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学习论视频教程 陕西师范大学 《天工开物》pdf-简介及下载-人文,传统文化
首页| 如何下载(?) | 网站地图
大学视频教程网logo点击查看更多 大学视频教程
网站地图 | 当前位置: 大学视频教程网人文传统文化 → 《天工开物》pdf

《天工开物》pdf

大学视频教程,璇璇视频教程
资料录入:bbxpp

更新时间:2009-10-19 12:57:00

文件大小:102 MB

语言要求:中文

资料类型:电子书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天工开物》pdf

《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后来《天工开物》由藏于日本的明朝原版重印刊行中国。 [编辑]. 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

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巨帙 绝迹百年失而稪得的传世奇书
载百工之机巧 道万业之由始
全世界最早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世界百科全书之祖
《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是保留我国古代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也是世界第一部百科类图书,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
跨越时空见证辉煌
《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卷,包括种植、纺织、熬盐、制糖、治陶、冶铸、制造车船、造纸、采矿、兵器、酿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域。打开这本书,使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亲身见证我们的祖先如何用他们的聪明头脑和勤劳双手创造出无比辉煌的历史。
千古奇书失而复得
《天工开物》在清康熙年间突然从世间销声匿迹,在此后的百余年间,任凭世人苦苦搜寻亦未得见,直至清朝末年终于在日本再度出现,轰动了全球,一度掀起了“《天工》热”,这部奇书也终重见天日。
中华传统工艺技术的活化石
书中记载数百年前流传的百余种工艺技术,大部分至今仍存在民间,且不乏传统手工艺的绝活,这些工艺是任何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但它们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正濒临失传,亟待抢救,故此本书是一本中华传统工艺技术的活化石。

《天工开物》pdf


关于版本:

该书自从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本书初版问世以来,至本评传完稿时1990 年己有353 年,这期间中外各国对此书共发行40 版次,足可见它在科学史中的重要性了。学术界对考察范围截至50 年代为止,且没有涉及西方语文的版本。

各版本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如下:

一、涂本。 二、杨本。三、菅本。 四、陶本。五、通本。 六、商本。 七、局本。 八、枝本。

本次发布的资源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的“天工开物. 巻上,中,下 / 宋应星 著 /杨素卿梓崇禎10年序の写本”。


关于杨本: (明书林杨素卿刻本)

天工开物三卷[明宋应星撰 明书林杨素卿刻本 九行廿一字白口四周单边]
图 像:图
装 订:线装
外型高广:23公分

这是刻书商杨素卿于明末刻成而于清初修补的坊刻本,以涂本为底本而翻刻的第二版。因有关此本的版本学问题较多,故此处应该详加论述。查杨本与涂本不同的地方是:
(1)序文为手书体,末尾无年款,只作“宋应星题”;
(2)杨本在文字上经过校改,但个别插图翻刻时走样。
有 助于对杨本断代的证据是,《乃服•龙袍》涂本作“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杨本改成“凡上供龙袍,大明朝局在苏、杭”。又《佳兵•弩》,涂本作“国 朝军器造神臂弩”,而杨本改为“明朝军器造神臂弩”,且”明朝”二字歪邪离行。涂本行文是明朝人口气,而杨本为改朝换代后清人口气。如杨本为明刊,为何将 “我朝”改为“明朝”?再从插图来看,涂本《乃粒•水利》节载桔槔各部件是完整的,但杨本则漏绘“坠石”,而没有这个部件,则杠杆两端失去平衡,说明杨本 勾描时漏绘。此外,全书总序称:“《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涂本在全书各章总目末尾有四行墨钉,正是“临梓删去”的 痕迹,而杨本无此现象。这也说明杨本是再刊本.

杨本板框高23.2、阔11.8 公分,为6 册装订,白口,半叶9 行,行21字。其扉页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中书名、作者及出版者为三直栏手书体,各栏间有栏线相隔。左、右两边各为“宋先生著”及“天工开物”,字体较 大;中栏居下为“书林杨素卿样”6 个小字。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1965年购自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我们称此本为“杨馆本”。此本铃有“左伯文库”及“江南黎子鹤家藏书之章”。经考订,此本与日本水户彰考馆旧藏本属一 版本,印以福建竹纸,但不及涂本用纸精良,部分书页已蛀。三枝先生在1943 年曾将静嘉堂文库藏涂本与彰考馆藏杨本对校,他那时尚不知日本国除彰考馆外,佐伯文库亦藏有同一版本。这是先前很多专家不知道的,佐伯文库为江户时代 (1608—1868)丰后(今大分县)佐伯藩藩主毛利高标(1755—1801)于天明元年(1781)所设,珍藏内外秘籍,则此本当于此时流人日本。

关于国内收藏:

黎子鹤名世蘅,1896 年生于安徽当涂,民国初年留学于京都帝国大学,习经济学,则杨本必是他购自日本后再携回中国。黎世蘅于60 年代卒于北京,其后人遂将《天工开物》售与中国书店。而彰考馆是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国(1628—1700)于明历三年(1657)修《大日本史》时建立的 书库,则其所藏杨本进入该馆当在17 世纪,即该本刚刊行不久。

二次大战期间,彰考馆藏书全部毁于战火,因此50年代时研究《天工开物》 的薮内清先生一直未能见到杨本原著。但江户时代加贺藩藩主前田纲纪(1643—1724)的尊经阁旧藏过另一种杨本,与北京图书馆及彰考馆藏本相同,只是 扉页具不同形式。该本扉页上面横栏有“一见奇能”四字。横栏下左、右两侧直栏各为手书体“宋先生著”及“天工开物”8 个大字,二者中间部位上方还以双行刻出小字“内载耕织造作、炼采金宝/一切生财备用、秘传要诀”20 个小字,下面是“书林场素卿梓”(图67B)。

1926—1927 年武进人陶湘(字兰泉, 1870—1940)先生刊刻《天工开物》时曾从尊经阁取得此本校勘,其后辗转入藏于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在人文所藏书简目中著录说:“《天工开物》三卷,明宋应星撰,明杨素卿刊本,三册”。

1934 年北京图书馆对此作了晒蓝复印。1945年以后,人文所藏书移交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9 年前,此本被提调至南京,后又运到台北,今藏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我们称此本为“杨所本”。

由 此可见,《天工开物》两种早期刊本都在中国境内有传本。顺便说,此处所谈到的杨本,还藏于巴黎的国立图书馆。 关于杨本刊刻年代,先前多认为是明代。明末时杨素卿已将翻刊本板木准备就绪,时值明代骤亡,他为使此书在清初发行,遂决定去掉原序中崇祯年款,将正文中 “我朝”改为“明朝”。但因署年款那一行字过多,挖板困难,乃决定请一书法高手重新抄序,未尾只书“宋应星题”。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作者是清初人。杨素卿 还在扉页上加刻些广告性文字以吸引读者,他颇有一番生意经。

关于杨素卿:

杨素卿当为明末清初江南刻书 商,其籍贯及事迹尚难查出。但我们注意到杨本用纸的帘纹形刻及纸的质地与所见清初福建竹纸相似。因此疑此人为福建人,而明清之际福建刻书商也确有不少杨姓 者,福建又与江西相邻,能使杨素卿很快得到《天工开物》。应当说,杨本虽在明显地方改动了涂本个别文字,以适应当时政治形势,但改动得不够彻底。如《佳 兵》章涂本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杨本却一仍其旧。而保留这些字样比使用”我朝”或“崇祯”字样,更有政治风险。这只能在清初书籍审查制度不 严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出书。从此我们便可大致确定杨本刊行的具体年代当是17 世纪50 至80 年代。很可能是顺治年间(1644—1661),再晚不能晚过康熙初年。而这时作者宋应星尚健在于世。

顺治年间刊行的各种书籍,的确其中 有明显的反清思想而得出版。再晚的时候,这类书便少见。康熙中期以后至乾隆年间,清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顺治年刊行的一些著作在修《四库全书》时均列为 “禁书”,下令全毁。而康、乾时引用《天工开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将“北虏”改为“北边”。可见当时编纂官已注意到这些字样是清廷所不容的,同时也 证明到乾隆时期《天工开物》并非禁书,仍为人们引用.杨本还对《天工开物》中其余错字作了文字校勘,并加以断句,颇便读者。

杨本作为清初 坊刻本,发行量较大,使《天工开物》在清代继续流传于世,也作为后世中外刊行其他新版本时校勘用参考书,起了不小的历史作用。因此它仍然是珍贵版本。至于 杨馆本与杨所本的关系,二者可能是同时发行,只不过扉页形式略有不同。也可能是杨馆本在先,售完之后再印一次,换了个扉页,再添加一些出版商广告文字。

目录

上篇:

乃粒:关於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及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穀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六种食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用品的铸造及加工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型式及制作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的烧制技术。
膏液:十六种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五个程序: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乾。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採和冶炼
佳兵:弓箭、弩、干等冷兵器,以及火药、火砲、地雷、水雷、鸟銃和万人敌(旋转型火箭弹)等武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对油烟、松菸、银朱(硫化汞)有详细的描述。
麹櫱: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如:南海採珠,和闐採玉。
大学视频教程 No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