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耀东先生1932年生于江苏丰县,后随家迁往台湾。1953年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在劳榦先生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北魏与西域的关系》,初窥魏晋南 北朝史门径。1961年考入香港新亚研究所,得亲聆钱穆、牟润孙、严耕望先生等诸魏晋史学大家的教言,由牟润孙先生指导,完成硕士论文《拓跋氏与中原士族 的婚姻关系》,毕业后留任助理研究员,继续研究拓跋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与转变,其成果后结集为《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1968年,考 入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班,得亲近沈刚伯、李宗侗、姚从吾诸先生,以裴松之《三国志注》为研究范围,论文由三位先生亲自指导。其间曾先后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 科学研究所平冈武夫研究室,再赴香港新亚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完成博士论文《魏晋史学的特色——以杂传为范围所作的分析》,获台大历史系首届文学博士学位, 遂受聘任教于台大历史系、辅仁大学历史系。1977年,受香港中文大学之聘,入新亚书院历史系任教,时牟润孙、严耕望先生甫退休,逯先生继任讲授“中国近 三百年学术思想史”、“中国史学史”、《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学名著”及“中古史料”等课程,执教新亚十四年之久。1991年,辞聘香江, 重返台大历史系,讲授“中国大陆史学”、“传统史学序论”及“中国饮食史”等课程,直至1998年夏退休。
逯耀东先生的研究范围集中于魏晋南 北朝史、中国史学史、现代史学、饮食文化史,擅长历史随笔、文化散文的写作,一生勤于著述,笔耕不辍,历年所撰史学论集、散文集二十馀种。近年,逯先生将 其新旧史学论稿与文稿分别辑为《糊涂斋史学论稿》、《糊涂斋文稿》,由东大图书公司陆续在台北出版,其中史学论稿已出版《魏晋史学及其它》、《胡适与当代 史学》、《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四种,文稿已出版《窗外有棵相思》、《出门访古早》、《那年初一》、 《似是闲云》、《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五种。此外,《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寒夜客来——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之二》由北京三联书店分 别于2002年、2005年出版,以其文采粲然、脍炙人口而深受大陆读者的喜爱。
《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魏晋史学的思 想与社会基础》二书是逯先生魏晋史学和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广为学界所知。《从平城到洛阳 ——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 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魏晋处于汉唐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权威地位,经学笼罩下的学术纷纷脱离经学 的羁绊而走向独立。《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主流之外出现的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并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流 变,探讨这些新史学写作形式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
本书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进入 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 ”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魏晋处于汉唐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权威地位,经学笼罩下的学术纷纷脱离经学的羁绊而走向独立。
作者简介
逯耀东,(1932-2005)江苏丰县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首届博士班,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台湾大学、台湾辅 仁大学等。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四十馀年,范围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擅长历史随笔、文化散文的写作,一生勤于著 述,笔耕不辍,历年所撰史学论集、散文集二十馀种。
编辑推荐
目录:
序
导言
北魏前期的文化与政治形态
崔浩世族政治的理想
《崔氏食经》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北魏孝文帝迁都与其家庭悲剧
北魏平城对洛阳规建的影响
拓跋氏与中原士族的婚姻关系
北魏与南朝对峙期间的外交关系
附录 试释论汉匈间之瓯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