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金刚经 梵文 高僧唱诵
资源类型:MP3
ed2k://|file|%E9%87%91%E5%88%9A%E7%BB%8F%20%E6%A2%B5%E6%96%87%20%E9%AB%98%E5%83%A7%E5%94%B1%E8%AF%B5
地区:大陆
语言:其他
简介:
应HCW之邀,发布金刚经梵文高僧唱诵之MP3,专供信佛之人在家中播放,希望得道高人能领悟其中的禅机。
由高僧用梵文唱诵,128kbit,清晰;原文及释文为简体中文,PDF格式,欢迎下载!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中国隋朝智者大师,曾经将佛陀(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方等时、般若时、以及法严涅磐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俗称《金刚经》。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即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此名意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它主要通过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灯对话,来启迪修道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得正果。相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磐后,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在所有的佛经,以及后世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著作中,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也就说,它里面的佛法是属于释迦牟尼佛讲法的第三个时期。
据说,佛弟子和修佛的众生中,后来渐渐起了分心,生起了对大乘、小乘的执著,于是佛陀再以二十二年时间来宣扬佛法,此时所宣扬的佛法是为般若经典。而大般若经有600卷之多,在这么浩瀚的般若经典中,佛以般若空性的智慧,来打破修佛之人的我执、法执、情执以及一切意境之执著。佛陀宣说般若诸经典时,即为第四“般若时”。
在中国佛教史上,《金刚经》有六种原译(均存于《大藏经》中),分别是:
1):后秦鸠摩罗什译本
2):元魏菩提流支译本
3):陈真谛三藏译本
4):隋笈多译本
5):唐玄奘译本
6):唐义净译本
《金刚经》对于中国文化,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据说佛门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并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它并不局限于佛教的范围。《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很显然,《金刚经》的这种精神对于它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吸引有着各类信仰的修道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般若”智慧,并不是指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能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的智慧,这不是单单用思想能得到的,它需要身心两方面整个的投入求证。它能观世间一切变换无常而不住空相,知佛法为非空非有、中道不著两边见之法。佛有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就是众生与佛同体,大地含灵众生皆具如来性,此所谓佛法中的般若智。在《金刚经》中,般若包含五种,即所谓的五般若: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五种般若的内涵才为金刚般若。这里只说说境界般若。
境界般若讲究领悟,也就是修道见道的境界。佛教史上有两局非常著名的话可以很好的说明这种境界。
一句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境界。
还有一句唐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般佛教徒讲到悟道和般若的部分时,很喜欢引用到这句诗。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的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的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两句都说明悟道讲究自然之心,一切不必苛求。据说很多禅师们因这些境界而悟道。
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非常讲究修道的“空、灵、洁、净”。他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就是说,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像,都是虚妄不真的,只有能把各种身相看成非身相,才能看到如来的法身。在修行佛法时,“应无所住”,无所执著,既不应该执著于佛法的表相,也不应该执著于没有佛法的表相,否则将会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认为,只有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才能既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没有佛法的表象,没有任何惦念,才能成修得“无量福德”。因此,佛所说的法,包括《金刚经》,对众比丘来说,只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后就不用惦记它了。本来就无所谓至高无尚、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无固定之法,“如来所有法,都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无固定之法,“一切圣贤皆以无法而有差别“,只有个人连接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所谓说法,其实无法可说,只是说他在说法。
对于怎样修成大智慧,《金刚经》认为,首先,一个人 必须要有修佛之心,要灭度一切众生,即超度一切众生,另其共成佛道。灭度众生时,却又必须没有灭度的心念,只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灭度。而度完道之后,还要认识,实际上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这样,他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念,远离诸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干扰而降伏自己的心,才成修成至高无尚、大彻大梧的大智慧。否则,他如果不能忘记众相,那么就不可能成为菩萨。在它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大智慧之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释迦牟尼本人所修练的大智慧,其实既无实又无虚,一切法都是佛法,而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所以一切法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如梦幻泡沫,又如露水亦如闪电。只要一个人有众生相,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菩萨,修得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