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卫生经济学视频教程 32学时 浙江大学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简介及下载-电脑,网络
首页| 如何下载(?) | 网站地图
大学视频教程网logo点击查看更多 大学视频教程
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 大学视频教程网电脑网络 →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大学视频教程,璇璇视频教程
资料录入:一点源都没有

更新时间:2006-01-09 21:20:00

文件大小:395 MB

语言要求:

资料类型: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中文名称: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别名:PDF书籍
发行时间:2006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本资源无毒
杀毒软件:卡巴斯基反病毒
版本:5.0.375
病毒库:2006-1-9
常在服务器:Razorback 2 (只在这个服务器上!!!切记)
在线时间:24小时在线(服务器24小时开着!!!)

本压缩包内所有书籍名『全是PDF格式』:
1.CCNP学习指南:Clsc_Cisco局域网交换配置技术
2.Cisco Catalyst交换技术
3.Cisco IOS IP技术指南 Cisco连网操作系统(IOS)IP相关命令
4.Cisco IP访问表
5.Cisco TCP_IP路由管理专业参考(第3版)
6.cisco路由器配置-桥接dlsw+与桌面协议
7.Cisco路由器配置疑难解析
8.Cisco路由器手册
9.Cisco网络互连与故障排除
10.ipv6
11.ip地址管理与子网划分
12.ip网络的服务质量
13.sdh同步数字传送体系
14.TCP-IP技术大全
15.VPN技术
16.第三层交换
17.分组语音技术
18.高级网络操作系统及其应用——TCP~IP协议与分组无线网
19.计算机网络
20.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21.交换技术
2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设计与实现
23.实用组网指南
24.网络互联(第二版)
25.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26.魏伟BGP协议
27.虚拟专用网的创建与实现
28.移动IP技术指南

这些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关于网络的书籍,其中有不少我都打印出来阅读。这些书籍非常实用,其中那本《综合布线》应该是网管员人手一本的书。这些资料里面还包括一些cisco设备的操作指南。我认为已经很有价值了。

我的服务器是个web服务器,理论上传应该在1000KB/s,本源我会保留3个月之多,大家放心下载。

首次发贴,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分享快乐。。。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部分书籍目录介绍(实在太长了,就贴一部分吧。。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Cisco IOS IP技术指南 Cisco连网操作系统(IOS)IP相关命令
译者序前言第1章 概述

1.1 本书的主要内容
1.2 路由器的作用
1.3 基本的配置方法
1.4 EXEC 命令层次
1.4.1 命令的语法
1.4.2 获得联机帮助
1.4.3 错误指示
1.4.4 进入配置状态
1.5 本书总览
1.5.1 路由器软件和硬件
1.5.2 网际协议
1.5.3 接口配置
1.5.4 IP访问表
1.5.5 IP路由协议
1.5.6 自定义服务
1.5.7 数据统计和IP流量管理
第2章 路由器硬件和软件概述
2.1 基本的硬件构件
2.1.1 中央处理器
2.1.2 闪存
2.1.3 只读存储器
2.1.4 随机存取存储器
2.1.5 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2.1.6 输入/输出端口和特定介质转换器
2.1.7 路由器初始化过程
2.2 基本软件构件
2.2.1 操作系统镜像文件
2.2.2 配置文件
2.2.3 数据流
2.3 路由器的配置过程
2.3.1 电缆连接的要点
2.3.2 访问控制台
2.3.3 安装命令的要点
2.3.4 命令解释器
2.3.5 配置命令种类
23
2.3.6 简写命令
26
2.3.7 一般控制台操作
27
2.3.8 安全管理要素
34
第3章 网际协议
36
3.1 IP头
36
3.1.1 版本字段
36
3.1.2 头长与全长字段
36
3.1.3 服务类型字段
37
3.1.4 标识符与分段偏移量字段
37
3.1.5 生命期字段
37
3.1.6 标志字段
37
3.1.7 协议字段
37
3.1.8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
40
3.2 IP寻址
40
3.2.1 概述
41
3.2.2 IPv4
41
3.2.3 IPv6
53
3.3 地址解析
55
3.3.1 操作
56
3.3.2 Cisco ARP操作
57
3.4 广播
60
3.4.1 定向广播
60
3.4.2 非标准广播地址的使用
60
3.5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60
3.5.1 ICMP类型字段
61
3.5.2 ICMP代码字段
62
3.6 TCP和UDP
63
3.6.1 TCP报文头
64
3.6.2 UDP头
68
3.6.3 路由器访问表介绍
69
第4章 接口配置
70
4.1 interface命令的使用
70
4.2 LAN接口配置
71
4.2.1 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71
4.2.2 令牌环网
77
4.3 WAN接口配置
81
4.3.1 标准串行端口配置
81
4.3.2 串行interface configuration命令
82
4.4 高速串行接口
87
4.4.1 HSSI接口说明
88
4.4.2 HSSI接口配置命令
88
第5章 访问表的配置和应用
90
5.1 概述
90
5.1.1 目的
90
5.1.2 应用
90
5.2 访问表的类型
91
5.2.1 标准IP访问表
91
5.2.2 关键字
91
5.2.3 源地址
92
5.2.4 其他关键字
92
5.2.5 扩展IP访问表
93
5.2.6 字段概述
94
5.2.7 选项
95
5.2.8 关键字
95
5.2.9 带注释的IP访问表项
96
5.3 访问表的创建和应用
96
5.3.1 接口的说明
96
5.3.2 命令ip access-group的用法
97
5.3.3 命名访问表
97
5.3.4 编辑
99
5.3.5 简化编辑过程
101
5.3.6 要考虑的规则
102
5.3.7 路由器生成的报文
102
5.4 增强访问表
103
5.4.1 动态访问表
103
5.4.2 反射性访问表
106
5.4.3 基于时间的访问表
107
5.5 TCP截取
108
5.5.1 TCP的三次握手
108
5.5.2 特色概述
108
第6章 IP路由协议
110
6.1 概论
110
6.2 确定IP路径
111
6.2.1 输入静态路由
113
6.2.2 确定最好匹配
114
6.2.3 最长匹配规则
114
6.2.4 使用缺省路由
115
6.2.5 无类路由表查找
116
6.2.6 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118
6.2.7 负载共享分组
119
6.2.8 快速交换
120
6.2.9 浮动静态路由
120
6.3 路由选择协议的类型
122
6.3.1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122
6.3.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126
6.4 RIP的版本1和版本2
127
6.4.1 RIPv1
128
6.4.2 RIPv2
130
6.5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和增强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131
6.5.1 IGRP: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131
6.5.2 E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135
6.6 OSPF
139
6.6.1 使能OSPF
140
6.6.2 邻居关系
140
6.6.3 区域
141
6.6.4 概要路由
141
6.6.5 区域的类型
142
第7章 附加IP服务
143
7.1 IP功能
143
7.1.1 热插拔路由协议
143
7.1.2 IP最大传输单元
145
7.1.3 Ping
146
7.2 ICMP功能
148
7.2.1 IP不可达
148
7.2.2 IP重定向
149
7.2.3 IP定向广播
150
7.3 上层服务
150
7.3.1 TCP头压缩
150
7.3.2 Telnet源地址
151
7.3.3 IP Helper地址
151
7.3.4 IP向前协议
151
第8章 监测IP网络业务量
153
8.1 显示接口统计信息
153
8.1.1 使用show interfaces命令
153
8.1.2 查看串行端口度量值
155
8.1.3 查看以太网度量值
57
8.1.4 查看快速以太网度量值
159
8.1.5 查看令牌环网度量值
160
8.2 显示IP协议统计信息
160
8.2.1 使用show ip accounting命令
161
8.2.2 打开IP统计功能
161
8.2.3 查看IP统计数据
163
8.2.4 查看IP Cache
163
8.2.5 显示路由表
165
8.2.6 查看IP业务量

Cisco IP访问表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Cisco专业参考指南 1
1.2 路由器的任务 1
1.3 全书预览 2
1.3.1 路由器的软硬件 2
1.3.2 Cisco访问表基础 2
1.3.3 动态访问表 2
1.3.4 基于时间的访问表 3
1.3.5 自反访问表 3
1.3.6 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 3
1.3.7 TCP拦截和网络地址转换 3
1.3.8 IPSec 3
1.3.9 流量整形 4
第2章 路由器软硬件概述 5
2.1 硬部件 5
2.1.1 中央处理单元 5
2.1.2 闪存 6
2.1.3 只读存储器 6
2.1.4 随机存取存储器 6
2.1.5 非易失的RAM 6
2.1.6 输入/输出端口和特定介质转换器
6
2.1.7 路由器的初始化过程 8
2.2 基本的软部件 10
2.2.1 操作系统映像 10
2.2.2 配置文件 11
2.2.3 数据流 11
2.3 路由器配置过程 12
2.3.1 线缆的考虑 12
2.3.2 控制台访问 12
2.3.3 设置考虑 14
2.3.4 命令解释器 16
2.3.5 用户模式的操作 16
2.3.6 特权模式的操作 17
2.3.7 配置命令的种类 19
2.4 安全管理的考虑 22
2.4.1 口令管理 22
2.4.2 访问表 23
第3章 Cisco访问表基础 24
3.1 概述 24
3.1.1 目的 24
3.1.2 应用 24
3.2 访问表类型 25
3.2.1 标准IP访问表 25
3.2.2 扩展的IP访问表 28
3.3 IP访问表的表项注解 30
3.4 创建和使用访问表 31
3.4.1 指定接口 31
3.4.2 使用IP访问组命令 31
3.5 命名的访问表 32
3.5.1 概述 32
3.5.2 标准的命名IP访问表 32
3.5.3 标准的命名IP访问表应用 32
3.5.4 扩展的命名IP访问表 33
3.5.5 扩展的命名IP访问表应用 33
3.5.6 编辑 34
3.5.7 编辑处理过程 35
3.6 需要考虑的规则 36
3.6.1 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 36
3.6.2 添加表项 36
3.6.3 标准的访问表过滤 36
3.6.4 访问表位置 36
3.6.5 语句的位置 37
3.6.6 访问表应用 37
3.6.7 过滤方向 37
3.6.8 路由器产生的报文 37
第4章 动态访问表 38
4.1 概述 38
4.2 使用指南 40
4.3 动态访问表应用:示例1 41
4.3.1 概述 41
4.3.2 解决方案 42
4.3.3 分析 42
4.4 动态访问表应用:示例2 43
4.4.1 概述 43
4.4.2 解决方案 44
4.4.3 分析 44
4.5 动态访问表应用:示例3 45
4.5.1 概述 45
4.5.2 解决方案 45
4.5.3 分析 46
4.6 动态访问表应用:示例4 46
4.6.1 概述 46
4.6.2 解决方案 46
4.6.3 分析 47
第5章 基于时间的访问表 48
5.1 理论基础 48
5.2 概述 48
5.2.1 定义时间范围 48
5.2.2 time-range命令 49
5.2.3 absolute语句 49
5.2.4 规则 49
5.2.5 periodic语句 50
5.2.6 示例 50
5.3 注意事项 51
5.4 时间范围应用:示例1 51
5.4.1 概述 51
5.4.2 解决方案 52
5.4.3 分析 52
5.5 时间范围应用:示例2 52
5.5.1 概述 52
5.5.2 解决方案 53
5.5.3 分析 53
5.6 时间范围应用:示例3 54
5.6.1 概述 54
5.6.2 解决方案 55
5.6.3 分析 55
5.7 时间范围应用:示例4 55
5.7.1 概述 55
5.7.2 解决方案 56
5.7.3 分析 57
第6章 自反访问表 58
6.1 概述 58
6.2 操作 58
6.2.1 术语来源 58
6.2.2 特征 59
6.2.3 数据流 59
6.3 创建访问表 60
6.3.1 permit语句 60
6.3.2 evaluate语句 61
6.3.3 ip reflexive-list timeout命令 61
6.3.4 接口选择过程 61
6.3.5 观察自反访问表的操作 63
6.4 局限性 63
6.4.1 语句位置 63
6.4.2 应用支持 64
6.5 自反访问表应用:示例1 64
6.5.1 概述 64
6.5.2 解决方案 64
6.5.3 分析 65
6.6 自反访问表应用:示例2 66
6.6.1 概述 66
6.6.2 解决方案 66
6.6.3 分析 67
6.7 自反访问表应用:示例3 67
6.7.1 概述 67
6.7.2 解决方案 68
6.7.3 分析 68
6.8 自反访问表应用:示例4 68
6.8.1 概述 68
6.8.2 解决方案 69
6.8.3 分析 69
6.9 自反访问表应用:示例5 69
6.9.1 概述 69
6.9.2 解决方案 70
6.9.3 分析 70
第7章 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 71
7.1 概述 71
7.2 特征 72
7.3 操作 72
7.4 配置 73
7.4.1 第1步—选择接口 74
7.4.2 第2步—配置访问表 74
7.4.3 第3步—定义超时和门槛值 75
7.4.4 第4步—定义检测规则 75
7.4.5 第5步—应用检测规则 76
7.4.6 其他命令 76
7.5 日志 78
7.6 CBAC示例 79
7.6.1 CBAC应用:示例1 79
7.6.2 解决方案 80
7.6.3 分析 81
7.6.4 CBAC应用:示例2 83
7.6.5 解决方案 83
7.6.6 分析 84
7.6.7 CBAC应用:示例3 86
7.6.8 解决方案 86
7.6.9 分析 87
7.6.10 CBAC应用:示例4 87
7.6.11 解决方案 88
7.6.12 分析 89
第8章 TCP拦截和网络地址转换 91
8.1 TCP拦截概述 91
8.1.1 开启TCP拦截 92
8.1.2 设置模式 93
8.1.3 主动门槛值 93
8.1.4 其他命令 93
8.2 TCP拦截应用:示例1 94
8.2.1 解决方案 94
8.2.2 分析 94
8.3 TCP拦截应用:示例2 95
8.3.1 解决方案 95
8.3.2 分析 95
8.4 网络地址转换概述 95
8.4.1 特征 96
8.4.2 局限性 96
8.5 NAT的术语 97
8.6 启用NAT 97
8.7 其他命令 99
8.8 NAT应用:示例1 100
8.8.1 解决方案 101
8.8.2 分析 101
8.9 NAT应用:示例2 102
8.9.1 解决方案1 102
8.9.2 解决方案2 102
8.9.3 分析 103
8.10 NAT应用:示例3 104
8.10.1 解决方案 104
8.10.2 分析 105
8.11 NAT应用:示例4 105
8.11.1 解决方案 106
8.11.2 分析 107
8.12 NAT应用:示例5 107
8.12.1 解决方案 108
8.12.2 分析 108
8.13 NAT应用:示例6 109
8.13.1 解决方案 109
8.13.2 分析 110
第9章 Cisco加密技术与IPSec 111
9.1 概述 111
9.2 基本的密码学 111
9.2.1 理论上的加密 111
9.2.2 实际中的加密 112
9.2.3 加密范例 112
9.2.4 优秀密钥的重要性 113
9.3 加密学定义 114
9.3.1 基础知识 114
9.3.2 对称密钥加密 114
9.3.3 非对称密钥加密 115
9.3.4 Hash函数 116
9.3.5 数字签名 116
9.3.6 授权认证 117
9.3.7 数据加密标准 117
9.3.8 数字签名标准 117
9.3.9 互连网安全联盟及密钥
管理协议 117
9.3.10 互连网密钥交换 118
9.3.11 RSA算法 118
9.3.12 Diffie-Hellman 118
9.3.13 MD5 118
9.3.14 SHA 118
9.4 CET概述 118
9.4.1 定义 118
9.4.2 实现 119
9.5 IPSec概述 121
9.5.1 IPSec的目标 121
9.5.2 IPSec基本特征 122
9.5.3 IPSec实现 125
9.6 加密应用:示例1 128
9.6.1 解决方案 128
9.6.2 分析 129
9.7 加密应用:示例2 129
9.7.1 解决方案 129
9.7.2 分析 130
9.8 加密应用:示例3 131
9.8.1 解决方案 132
9.8.2 分析 133
9.9 加密应用:示例4 133
9.9.1 解决方案 134
9.9.2 分析 135
第10章 流量整形与排队 136
10.1 排队技术 136
10.2 排队方法 136
10.3 排队应用:示例1 141
10.3.1 解决方案 141
10.3.2 分析 142
10.4 排队应用:示例2 142
10.4.1 解决方案 142
10.4.2 分析 142
10.5 流量修正 143
10.6 CAR应用示例 144
10.6.1 解决方案 144
10.6.2 分析 144
10.7 流量整形 145
10.7.1 配置GTS 145
10.7.2 配置FRTS 146
10.8 流量整形应用:示例1 147
10.8.1 解决方案 148
10.8.2 分析 148
10.9 流量整形应用:示例2 148
10.9.1 解决方案 148
10.9.2 分析 149
附录A 决定通配符屏蔽码的范围 150
附录B 建立访问表 158
附录C 标准的访问表 160
附录D 扩展的访问表 161
附录E 术语 162
附录F 缩写词 170

ipv6
前言
第1章 路由器基础 1
1.1 目标 1
1.2 路由器的概念 1
1.2.1 路由器与网桥的比较 4
1.2.2 路由器与其他计算机的比较 5
1.3 了解Cisco路由器 6
1.3.1 连接一个终端到Cisco路由器 6
1.3.2 Cisco用户界面 7
1.4 Cisco硬件 10
1.4.1 Cisco的单用户产品 10
1.4.2 Cisco的小型企业解决方案 11
1.4.3 Cisco 2600系列 12
1.4.4 Cisco 3600系列 13
1.4.5 Cisco 7x00系列 14
1.5 小结 14
第2章 TCP/IP通信 15
2.1 目标 15
2.2 什么是TCP/IP 15
2.2.1 OSI数据通信模型 15
2.2.2 美国国防部的网络模型 18
2.3 TCP/IP寻址 24
2.3.1 应用层寻址 24
2.3.2 传输层寻址 25
2.3.3 网际层寻址 25
2.3.4 网络接口层寻址 29
2.4 协同工作 31
2.5 小结 31
第3章 配置Cisco路由器 32
3.1 目标 32
3.2 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32
3.2.1 手工配置路由器 32
3.2.2 从网络服务器上配置路由器 40
3.2.3 使用自动安装配置路由器 42
3.3 建立一个实验室 44
3.4 实验室练习 60
3.4.1 物理层故障排除概述 61
3.4.2 数据链路层故障排除概述 62
3.4.3 网络层故障排除概述 62
3.5 小结 62
第4章 TCP/IP中使用的路由协议 63
4.1 目标 63
4.2 路由协议的责任 63
4.3 内部网关协议:距离矢量协议 64
4.3.1 普通距离矢量协议 64
4.3.2 RIP:路由信息协议 65
4.3.3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72
4.4 EIGRP:混合协议 79
4.4.1 EIGRP内幕 80
4.4.2 配置EIGRP 81
4.5 路由协议:链路状态协议 82
4.5.1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83
4.5.2 集成的IS-IS 91
4.6 外部网关路由协议 92
4.6.1 静态路由协议 92
4.6.2 外部网关协议 93
4.6.3 BGP:边界网关协议 94
4.7 协议之间路由信息的重新分布 95
4.7.1 在RIP和OSPF之间重新分配路由 96
4.7.2 各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 104
4.7.3 IP版本6 104
4.8 RIP版本2 115
4.9 小结 116
第5章 对传统LAN的支持 118
5.1 目标 118
5.2 Novell NetWare’s IPX/SPX 协议 118
5.2.1 IPX/SPX概述 118
5.2.2 NetWare 客户机-服务器通信 120
5.2.3 配置基本的IPX路由 121
5.2.4 查看潜在的问题 122
5.2.5 IPX路由选择的优化和服务的通告 124
5.2.6 定期维护NetWare通信量的优化 126
5.2.7 为IPX配置EIGRP 129
5.2.8 NLSP和IPXWAN操作基础 131
5.2.9 IPX上的NetBIOS 136
5.3 桥接不可路由协议 136
5.3.1 透明网桥 137
5.3.2 源路由网桥 140
5.3.3 源路由透明桥接 142
5.4 IBM网络 144
5.4.1 IBM技术概述 144
5.4.2 Cisco对IBM技术集成的方法 145
5.5 Windows NT网络 151
5.5.1 Windows NT网络协议 152
5.5.2 Windows NT网络通信量 153
5.5.3 在WAN上传输Windows NT通信量 154
5.5.4 实现服务质量特性 158
5.6 小结 160
第6章 对流行WAN技术的支持 161
6.1 目标 161
6.2 帧中继 161
6.2.1 帧中继术语 163
6.2.2 配置帧中继特性 164
6.2.3 建立一个实验性帧中继网络 168
6.3 SMDS: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 171
6.3.1 SMDS协议 172
6.3.2 配置SMDS 173
6.4 X.25 174
6.4.1 X.25基础 174
6.4.2 配置一个X.25网络连接 176
6.4.3 查看X.25的连接状态 182
6.4.4 定制X.25参数 182
6.5 点-对-点协议 184
6.5.1 SLIP通信 184
6.5.2 PPP通信 184
6.5.3 SDLC 190
6.5.4 ISDN 191
6.6 WAN技术补充 198
6.6.1 Cisco串行接口 198
6.6.2 线路类型 200
6.7 Cisco虚拟私有网络 202
6.7.1 VPN的定义和组成 202
6.7.2 VPN的体系结构和实现 204
6.7.3 VPN配置 208
6.8 小结 211
第7章 构建基于TCP/IP路由器的网络 212
7.1 目标 212
7.2 基本的互连网络 212
7.3 IANA 或非IANA 212
7.4 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 214
7.4.1 骨乾网拓扑结构 215
7.4.2 分布中心拓扑结构 218
7.4.3 总部和远程站点的拓扑结构 220
7.4.4 物理网络的规划设计 221
7.5 减少手工配置 222
7.5.1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222
7.5.2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22
7.5.3 集中管理主机名 223
7.5.4 集成DNS和DHCP的操作 224
7.6 TCP/IP互连网络的安全性 229
7.6.1 应用层的措施 229
7.6.2 数据包层的安全性 232
7.6.3 Cisco的PIX防火墙 243
7.6.4 物理层安全性 246
7.7 IOS NAT特性 246
7.7.1 IOS版本信息 247
7.7.2 IOS NAT配置 247
7.8 无编号IP和数据压缩 249
7.8.1 无编号IP 249
7.8.2 数据压缩 251
7.9 互连网络管理概述 253
7.9.1 SNMP系统组件 254
7.9.2 系统管理目标 255
7.9.3 SNMP管理的路由器配置实例 255
7.9.4 用CiscoWorks管理互连网络概述 257
7.9.5 从TFTP服务器上远程升级路由器IOS 259
7.10 Cisco路由器的口令恢复过程概述 263
7.11 实例互连网络的集成 264
7.11.1 定义问题 264
7.11.2 中心站点的配置 267
7.11.3 分布中心的配置 269
7.11.4 远程站点的配置 269
7.11.5 ISDN后备和异步拨号服务配置 270
7.11.6 其他问题 270
7.12 小结 272
第8章 故障排除 273
8.1 目标 273
8.2 一般故障排除方案 273
8.3 ISO低三层的故障排除 274
8.3.1 物理层简单故障排除 275
8.3.2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故障排除 277
8.3.3 网络层的简单故障排除 278
8.3.4 简单的故障排除处理小结 279
8.4 接口问题的故障排除 280
8.4.1 串口的故障排除 281
8.4.2 异步通信的故障排除 290
8.4.3 Ethernet的故障排除 294
8.4.4 令牌环网的故障排除 295
8.5 协议问题的故障排除 297
8.5.1 IP连通性的故障排除 297
8.5.2 面向分组的WAN协议的故障排除 301
8.6 小结 304

Cisco IP访问表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IP基础知识
第1章 为何要升级IP 1
1.1 IP的影响 1
1.1.1 什么是IP 2
1.1.2 IP应用在哪些地方 3
1.1.3 有多少人在使用IP 3
1.1.4 当IP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哪些影响 4
1.2 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4
1.2.1 IP地址空间危机 5
1.2.2 IP性能议题 5
1.2.3 IP安全性议题 6
1.2.4 自动配置 6
1.3 紧迫感 7
第2章 TCP/IP网络互联简介 8
2.1 网络互联问题 8
2.2 分层网络互联模型 9
2.2.1 OSI模型 10
2.2.2 Internet模型 10
2.2.3 封装 11
2.3 IP 12
2.3.1 IP寻址 13
2.3.2 IP头 15
2.3.3 数据报的转移 17
2.4 ICMP 18
2.5 选路、传输和应用协议 18
2.5.1 选路协议 19
2.5.2 传输协议 19
2.5.3 应用协议 19
第3章 IPv4的问题 20
3.1 修改还是替换 20
3.2 过渡还是不过渡 26
第4章 通向IPng之路 27
4.1 概念的诞生 27
4.1.1 对Internet将来的估计 27
4.1.2 Internet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领域 28
4.2 第一回合 29
4.3 拾遗 31
4.4 IPv6,第一回合 32
4.5 IPv6,第二回合 32
第二部分 IPv6细节
第5章 IPv6的成型 33
5.1 IPv6 33
5.1.1 变化概述 33
5.1.2 包头结构 35
5.1.3 IPv4与IPv6的比较 36
5.1.4 流标签 37
5.1.5 业务流类别 37
5.1.6 分段 38
5.1.7 扩展头 39
5.2 ICMPv6 40
第6章 IPv6寻址 43
6.1 地址 43
6.1.1 地址表达方式 43
6.1.2 寻址模型 44
6.1.3 地址空间 45
6.2 地址类型 46
6.2.1 广播路在何方 46
6.2.2 单播 46
6.2.3 单播地址格式 47
6.2.4 组播 51
6.2.5 泛播 53
第7章 IPv6扩展头 54
7.1 扩展头 54
7.2 扩展头的用法 54
7.2.1 扩展头的标识 55
7.2.2 扩展头的顺序 56
7.2.3 建立新的选项 56
7.2.4 选项扩展头 56
7.2.5 选项 57
7.3 逐跳选项 58
7.4 选路头 59
7.5 分段头 59
7.6 目的地选项 60
第8章 IPv6选路 62
8.1 地址对IP网络的影响 62
8.1.1 标识符和定位符 62
8.1.2 地址分配、无缝互操作和网络
拓扑 64
8.2 选路问题 65
第9章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69
9.1 为IP增加安全性 69
9.1.1 安全性目标 69
9.1.2 RFC 1825及建议的更新 70
9.2 IPsec 70
9.2.1 加密和身份验证算法 71
9.2.2 安全性关联 73
9.2.3 密钥管理 74
9.2.4 实现IPsec 74
9.2.5 隧道模式与透明模式 75
9.3 IPv6安全性头 76
9.3.1 身份验证头 76
9.3.2 封装安全性净荷头 78
第10章 相关的下一代协议 80
10.1 协议的层次 80
10.1.1 应用层 80
10.1.2 传输层 80
10.1.3 链路层 81
10.2 IPv6域名系统扩展 81
10.3 地址解析协议和邻居发现 82
第11章 自动配置和移动IP 84
11.1 IPv6的即插即用 84
11.1.1 状态自动配置与无状态自动
配置 84
11.1.2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 85
11.1.3 BOOTP和DHCP 86
11.1.4 DHCPv6 86
11.2 移动网络技术 86
11.2.1 IPv4中的移动IP 87
11.2.2 IPv6中的移动IP 87
第三部分 IP过渡和应用
第12章 IP过渡策略 89
12.1 IPv6协议隧道方法 89
12.1.1 与IPv4兼容的IPv6地址 90
12.1.2 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 90
12.1.3 IPv6隧道类型 90
12.2 IPv4/IPv6双栈方法 91
12.3 IPv6地址分配 92
12.4 6BONE 93
第13章 IPv6解决方案 94
13.1 需要支持IPv6的产品 94
13.2 正在开发IPv6产品的公司 94
13.3 对IPv6的期待 95
附录A 与IPv6有关的RFC索引 97
附录B RFC精选 100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综合布线系统 1
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4
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5
1.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6
1.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7
1.6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7
1.6.1 集成布线系统 7
1.6.2 智能小区布线 12
第2章 网络传输介质 14
2.1 有线通信线路 14
2.1.1 双绞线 14
2.1.2 同轴电缆 17
2.1.3 光缆 18
2.2 双绞线传输介质的品种、性能与
标准 19
2.2.1 双绞线的品种 19
2.2.2 双绞线电缆的测试数据 20
2.2.3 常用的双绞线电缆 20
2.2.4 超5类布线系统 33
2.2.5 6类线的有关问题 35
2.3 同轴电缆的品种、性能与标准 38
2.4 光缆的品种与性能 41
2.4.1 什么是光纤 41
2.4.2 光纤的种类 41
2.4.3 光纤通信系统简述 42
2.4.4 光缆的种类和机械性能 43
2.5 数据传输技术中的几个术语 53
2.5.1 信道传输速率 53
2.5.2 通信方式 53
2.5.3 传输方式 53
2.5.4 基带传输 53
2.5.5 宽带传输 54
第3章 网络互联设备 55
3.1 中继器和集线器 55
3.1.1 中继器 55
3.1.2 集线器 55
3.2 调制解调器 56
3.2.1 调制解调器的用途与分类 56
3.2.2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功能与
方式 58
3.2.3 如何选购调制解调器 62
3.3 网络互联设备—网卡 65
3.3.1 网卡概述 65
3.3.2 网卡的类型 66
3.3.3 网卡的总线类型 67
3.3.4 3Com公司网卡系列 68
3.4 网桥 70
3.4.1 网桥的工作原理 70
3.4.2 网桥的功能 70
3.4.3 网桥的种类 72
3.5 交换机 73
3.5.1 交换机概述 73
3.5.2 三种交换技术 73
3.5.3 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及选择 74
3.5.4 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
问题 74
3.6 路由器 76
3.6.1 原理与作用 76
3.6.2 路由器的优缺点 77
3.6.3 路由器的功能 77
3.7 网关 78
3.7.1 网关的基本概念 78
3.7.2 网关-网关协议简述 79
3.7.3 外部网关协议简述 79
3.7.4 内部网关协议族 79
3.8 防火墙 80
3.8.1 防火墙概述 80
3.8.2 防火墙体系结构 82
3.8.3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组合形式 86
3.8.4 内部防火墙 87
3.8.5 防火墙的未来 87
第4章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
敷设 88
4.1 金属槽和塑料槽 88
4.2 金属管和塑料管 89
4.3 桥架 89
4.4 槽、管的线缆敷设 90
第5章 网络总体方案设计 93
5.1 网络系统组成 93
5.2 典型的5种方案的成功案例 98
5.3 Internet/Intranet网络解决案例 103
5.4 ATM解决方案 108
第6章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技术 113
6.1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 113
6.1.1 网络工程的范围 113
6.1.2 网络工程的分析与设计 114
6.1.3 网络工程工作清单 114
6.2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118
6.2.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 118
6.2.2 工作区设计要点 118
6.2.3 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要求 119
6.3 水平乾线子系统的设计 122
6.3.1 水平乾线子系统设计概述 122
6.3.2 水平乾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 123
6.3.3 水平乾线子系统布线方案 123
6.4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126
6.4.1 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部件 126
6.4.2 管理间子系统的交连硬件部件 126
6.4.3 管理间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 127
6.4.4 管理间子系统在乾线接线间和卫星
接线间中的应用 128
6.4.5 管理间子系统在设备间中的应用 130
6.4.6 管理间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131
6.5 垂直乾线子系统的设计 131
6.5.1 垂直乾线子系统设计简述 131
6.5.2 垂直乾线子系统的结构 132
6.5.3 垂直乾线子系统设计方法 132
6.6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33
6.6.1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概述 134
6.6.2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的环境考虑 134
6.7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138
6.7.1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38
6.7.2 电缆布线方法 140
6.7.3 4种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 142
6.7.4 电缆线的保护 142
6.8 网络工程的总体设计 143
6.8.1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 143
6.8.2 网络布线方案的设计 145
6.8.3 两套设计方案的各自取费主要内容 145
6.9 方案的书写样例 145
6.9.1 某某公司网络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 145
6.9.2 建筑行业取费方式 167
第7章 网络工程施工实用技术 169
7.1 网络工程布线施工技术要点 169
7.1.1 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69
7.1.2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69
7.1.3 测试 170
7.1.4 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 170
7.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 171
7.2.1 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
关系 171
7.2.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 172
7.3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技术 173
7.3.1 连接RJ-45时要注意的事项 173
7.3.2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 174
7.4 布线技术 175
7.4.1 路由选择技术 175
7.4.2 线槽铺设技术 177
7.4.3 线缆牵引技术 180
7.4.4 建筑物主乾线电缆连接技术 183
7.4.5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技术 185
7.4.6 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 185
7.4.7 光缆布线技术 187
7.5 光缆连接的制作 197
7.5.1 光纤连接器的主要部件和制作
工艺 197
7.5.2 压接式光纤连接头技术 209
7.6 光纤连接安装技术 211
7.6.1 光纤布线的元件—线路管理件 211
7.6.2 LCGX光纤交叉连接系统 217
7.6.3 光纤连接架 217
7.6.4 光纤交连场的设计 218
7.6.5 光纤连接管理 219
7.7 数据点与语音点互换技术 220
7.7.1 数据点改变为语音点的操作方法 222
7.7.2 语音点改变为数据点的操作方法 222
7.7.3 1个数据(语音)点改变为4个语音
用户的操作方法 222
第8章 无线网络 223
8.1 无线网络的概念与特点 223
8.1.1 无线网络的概念 223
8.1.2 无线网络通信传输媒介 225
8.1.3 无线网络标准与协议 226
8.1.4 无线应用协议WAP简述 229
8.1.5 无线宽带HiperLAN/2新技术的
展望 232
8.1.6 无线ATM技术 235
8.1.7 无线网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38
8.1.8 宽带无线技术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LMDS 239
8.1.9 微波扩频无线网特点及运行环境 241
8.1.10 AIRLAN计算机无线网络 241
8.2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 243
8.2.1 基本原理 243
8.2.2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243
8.2.3 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 244
8.3 微波扩频无线网络产品 248
8.3.1 无线网络产品 248
8.3.2 部分产品使用环境与技术指标 252
8.4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与实例 258
8.4.1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 258
8.4.2 无线网络安装实例 259
8.5 无线分组交换网 264
8.5.1 无线分组网概况 264
8.5.2 无线分组网的系统结构 265
8.5.3 无线信道的访问方式 267
8.6 无线网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69
8.6.1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应用状况 269
8.6.2 计算机无线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 269
8.6.3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标准化问题 270
8.6.4 无线互联网 270
8.6.5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前景 272
第9章 测试与测试的有关技术 273
9.1 测试概述 273
9.1.1 测试内容 273
9.1.2 测试有关标准 273
9.1.3 超5类、6类线测试有关标准 278
9.2 电缆的2种测试 282
9.2.1 电缆的验证测试 282
9.2.2 电缆的认证测试 282
9.3 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 282
9.3.1 网络听证 282
9.3.2 故障诊断 283
9.4 一条电缆(UTP5)的认证测试报告 283
9.5 局域网电缆测试及有关要求 285
9.6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 286
9.6.1 Fluke DSP-100测试仪 286
9.6.2 Fluke 620局域网电缆测试仪 292
9.6.3 Fluke 652局域网电缆测试仪 293
9.6.4 Fluke 67X局域网测试仪 295
9.6.5 Fluke 68X系列企业级局域网
测试仪 298
9.6.6 WireScope 155测试仪 303
9.6.7 Fiber Smartprobe光纤测试系列
模块 306
9.7 双绞线测试错误的解决方法 307
9.7.1 近端串扰未通过 307
9.7.2 衰减未通过 307
9.7.3 接线图未通过 307
9.7.4 长度未通过 307
9.7.5 测试仪问题 308
9.8 大对数电缆测试技术 308
9.8.1 TEXT-ALL25测试仪简介 308
9.8.2 操作说明 309
9.8.3 测试连接插座 310
9.8.4 自动测试程序 310
9.9 光缆测试技术 311
9.9.1 光纤测试技术综述 311
9.9.2 光纤测试仪的组成 317
9.9.3 938系列测试仪的技术参数 318
9.9.4 光纤测试仪操作使用说明 318
9.9.5 光纤测试步骤 323
9.10 工程的结尾工作 326
9.10.1 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 326
9.10.2 网络文档的组成 326
第10章 网络工程的验收与鉴定 328
10.1 现场(物理)验收 328
10.2 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 330
10.3 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 331
10.4 鉴定会材料样例 331
10.5 鉴定会后资料归档 337
第11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与
规范 338
11.1 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建筑群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338
11.1.1 系统设计 338
11.1.2 系统指标 343
11.1.3 工作区子系统 346
11.1.4 配线子系统 347
11.1.5 乾线子系统 347
11.1.6 设备间子系统 348
11.1.7 管理子系统 348
11.1.8 建筑群子系统 349
11.1.9 光缆传输系统 349
11.1.10 电源、防护及接地 350
11.1.11 环境保护 357
11.1.12 安装工艺要求 358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
原则 360
11.2.1 范围 360
11.2.2 分类原则 360
11.2.3 术语定义 360
11.2.4 类别体系 361
11.3 建设部颁布的有关智能建筑管理的若乾
规定 368
11.3.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
规定 368
11.3.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
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 369
11.3.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
集成执业资质标准(试行) 370
11.4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消防设施专项工程
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371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72
11.6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摘要) 378
第12章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所关心的
问题 380
12.1 综合布线系统方面的问题 380
12.1.1 怎样看待PDS布线市场 380
12.1.2 怎样看待系统集成和系统集成商 382
12.1.3 局域网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382
12.1.4 为什么要建设屏蔽局域网 385
12.1.5 如何选择屏蔽与非屏蔽系统 389
12.1.6 如何看待15、20、25年保证 390
12.1.7 选用网络布线方案的建议 391
12.1.8 千兆位以太网的优势和如何升级到
千兆位以太网 392
12.1.9 智能大厦的弱电系统 394
12.2 设备选择方面的问题 395
12.2.1 给服务器配置UPS电源要注意
“W”与“VA”的关系 395
12.2.2 确保服务器性能时网卡的安装
方法 396
12.2.3 网络交换机的选择 396
12.3 线缆与光缆方面的问题 400
12.3.1 6类布线系统中的有关问题 400
12.3.2 布线系统与千兆位网络传输 404
12.3.3 光纤与铜缆的选择 406
12.3.4 千兆位以太网的光纤选择 407
12.3.5 千兆位以太网是否会取代ATM 408
12.3.6 网络布线标准的新动向 409
12.3.7 光纤ST头连接技术 410
12.3.8 光纤敷设的新技术“吹光纤” 412
12.3.9 光纤线路常用的测量方法 414
12.3.10 光纤在中小企业网中使用的几点
考虑 415
12.4 接入与测试、编码方面的问题 417
12.4.1 接入技术 417
12.4.2 压缩编码技术决定了线缆的带宽 440
12.4.3 近端/远端综合串扰的问题 440
12.5 以太网史、拓扑结构、布线标准与
TCP/IP方面的问题 441
12.5.1 以太网的发展过程 441
12.5.2 网络拓扑结构 448
12.5.3 综合布线标准的有关问题 451
12.5.4 TCP/IP 458
12.5.5 关于IPv6的问题 462
12.6 督导与责任方面的问题 467
参考文献 470




一共28本,实在太多了,目录就不贴了。。 《网络基础、原理、协议、应用、管理、安全等书籍》
大学视频教程 No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