军事目标, 同时该城遭到了燃烧弹的过度破坏, 主张德累斯顿轰炸属于战争罪行的一方用这两点作为其最充分的论据。许多人认为军事意义的缺乏、平民死亡的代价以及德累斯顿文化上的重要地位这些因素就足以为轰炸定罪。

受争议的特立独行的德国史学家乔治·弗瑞德里克(Joerg Friedrich)在其着作《火焰》(Der Brand)中用有据可查的材料来证明大规模的轰炸作战(bombenkrieg)堪称暴行,因为纳粹军在1945年2月已全面撤退;德累斯顿轰炸被看成战争罪行,因为对平民的摧残甚过对军事目标的打击。他认为因为协约国意欲造成尽可能多的平民死亡,甚至按法律标准来看轰炸时间,对德累斯顿的攻击也该算是战争罪行。

他也认为以往那些并非出於防御性的轰炸攻击,使得盟军对燃烧弹潜在的破坏力心知肚明;而德国空军防御力量的崩溃,以及轰炸精确度的改良,也使得盟军知道为期不远的进攻可能造成越来越多的平民死亡。他正耗费大量时间来考证德累斯顿轰炸的口述历史和地方档案,以及当地民眾对当时所见所感的回忆。

弗瑞德里克谨慎地与同情新纳粹的人士保持距离。他说用“大屠杀”来形容轰炸是错误的,因为它混淆了整个战争与彻底的种族灭绝行径之间的界限。

甚至那些把德累斯顿轰炸当成憾事的史学家都对弗瑞德里克的论点持有异议。他的案例(1945年2月德军的状态)及其愿意相信战后德累斯顿人与国家社会党政府沆瀣一气的叙述,这明确成为争议至关重要的内容。南开普敦大学的乔治·阿诺德(Joerg Arnold)声称虽然弗瑞德里克的着作在考证德国空战经历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但作为分析文本来看它存在严重的缺陷。

反对将德累斯顿轰炸列为战争罪行
从协约国的条约职责中提到的细节可看出:1945年空袭与国际法(Aerial area bombard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1945)“根据国际人道法审视此类事件,人们应当牢记二战期间没有任何协议、条约、公约或其他手段来履行保护平民或其财产的职责,因为当时的公约只有效保护陆战、海战、医务船中的伤病员和保护战俘的战争法案及惯例的实行。”

《德累斯顿的悲剧》(The Drama of Dresden)带电视电影《德累斯顿》[DVDRip]

德国电视二台的记录片《德累斯顿惨剧》(Das Drama von Dresden)叙述了60年前战火纷飞中的易北河畔的城市——德累斯顿。该片在2005年11月22日晚间问鼎艾美奖最佳电视纪录片奖。在纽约曼哈顿希尔顿大饭店举行的颁奖晚会上,导演塞巴斯蒂·德恩哈特(Sebastian Dehnhart)【左】、编辑部主任吉多·克诺普(Guido Knopp)【中】及制片人莱奥·霍施(Leo Hoesch)【右】上台领奖。

“这是最后一个我一定要也是我非常愿意领到的奖项。它说明了,德国产的纪录片也能在国际角逐中经受考验”,编辑部主任克诺普在颁布奖后说。“《德累斯顿惨剧》和其它三部来自智利、法国和丹麦的片子同台竞技后脱颖而出。两年前,德恩哈特的三部曲《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同样也获得了一项艾美奖提名,但那次是空手而归。”

吉多·克诺普(Guido Knopp)博士
大学视频教程 No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