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所写的第一部通史著作。一九二0年十二月,拟定写作序例,至一九二二年完成全书的编撰。一九二三年九月,《白话本国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并一再重印,成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行量很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一九三一年,吕先生应商务印书馆的要求,对第三篇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的文字作了一些修改和删节,作为国难后的修订本继续发行,一九三五年,修订本已发行到第四版。
《白话本国史》出版以后,吕先生曾很仔细地作过一遍订正,有些地方还写了眉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在《“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中,自评《白话本国史》“在当时,有一部分有参考价值,今则予说亦多改变矣。此书曾为龚德柏君所讼,谓予詆毁岳飞,乃係危害民国,其实书中仅引《文献通考·兵考》耳。龚君之意,亦以与商务印书馆不快,藉此与商务为难耳。然至今,尚有以此事詆予者。其实欲言民族主义,欲言反抗侵略,不当重在崇拜战将,即欲表扬战将,亦当详考史事,求其真相,不当禁遏考证也”。
一九九0年,《白话本国史》收入《民国丛书>>第二编,由上海书店影印出版。
本次《白话本国史》的新版,以一九二三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为底本,参照了作者生前的修改和吕翼仁先生的校订。原书直排繁体、双行夹注,现改为横排繁体、单行夹注。原书的一些讹误也作了改正,其他如习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则基本未动。作者的眉批,新版以页下注的方式加以注明,以便读者参考。
《白话本国史》採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以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为基準,民国纪元之前是倒向逆推,称民国前某某年,简称前某某年。民国纪元之后是顺向增加,称民国二年、民国三年等,其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如下: 一、民国之后的换算方式为:1912—l十民国年数=公元纪年。
如:民国五年:1912—1+5=公元1916年,民国十年:1912—1+lO=公元1921 年。
二、民国之前的换算,因涉及公元前后,故有二种方式: 1.当逆推年数小於1912时,换算方式为:1912—民国前年数=公元纪年。如:前一九0五年:1912—1905=前七四五,前七四五年:1912—745=公元 1167年。
2.当逆推年数大於1912时,其年代已处公元前,换算方式为:逆推年数—1912十1=公元前年代。如:前二一二0年:2120—1912十l=公元前209年,前二0七八年:2078—1912+-1=公元前167年。
作者介绍: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笔名駑牛、程芸、芸等。一八八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清光绪十年二月初一日)诞生於江苏常州十子街的吕氏祖居,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农曆八月十六日)病逝於上海华东医院。吕先生童年受的是旧式教育,六岁起就跟随私塾教师读书,三年以后,因家道中落而无力延师教授,改由父母及姐姐指导教学。此后,在父母、师友的帮助下,他开始系统地阅读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自二十三岁以后,即专意治史。吕先生夙抱大同思想,毕生关注国计民生,学习新文化,吸取新思想,与时俱进,至老弥篤。
吕先生长期从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一九0五年起开始任教,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一九0七年)、常州府中学堂(一九0七年至一九0九年)、南通国文专修科(一九一0年至一九一一年)、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四年)等学校任教。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先后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其后,又在瀋阳高等师范学校(一九二0年至一九二二年)、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上海沪江大学(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光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其中,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最久,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五一年,一直在该校任教授兼历史系系主任,并一度担任该校代校长。一九五一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光华大学并人华东师范大学,吕先生遂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先生是教学与研究相互推动的模范,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吕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学史、文字学等方面写下大量的论著,计有通史两部:《白话本国史》( 一九二三年)、《吕著中国通史》(上册一九四。年、下册一九四四年);断代史四部:《先秦史》(一九四一年)、《秦汉史》(一九四七年)、《两晋南北朝史》(一九四八年)、《隋唐五代史》(一九五九年);近代史一部:《吕著中国近代史》(一九九七年);专著若干种:《经子解题》(一九二六年)、《理学纲要》(一九三一年)、《宋代文学》(一九三一年)、《先秦学术概论》(一九三三年)、《中国民族史》(一九三四年)、《中国制度史》(一九八五年)、《文字学四种》(一九八五年)、《吕著史学与史籍>>(二。。二年) ;史学论文、札记及讲稿的汇编三部:《吕思勉读史札记》(包括《燕石札记>>、《燕石续札》,一九八二年)、《论学集林》(一九八七年)、《吕思勉遗文集》(一九九七年);以及教材和文史通俗读物十多种,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他的这些著作,声名广播,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在港臺、国外仍有多种翻印本和重印本。吕先生晚年体衰多病,计划中的六部断代史的最后两部《宋辽金元史》和《明清史》,已做了史料的摘录,可惜未能完稿,是为史学界的一大遗憾。
内容截图:
目录:
第 1 册,216页
第一编 上古史◇第13页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第13页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第16页
第三章三皇五帝◇第23页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第23页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第25页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第29页
第四节禹的治水◇第37页
第四章三王时代◇第39页
第一节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第39页
第二节夏殷的兴亡◇第46页
第三节商朝的事实◇第53页
第四节商周的兴亡◇第59页
第五节西周的事迹◇第66页
第五章春秋战国◇第72页
第一节春秋◇第72页
第二节战国◇第82页
第六章汉族以外的诸族◇第86页
第一节獯粥◇第86页
第二节东胡◇第89页
第三节貉◇第91页
第四节氐羌◇第93页
第五节粤◇第94页
第六节濮◇第98页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疆域◇第99页
第八章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第111页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第111页
第二节封建◇第116页
第三节官制◇第122页
第四节教育和选举◇第130页
第五节兵制◇第139页
第六节法律◇第147页
第九章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第156页
第一节农业◇第156页
第二节工商业和货币◇第165页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第170页
第十章古代的宗教和文化◇第176页
第一节古代的哲学和宗教◇第176页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变迁◇第186页
第三节东周以后的学派◇第193页
,第 2 册,228页
第二编 中古史上◇第201页
第一章秦始皇帝的政策◇第201页
第二章封建政体的反动◇第206页
第一节豪杰亡秦◇第206页
第二节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第212页
第三节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第218页
第三章汉初的休养生息◇第230页
第四章汉朝的武功◇第233页
第一节匈奴◇第233页
第二节西域◇第237页
第三节朝鲜◇第241页
第四节闽粤南越和西南夷◇第243页
第五章前汉的衰亡◇第245页
第一节汉武帝的内政◇第246页
第二节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第249页
第六章社会革命◇第254页
第七章后汉的兴亡◇第259页
第一节光武的中兴◇第259页
第二节后汉的武功◇第262页
第三节后汉的外戚和宦官◇第265页
第八章秦汉时代政治和文化◇第268页
第一节官制◇第268页
第二节教育和选举◇第271页
第三节赋税◇第275页
第四节兵制◇第277页
第五节法律◇第279页
第六节学术◇第284页
第二编 中古史中◇第291页
第一章后汉的灭亡和三国◇第291页
第一节后汉的乱源◇第291页
第二节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第296页
第二章两晋和五胡◇第305页
第一节晋初异族的形势◇第306页
第二节八王之乱◇第308页
第三节西晋的灭亡◇第311页
第四节胡羯的兴亡◇第313页
第五节鲜卑的侵人◇第316页
第六节东晋内外的相持◇第318页
第七节苻秦的盛强◇第322页
第八节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第324页
第九节拓跋氏的兴起◇第326页
第十节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第329页
第三章南北朝◇第333页
第一节宋齐的治乱◇第333页
第二节北魏的盛衰◇第336页
第三节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第340页
第四节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第343页
第四章军阀和异族◇第346页
第二编 中古史下◇第353页
第一章隋朝的内政外交◇第353页
第一节隋文帝的内治◇第353页
第二节回族的起源和分布◇第355页
第三节高车和柔然◇第359页
第四节突厥的起源◇第361页
第五节突厥的盛强和隋朝和突厥的交涉◇第364页
第六节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第366页
第七节隋唐的兴亡◇第369页
第二章唐朝的初盛◇第373页
第一节唐太宗灭突厥◇第374页
第二节藏族的兴起◇第376页
第三节印度阿利安人入藏◇第380页
第四节唐朝和朝解日本的关系◇第384页
第五节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第385页
第六节武帝之乱和开元之治◇第389页
第三章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第393页
第一节官制◇第393页
第二节教育和选举◇第395页
第三节兵制◇第400页
第四节刑制◇第403页
第五节赋税制度和民生◇第407页
第六节学术和宗教◇第412页
第七节门阀的兴废◇第421页
,第 3 册,292页
第三编 近古史上◇第427页
第一章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第427页
第二章唐朝的分裂和灭亡◇第428页
第一节安史之乱◇第428页
第二节唐中叶后的外患◇第432页
第三节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第436页
第四节宦官的专横◇第440页
第五节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第443页
第三章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第448页
第一节梁唐晋的争夺◇第448页
第二节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第451页
第三节周世宗的强和宋朝的统一◇第459页
第四章北宋的积弱◇第466页
第一节宋初和辽夏的交涉◇第466页
第二节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第470页
第三节王荆公的变法◇第477页
第四节神宗的武功◇第480页
第五节元佑绍圣的粉更和徽宗的奢侈◇第485页
第五章北宋辽金的兴亡◇第487页
第一节女真和金室的起原◇第487页
第二节辽朝的灭亡◇第491页
第三节北宋的灭亡◇第496页
第三编 近古史下◇第501页
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第501页
第一节南宋初期的战事◇第501页
第二节和议的成就◇第505页
第三节海陵的南侵和韩侂胃的北伐◇第515页
第二章南宋金元的兴亡◇第518页
第一节蒙古的由来◇第518页
第二节蒙古征服漠南北◇第526页
第三节金朝的灭亡◇第531页
第四节南宋的灭亡◇第538页
第三章蒙古的武功◇第541页
第一节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第541页
第二节蒙古的西征◇第547页
第三节蒙古和朝鲜日本◇第551页
第四节蒙古和南方诸国◇第553页
第四章元朝的衰亡◇第557页
第一节汗位继承的纷争◇第557页
第二节元朝的政治◇第564页
第三节元朝的灭亡◇第567页
第五章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第571页
第一节官制◇第571页
第二节学校选举◇第578页
第三节兵制◇第584页
第四节刑制◇第590页
第五节租税制度上◇第594页
第六节租税制度下◇第601页
第七节钞法◇第610页
第八节学术风俗◇第615页
第四编 近世史上◇第621页
第一章明朝的对外◇第621页
第一节明初的武功◇第621页
第二节瓦刺的强盛◇第629页
第三节蒙古的再兴◇第631页
第四节倭寇和丰臣秀吉◇第635页
第二章明朝的内治◇第639页
第一节宦官的专权◇第639页
第二节权臣和党祸◇第641页
第三章清朝的兴起◇第646页
第一节清朝的先世◇第646页
第二节建州女直的盛衰◇第651页
第三节海西女直的南迁◇第653页
第四节清太祖的兴起◇第655页
第五节辽东西的战争◇第658页
第四章明朝的灭亡◇第661页
第一节流寇和北都陷落◇第661页
第二节福唐桂三王的灭亡◇第663页
第三节郑氏和三藩◇第667页
第五章清朝的盛世◇第670页
第一节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第670页
第二节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第674页
第三节顺康雍干四朝的政治◇第678页
第六章近代的蒙回藏◇第681页
第一节种族和宗教的变化◇第681页
第二节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第683页
第三节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第686页
第四节清朝平定西藏◇第689页
第五节清朝平定卫拉特◇第691页
第六节清朝平定回部◇第693页
第七节清朝征服廓尔喀◇第695页
第七章近代的西南诸族◇第697页
第一节湘黔的苗族◇第697页
第二节湘黔的濮族和金川◇第699页
第三节两广的粤族◇第702页
第八章近代的后印度半岛◇第704页
第一节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第704页
第二节清朝和缅甸的交涉◇第706页
第三节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第708页
第四节暹罗的建国◇第710页
第九章清朝的中衰◇第711页
第一节乾隆时的衰机◇第711页
第二节嘉庆时的内乱◇第713页
,第 4 册,289页
第四编 近世史下◇第717页
第一章中西交涉的初期◇第717页
第一节西人的东来◇第717页
第二节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第720页
第三节中俄初期的交涉◇第725页
第四节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第729页
第五节五口通商◇第732页
第六节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第736页
第二章咸同时的大内乱◇第742页
第一节太平军◇第742页
第二节捻匪◇第747页
第三节回乱◇第748页
第三章藩属的丧失◇第751页
第一节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第751页
第二节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第754页
第三节中日的朝鲜丧失和甲午之战◇第759页
第四节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第766页
第四章清朝和民国的兴亡◇第768页
第一节革新的原动力◇第768页
第二节咸同光三朝的朝局◇第770页
第三节戊戌政变和庚子拳乱◇第775页
第四节满蒙藏的危机上◇第781页
第五节满蒙藏的危机下◇第788页
第六节清朝的末运◇第796页
第五章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第804页
第一节官制◇第804页
第二节学校选举◇第809页
第三节兵制◇第812页
第四节法律◇第815页
第五节赋税制度上◇第818页
第六节赋税制度下◇第823页
第七节币制的变迁◇第825页
第八节学术思想的变迁◇第829页
第五编 现代史◇第837页
第一章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第837页
第一节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第837页
第二节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第842页
第三节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第848页
第四节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放◇第855页
第二章俄蒙英藏的交涉◇第862页
第一节俄蒙交涉◇第862页
第二节英藏交涉◇第868页
第三章五月九日◇第873页
第一节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第873页
第二节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第881页
第四章帝制复辟和护法◇第886页
第一节帝制运动◇第886页
第二节对德宣战和复辟◇第889页
第三节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第893页
第五章南北分裂后的变故◇第899页
第一节皖直战争◇第899页
第二节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第901页
第三节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第905页
第四节直奉战争◇第910页
第五节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第914页
第六节各省的纷扰◇第919页
第七节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第927页
第六章最近的蒙藏◇第930页
第一节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第930页
第二节六年后的英藏交涉◇第933页
第七章最近的交涉◇第936页
第一节巴黎和会的失败◇第936页
第二节华府会议的参与◇第945页
第三节鲁案的解决◇第952页
第四节共同出兵和中东路◇第960页
第五节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第965页
第六节中俄的新交涉◇第967页
第七节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第971页
第八节日本在东北的形势◇第973页
第八章最近的财政◇第978页
第一节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第978页
第二节中国的内外债◇第982页
第三节新银行团的复活◇第992页
第四节最近的阅税问题◇第9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