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央视-走进科学系列节目
英文名称:Approaches to science
资源类型:RMVB
地区:大陆
语言:汉语
简介:
节目宗旨:
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栏目定位:
新闻热点背后的科学问题;科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社会生活中焦点、热点、疑点、难点及新现象的科学解释;科学事件的真实记录。引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引导观众走近科学。
收视对象: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群体。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创人员
制片人 张国飞
执行制片人 夏晓辉 陈铭
主编 李国强
执行主编 李民 薛建峰 周俊 宋岩君
责任编辑 穆晓方
制片主任 张毓溥
监制 刘民朝 李福成 王晓斌
主持人 张腾岳
自然启示录之给建筑以生命
在北美洲的落矶山脉,一群海狸正在工作。海狸被称为自然界的建筑大师,它们用牙齿砍伐树木,衔来树枝建筑小屋。就像最专业的建筑师一样,它们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每只海狸都在主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虽然没人指示它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一切井然有序。而在北京夏日的树阴下,一群蜜蜂也在建造自己的家园,它们忙忙碌碌,不知疲倦。这些生物肯定没有想到,在营造自己家园的同时,它们的自身也成为人类建筑模仿的对象。
西班牙的神圣家族教堂被认为是现代仿生建筑的开篇之作,不过说起来很有意思,这座120年前开始修建的伟大建筑,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直至今天还没有完工,据说还要再盖100年。而它的设计师高迪早在70多年前就已经不幸逝世,这座建筑的外形设计来源于高迪从植物外形上得到的灵感。
在此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仿生建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公共建筑领域,仿生建筑因其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组合而异军突起。不过,当代仿生建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外形上的模仿,建筑大师们早就把目光投向了生物体本身。
不仅如此,天津博物馆从外到内都展现了设计师从大自然中汲取的灵感。按照国家规范,这样大型的建筑物表面每隔55米就必须设置一个温度收缩缝,用来克服季节更替带来的热胀冷缩效应,但是这必然会让建筑的外观受到影响,同时这种传统的方式也不适应现代建筑的仿生理念。
中国百年建筑经典
v 百年建筑
一座庙宇的成功修复,体现出了建筑师对恢复城市记忆,做出的深度文化思考。
一座纪念馆里面,陈列着一段峥嵘的岁月,许多人在此感悟到了人生真谛。
一座标志性的体育建筑,被誉为是东方传统建筑艺术和二十一世纪建筑水平的结合。
夫子庙、雨花台、亚运村。中华百年建筑的经典,它们都是影响未来的建筑,它们见证了历史也改变了中国。
v 唐韵流芳
这里是一个高僧弘法四海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建筑师力臻民族文化的地方。
这道从盛唐画出的优美孤线,轻轻地划过蜀岗的天际,把历史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两位相隔了一千多年的大师,在这里不期而遇了。
从1963年到1973年,历经十年风雨鉴真纪念堂终于建成。这个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座仅有几百平米的小小院落,蕴藏着怎样的文化与智慧呢?
v 菊儿胡同
胡同文化,构建了老北京的城市文脉。然而,历经岁月沧桑的四合院正在渐渐衰老。当北京的发展决定了城市建设不可避免时,这些陈旧的四合院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在历史和现实的缝隙中,菊儿胡同如同一个文化路标,镶嵌在古老的北京城里,它为何今天仍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这组小小的院落,又为什么会震动了国际建筑界呢?
v 友谊之歌
这是一座饭店还是一座园林?它为何有如此奢侈的空间和尺度?
这组建筑建于何时?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那是一段怎样的时代旋律呢?为何对这座建筑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友谊宾馆,新中国最早建设的涉外饭店,有人戏称,它是外交部的后花园。
这座花园一样的建筑,如何奏响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之歌的呢?
v 国都书梦
一座珍藏了一个伟人一段红色记忆的图书馆,是怎样诞生的?
文津街分馆和紫竹院新馆,两个不同的建筑时代,共同表达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特质,流荡着中华民族千年不绝的书典气韵,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面临着“书满为患”的严重态势,再建新馆,是惟一的选择。那么,新馆会选在哪里呢?新馆的建筑会是怎样的呢?这次建馆之路又要走多远呢?
v 国府旧踪
纵深约600米的轴线串起一部约600年的建筑文化史。
从满清到太平天国再到国民政府,南京总统府连缀起这个东方古国几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从中国古典,到西洋古典, 到中西合璧,最后一直到现代主义,四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清晰地透出中西建筑的文化脉络。
中西碰撞,纵横交错,使总统府成为纪录历史的一个重要物证。
如果说总统府是一本线装的老书,当我们打开它的封面,里面又尘封着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金丝猴的零距离接触
金丝猴被喻为国宝级动物,与大熊猫齐名。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它那漂亮的外表和可爱的性情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我们只能在动物园里远远的观看它,而很难跟它有近距离的接触。上海野生动物园首次实现了它的表演和驯化,从而使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它的表演,而且还能和它近距离的接触和玩耍。
穿越无声地带
同一个医生、同一个病人,两次手术、两个结果。科技的发展使得耳聋患者获得了新生。本片以江苏农民宋培春治疗耳聋为主线,表现了他相隔20年,两次不同的手术给他的生活、爱情、命运带来的变化。揭示医学科技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霓裳艳影
新中国成立55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百姓在着装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50年代的中山装到60年代的军装,直至改革开放后的喇叭裤、踩蹬裤,乃至今天的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在这一次次潮流的变迁背后,除了有人们思想解放、审美取向改变的原因之外,更有服装面料,染织技术领域科技发展的原因。本片将着力阐述在这一系列的变革背后,中国服装染织、面料的几次重大科技发展。
留声岁月
电影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电影的发展却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本片将从电影录音和拟音的角度,通过人们熟知的电影的声音录制的故事,向观众展示建国55年来,电影和电影录音技术的变化。
越吃越科学
国人在吃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老字号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仍然深受大众的喜爱,其中的秘诀除了历史名吃的原因之外,科技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片反映人们在不同时期从70年代吃“油”鸭子,80年代吃“瘦”鸭子,90年代到现在吃“营养”鸭子的要求,全聚德为了让自己的烤炉更科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从最早的砖炉到后来的不锈钢炉再到电脑控制的电炉,科技在人们吃上越来越好的东西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家具的变迁
建国以来,科技的发展促使我国的家具行业发生了巨变。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的家居变得丰富多彩。本片将以电视连续剧《一年又一年》家居场景的变化为线,展现不同时代,我国家具发展的特点。
火宅之谜
这是一张被火烧伤的小孩的照片,照片中的这个伤疤不是她自己不小心被火烧伤,而是在熟睡时突然被一种神秘火团袭击所致。照片中的女孩只有4岁,是江西省一农民家的孩子,从2002年年底,这种神秘火团就开始降临这户农民家庭,他们家的衣服、衣柜、塑料制品等都会神秘地自行燃烧,2年多来,这种奇怪的现象已经发生了近百起,一家6口人可以说是惶恐不安,村民们更是疑惑不解,好多人都不敢去他们家,就怕沾染上什么邪气,于是各种猜测应运而生。这种奇怪现象国内外都曾发生过,但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这次发生在江西省的奇怪现象,引起了江西省东华理工学院一位应用化学和地质专家的注意,他们从气体燃烧的角度揭示了这种自然界中极其巧合的自燃现象,女孩家和周围环境竟然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液化气灶。自燃现象究竟如何发生的,10月8日《走近科学》将与您一同分享火宅探秘过程。
车轮滚滚
本节目通过不同时期(建国以来)公交司机的讲述和现场采访,以人带事,以点带面,突出展现北京公交55年来,在运营车辆、线路、规模和效率上的巨大飞跃,以及由此带给广大市民的出行便利。
《海狮传奇》
海狮是生活地球高纬度地区的海洋哺乳动物,它的智商仅次于人类,在自然界中它是一种非常残酷无情极近凶残的动物,这与海洋馆里或动物园里擅长表演的海狮明星形成了强烈反差,驯兽师是如何把野生的海狮驯化成会表演的明星,海狮又是如何和人和睦相处并成了了朋友呢?请收看《走近科学》。
9月29日《明星托尼的成长日记》
白虎是世界上稀有的虎种,野生的白虎几乎已经灭绝,全世界动物园中饲养的总数也不超过300只,因此白虎又被认为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珍宝。由于白虎是孟加拉虎的变种,因此它的皮毛是白色,眼睛是蓝色的,深受人们的喜爱,更令人称奇的是白虎还是知名的秀场明星,在拉斯维加斯最经典的魔术表演,就是以白虎为主角,这可是赌城最知名的高档表演之一。
9月28日《大地飞鹰》
在我国新疆北部的盆地绿洲里,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萨克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每个哈萨克人都是狩猎高手。他们打猎不用现代化的武器,而是用传统的武器——金雕。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在我国元代,强悍的哈萨克猎人就驯养金雕来捕杀野狼。金雕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如今,只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牧民中还保留有驯雕捕猎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