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PBS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
英文名称:Ansel Adams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1902年2月2日 - 1984年4月22日)是美国摄影师,生于旧金山。又译作安瑟·亚当斯。
他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其中最着名的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系列。他也以摄影题材写作,如技术革新三部曲(《照相机》、《底片》和《冲印》)。他参与缔建的摄影社群f/64中,即可见爱德华·威斯顿、威拉德·范·戴克、伊莫金·坎宁安等大师的身影。
他提出“区域系统”的技术概念,认为摄影师应借光线的变化,控制底片和相纸上的密度观感。亚当斯也倡导“可视化”的概念(他亦常称之为“前可视化”,但这个词并未为后世所接受),指照片给予人的观感,取决于光线的测量值,即在景物摄入镜头那一刻已经决定。
亚当斯对事事要求划一的教育体制相当反感,13岁即离校自学,梦想成为钢琴家。14岁那年,他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游玩,获赠一台照相机。在那儿,他也与维吉尼亚·贝斯特邂逅,她后来成了他的太太。那几年间,亚当斯在钢琴家或摄影师的职业选择间游移不定。
17岁时,亚当斯加入了山脉俱乐部,山脉俱乐部是一个致力于保护自然风景和资源的组织。他终身未曾脱离这个组织,还曾与太太分任俱乐部的领导人。年轻的时候,亚当斯是个狂热的登山爱好者,参与俱乐部一年一度的登高旅行,后来还负责过内华达山脉的首次登顶行动。1927年在Half Dome山上,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那个高度还是可以摄影的,用他的原话说:“……一首冷峻又炽热的真实的诗”。他从此成为环境保护论者,摄影作品呈现未沾人迹前的自然风光。山脉俱乐部也因此声望大增。
亚当斯限量发行的电视系列剧《内华达山脉:约翰·缪尔之踪迹》,配有他的述辞,出版于1940年,收益贡献作保护美洲杉和大峡谷之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当斯挂职华盛顿中心的室内部门,专事摄影壁画创作。珍珠港事件后,他对战局甚感失望,跑到威廉森山下、欧文斯河谷的曼札纳国家历史地界取材。此行的摄影作品和随笔,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初次展出,出版时定名为《生而自由平等》,展现在曼札纳、加利福尼亚等地日裔美国人的处境。
亚当斯一生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1966年,他获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奖金。1980年,吉米·卡特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国家给美国公民的最高褒奖。
ii
安塞尔·亚当斯1902年生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少年时代学习音乐,立志作钢琴家,由于用功过度,健康受到损害,才到约塞密提的舅父家去疗养。他的舅父是开照相馆的,这是他从14岁起,就开始以摄影手段表现约塞密提的风景,并奠定了他一生在摄影事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基础。
在那以后,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他始终对约塞密提怀有特殊的感情,每年都要专门来这里拍照。亚当斯之于约塞密提大有“百看不厌,百拍不烦”的感情。
亚当斯摄影艺术的成就,受到他的前辈摄影家史丹特和纯摄影派代表人物斯蒂格里茨的巨大影响。他初期就学于威士顿门下,而后与威士顿成为密友。1932年受威士顿思想作风的影响,以“Group F/64”为名,组成一个摄影团体。“F64”是当时照相机上最小一级光圈,这个组织的定名就是他们艺术主张的宣言。就是说,他们主张用很小的光圈,获得较长的景深和极好的清晰度。因此亚当斯属于“纯摄影派”的显要人物。他的作品都不愧列入纯摄影派典型,最优秀的代表作之列。
亚当斯用“纯粹”的摄影艺术去表现真实美丽的世界,唤起摄影家对纯粹摄影艺术表现特性和伟大潜力的注意。亚当斯认为,摄影家正如其它艺术家一样,选择自己有独到性的事物和领域,去表现世界和自己。他正是这样规范自己的创造活动的。在他六十多年的摄影创作活动中,一直以风景摄影作品驰名环宇。可以说亚当斯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他的风景照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没有人物,与社会、历史不发生联系,也没有新闻要素,但是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美感,是超乎人的一般感受的。他从青年时代就迷恋着的约塞密提,这里的风景是他创作的不竭的源泉。更有趣的是亚当斯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密提的风景摄影作品,不仅使这里吸引了千百万游人,使亚当斯获得有“约塞密提大师”的声誉,而且使得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摄影艺术居然发挥了如此显着的社会功用是亚当斯预料所不及并引以为荣的。几十年里,亚当斯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越在加利福尼亚东部的金斯峡谷区,把大自然表现得特别深刻而有气魄。他倡导的“区域曝光法”也是为了使作品获得最好的素质,从而表达出风光的美感。
亚当斯还是一位摄影着作家和摄影教育家,从1960年到1979年的二十年里,出版了十五部着作。1943年他进入纽约艺术博物馆,任摄影部主任。1946年回到他的故乡旧金山,在州立美术学院教授摄影艺术。亚当斯一直到八十岁高龄仍然不懈地着述和创作,他的艺术叹为观止。1984年二月,这位摄影老人与世长辞。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美国着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亚当斯在他所写的《负片与照片》一书中对此曾作了详尽的表述。他所介绍的方法虽然较为复杂,然而是极其有用的。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肘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的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
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
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颈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阴影部分的光量,为使这部分能够有更多细节,并将光圈增大两级;然后量度重要强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区 域系统理论,强光部分比阴影部分亮了五级,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区域的话,强光部分便是第八区域。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要是想使强光部分有更多层次,摄影者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阴影部分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 当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区域理论之前,必须进行一些曝光和显影的试验,有关的内容较为繁琐,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亚当斯的一幅作品及其拍摄经过,以便对他的这种区域曝光法能有所了解。
《冬天的风暴》是亚当斯1940年拍摄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幅作品。那是12月初的一天。风暴最初夹杂着大雨,后来雨又变成了雪,直到中午天气才开始变得清澈。亚当斯驱车来到一个新找到的能够激起创作灵感的拍摄点,站在这里能看到约塞米蒂峡谷迷人的景色。他立即架起了8×10相机,装上121/4英寸的柯达XV镜头,对山坡和画面底部进行了取舍构图。然后等待云彩在画面上部形成动人的形状。为了避免云彩移动时造成影像模糊,曝光对问要求很短。
对于这种景物,如果是用普通的平均读数曝光,按正常显影,底片的反差会很低。云彩是灰色的,阳光照射的明亮部分显得苍白,而阴影部分则非常柔和c亚当斯运用了区域曝光法,在拍摄之前他己能预见到最后的照片是外么样子。于是他对一系列区域进行了测光。当对点式测光表还未问世。
亚当斯回忆道: “我在测光表正面加一节管子,把它的视角减少到大约15。左右,当然,我需要用4去乘侧光表所测得的任何部位的亮度值。在这一景色中,我可以断定表现出质惑的最明亮部分的亮度为160烛光/平方英尺,把这一亮度置于七区。我发现,右边最暗的树所具有的亮度(测光结果是3烛光/平方英尺)落在一区。由于树林挂有一层薄雪,它的平均亮度落在二区和三区。除了呈箭头状的明亮瀑布之外,最明亮的部分要算是云彩了。我估计瀑布的亮度大约有500烛光/平方英尺。为了提高树木的亮度,我本来可以使曝光增大2倍到4倍,但是这样可能会失去我认为照片会表现出来的某种透明的光亮感。鉴于对底片进行的这种最低的曝光,显影是要比正常区域提高一区。这就使得(本来位于七区的)高亮度达到八区的亮度标准,并且各种明暗层次会普遍显得明快。”
冲印出的底片保留了亚当斯所要反映的信息,经过在暗室中进行的某种程度的遮挡和加光,得到了一张十分生动的照片。这就是当时在他眼前的景色的忠实再现。
亚当斯在总结他运用区域曝光法的拍摄实践时说过:“我发现,如果我小心遵照区域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精确性,对预想的影像进行积极的想象,我拍出的效果几乎总是令人满意的,至少从技术上讲是这样。但是,简单的计算错误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严重的,例如,忘记把镜头接圈或滤光镜因数考虑进去。应当记住,万一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拍摄失败,每张照片的曝光记录,其中应当包括曝光细节以及显影指示,都可以作为诊断时的参考。”
iii
父亲是摄影大师,我们只是他的孩子
我站在卧室外间,盯着墙上的那幅黑白照片看个究竟。没错,是那幅1958年摄于美国新墨西哥北部、着名的《白杨树》,跟我在斯坦福大学附近住所公寓楼下大厅里的那幅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我公寓楼下那张是精美的印刷品,而面前这张20英寸照片是用底片放大的原作。照片拍摄者兼制作人用铅笔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安塞尔·亚当斯。
欢迎你来我家做客
这是位于加州海滨旅游胜地蒙特雷附近山里的一幢小楼,因为我在斯坦福大学参加的研究项目———奈特基金会在当地举办一次国际形势研讨会之故,我作为主讲人之一应邀来到这里。研讨会结束后,4位与会的国际主讲人分别被安排在当地人家下榻。我的临时房东兼这张照片的主人是亚当斯的女儿安·亚当斯·赫尔姆斯和她的丈夫肯·赫尔姆斯。在我下榻的二楼客人卧室里,除了这幅着名的《白杨树》外,亚当斯的另外几幅早期黑白风光照片原作挂在卧室里间床两边的墙上。
“我们是安·赫尔姆斯和肯·赫尔姆斯,欢迎你来我家做客。我们住在蒙特雷附近,蒙特雷有美丽的‘17英里路’海滨风景区,在蒙特雷附近小城萨利那斯的国家斯坦贝格中心,目前还有两个关于安塞尔·亚当斯摄影的展览。……不知道你对哪里最感兴趣。”
2月中旬,我第一次收到赫尔姆斯夫妇的电子邮件。因为职业的关系和去年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参观的原因,我回信提出,希望去萨利那斯参观亚当斯的摄影展览。尽管在发件人姓名栏里写着“安·亚当斯·赫尔姆斯”,当时的我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临时房东究竟是谁,而且安和肯在几次电子邮件往来中对此只字未提。直到临出发前,我跟同行的美国同事提起他们的名字,她才大叫起来:“哦!那可是安塞尔·亚当斯的女儿家呀!我猜一定是他们挑的你,因为你是摄影师嘛。而且我敢肯定你会过得很愉快!”
一点儿不错。
安和肯是那种一眼看去就让人感到很亲切的老人,和蔼而谦逊。“我是安·亚当斯·赫尔姆斯,这是我丈夫。”
“肯。欢迎你来我家。能接待一个中国客人是我们的荣幸。”肯·赫尔姆斯微笑着伸出手。
他们的家是一座两层半的楼房,小楼倚山而建,面对一大片开阔的谷地,从客厅的落地窗望出去,风景很美;从露台放眼看,远处有一座形似古堡的石山,那是当地着名的一景。这座楼房的前一个房主原本是想将它修作旅馆的,因此建筑格局很宽敞,在选景上特别讲究。整幢楼房里的陈设洋溢着艺术气息:除了安塞尔·亚当斯的黑白及彩色照片原作,亚当斯的朋友们为他拍摄的肖像照片及家庭合影外,还有亚当斯的夫人、安的母亲弗吉尼娅·贝斯特·亚当斯收藏并赠送给女儿女婿的印地安人手工艺品,以及肯收集的世界各地土着的乐器。
“我出身劳动阶层家庭,我和安刚刚结婚的时候,根本买不起这样的房子。可是因为孩子多,又需要一个大一些的住处。能住在这里,得感谢安的母亲弗吉尼娅的慷慨。她当时对我们说,‘你们两个去找吧,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告诉我。’最后,我们看中这座山间农场里的房子,加上房主人当时必须低价卖房,我们才能有这个家。”肯满脸感激地介绍。
“不过,我特别要感谢安塞尔和弗吉尼娅还远不止这个。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上天造就的好女人。”肯一点儿也不掩饰自己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安和肯都是第二次结婚,安前夫病故,肯与前妻离异,二十几年前两人结婚时,安有三个女儿,肯有三个儿子。如今,除了两个做音乐家的儿女至今单身漂泊,另外的四个孩子都已经各自建立家庭,给年近古稀的他们添了11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子女。离巢的孩子们偶尔会来看望老人,安和肯住在这所远离城市喧嚣的大房子里,相敬相亲,颐养天年。
天才、“活宝”和严肃的父亲
每每说到母亲时,安的眼睛里便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温情。“弗吉尼娅是那种甜美的女人,温柔、热心,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品位。她年轻时的梦想是做歌唱家,不过命运最后还是让她去了约塞米蒂,经营她父亲的画廊。她和安塞尔都弹得一手好钢琴,也正因为这个他们才有机会互相认识。”
“那安塞尔呢?我从他的很多照片里能看见音乐的流动,而且在那些没有人的风光照片里,也能感觉到人性的存在。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哦,其实安塞尔身上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品格。在面对艺术和工作的时候,他极富天才,但很害羞。他的艺术修养也很高,而且早年一直在为自己究竟是做钢琴家还是摄影家犹豫。”安说。父亲弹得一手好钢琴,在约塞米蒂工作的那些年,他演奏的音乐和他的风光摄影一样受到人们的欣赏。安塞尔对音乐和戏剧都有很深的感情,自己写剧本,设计演出服装,还喜欢表演,甚至有些好表现。
“在朋友面前,他完全是一个活宝,特别喜欢开玩笑,闹得不得了。”阿瓦西旅馆1926年在约塞米蒂山谷里建成;1928年,安塞尔开始在那里演戏。第二年,他和朋友们就以戏剧家华盛顿·艾尔温的作品《布雷斯桥大厅的圣诞晚餐》为蓝本,在阿瓦西旅馆负责起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晚宴化装演出。在晚宴上,演出者身着中世纪的服装,由扮成王子的演员欢迎身着盛装出席晚宴的客人。尽管宴会场面豪华,气氛欢快,节目的设计者还是没有忘记加入穷人的角色,让他们衣着褴褛,穿梭在豪华的席间,不断对客人磕头,提醒大家在世界上还有人在挨饿,以期唤起大家的道德心。
“安塞尔在演出中扮演小丑,插科打诨。”安指着客厅墙上一幅父亲当年在约塞米蒂圣诞晚宴演出中的黑白照片说,“这个角色他演了几十年,乐此不疲。”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安塞尔·亚当斯一副小丑打扮、得意洋洋的样子。
“到他晚年的时候,安塞尔特别喜欢朋友聚会。有时候即使陌生人来敲家里的门,只要说‘亚当斯先生,我们特别崇拜您的摄影作品’之类的话,工作了一天的安塞尔就会兴高采烈地把人家让进家来,一起喝酒聊天,所以那些年里,家里的客人总是很多。”
“那安塞尔是个怎样的父亲?也这么风趣吗?”我问。
“才不是呢。”安多少有些遗憾地说。“在我的眼里,安塞尔是对孩子不苟言笑的严肃父亲。别看他在大人们面前话多得不行,而且很搞笑,可当着我和哥哥迈克,他很少表达自己的幽默感,总是拿着一副大人的架势。大多数时候,我们小孩在父亲面前都不吭气,只有听他说话的份儿。而且他对我们好像不是特别用心,很少注意孩子们。现在,我看见自己的儿子和女婿们对他们的孩子特别温和,喜欢跟孩子们玩在一起,总是觉得很宽心。说真的,要是让我选择,我更想要一个亲切温柔顾家的父亲。”
“可是父亲太忙了,很少有时间陪我们玩,老是工作、工作、工作。好不容易把他盼回家来,我又觉得他和他的朋友们太闹,心里悄悄盼着他赶快再出去工作。”我想自己能理解安的那份遗憾。安和哥哥迈克年纪相差一岁半,他们俩出生的时候,安塞尔都不在妻子身边,而是正在外地拍照片。这对于家庭生活来说,确实是不小的遗憾。
“我老是觉得,他跟那个时代其他孩子的父亲不一样,不穿西服,不打领带,留胡子,一副很随便的艺术家打扮,我们小孩在他面前从来不敢太放肆。从懂事起我们就知道,不能碰安塞尔的底片和照片,就像你如果去了农场,决不能往农夫的奶牛身上泼茶水一样。”
风光摄影家以外的亚当斯
“你们从小就看着父亲拍照片,难道就没受到什么影响,让你们也对摄影感兴趣?”
安摇头。“虽然迈克六七岁的时候,安塞尔就曾经带他一块出去拍照片,还让迈克帮他扛相机。但是我们兄妹两个好像对摄影都没有特别的兴趣,安塞尔没有勉强。”
“我和迈克小时候,安塞尔还专门为我们拍过一本画册出版呢。”安从她的工作室的书架上翻出一本旧书。那本黑白摄影集的标题叫《安和迈克》,整本书都是安塞尔·亚当斯为儿子女儿拍摄的黑白照片。看着一幅幅记录着兄妹俩儿时很甜美模样的照片,我笑道:“你们小时候的样子好可爱!”
“咳,其实有些照片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我老爸拍起照片来,摆布我们可有一套了。‘闭上眼睛’。或者‘往那边看’。”安率直得让人吃惊。不过她的坦率倒让我更能体会当时安塞尔·亚当斯出版这类摄影图书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商业性。本来这本书就不是为纪实出版的,拍小孩子甜甜的形象,更多考虑的是图书的潜在市场。看来,那些甜美影像的诞生中其实蕴涵着为生计努力的艰辛。
“当一个自由摄影家,要生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年安塞尔在约塞米蒂拍照片,把作品放在岳父哈里·贝斯特的画廊里出售。他和哈里的女儿弗吉尼娅也是在贝斯特画廊结的婚,婚后又有了迈克和我一儿一女。总得养家是不是?哈里去世以后,我妈妈弗吉尼娅成了贝斯特画廊的经营者,安塞尔的一张照片最经常的卖价不过5到100美元。后来,安塞尔的作品越来越好,他真正出名了,成了大摄影家,晚年照片价格才越来越高,到去世以后才有一幅作品拍卖价上万美元的事情。”
“可是在一开始,为了生活,他必须什么摄影都会做,才能养活得了一家人。”安站在自己办公室书桌前,淡淡地说。“父亲的一幅原作、举世闻名的《月升》就挂在书桌边的墙上。如今,一幅《月升》原作的美元拍卖价已经达到了六位数。”
“现在大家都说安塞尔·亚当斯是世界着名的风光摄影家,其实,早年他也做过不少其他的摄影。像肖像摄影、商业摄影,包括纪实摄影,他都留下过一些不错的作品。只不过因为他做风光摄影太出众,所以那些东西被淹没了。”
的确,我还记得前一天在萨利纳斯看的两个安塞尔·亚当斯摄影展览《激励与影响》。布展人别具匠心,将那些曾经对安塞尔·亚当斯摄影风格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的摄影家的作品、亚当斯本人的作品以及受到亚当斯摄影影响的新一代摄影家的相关作品同时展出,让参观者能够了解亚当斯摄影风格发展的完整脉络。而在这个总共80余幅作品的摄影展览中,主办者把亚当斯摄影中相对不为世人重视的“另外一面”———风光摄影以外的作品,如人像摄影、商业摄影及相对抽象的艺术摄影作品比较系统地介绍出来。
“你来看安塞尔给施蒂格利茨(20世纪美国最着名的摄影家和纽约着名的艺术品鉴赏家和经销商,亚当斯景仰的艺术大师,后两人成为朋友。———作者注)的夫人欧其菲(美国着名女画家,安塞尔·亚当斯的朋友———作者注)拍的这张照片,”安领我到通向二楼肯的办公室的楼梯边,墙上那张欧其菲的肖像很传神。“欧其菲就是那么个有个性的人物,神得很。”欧其菲的肖像照片是亚当斯人像作品中比较出名的一幅,但实际上,他还有其他一些相当出色的肖像照片,只不过如果不是萨利纳斯的影展,还真不一定有机会看到。
“还不止是这些呢,安塞尔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曾经帮助女摄影家多萝西·兰格做过暗房;二战期间,他自己还拍摄出版过一本黑白纪实摄影集———《生而自由与平等》。”
《生而自由与平等》是安塞尔·亚当斯1944年出版的黑白纪实摄影作品集,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在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时表现了这些人在困难处境中显示的自尊心,表达出作者对于美国社会宣扬的“平等·自由·博爱”精神与战时对日裔美国人政策的质疑。但在当时,由于二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的对抗,特别是日军空袭珍珠港事件的影响,美国公众中反日情绪高涨,出版这样主题的书籍多少有些生不逢时。《生而自由与平等》一出版就引发了强烈争议,不少人认为作者缺乏爱国心,对安塞尔·亚当斯提出严厉批评,这本书也被大量销毁。安手中保留的一本是目前流行于图书收藏品市场上不多见的拷贝之一,是她在e-Bay网上从拍卖人手中高价买回来的。
“不过现在人们谈论亚当斯的时候,说起的总是新墨西哥州,内华达山脉和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塞米蒂山谷里有亚当斯摄影画廊,公园里还有一大片区域以他的名字命名。”安继续说,约塞米蒂是美国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亚当斯从12岁第一次去那里,走遍了这座国家公园,拍摄了许多着名的风光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更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里的喜爱。我去年秋天去游览的时候,面对眼前壮美的景象,心中荡漾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说真的,有亚当斯在前,想在约塞米蒂的风光摄影上有所超越,需要花很大的气力。不另辟蹊径,最多也只能赢得类似“照片拍得不错,有点像亚当斯作品”的恭维了。
“不过,安塞尔拍摄的照片也不全尽人意啊。”安又拿出一本安塞尔·亚当斯风光摄影集,居然是全彩色的。
“是啊,安塞尔后来在尝试彩色摄影,他的彩色照片中有一部分和他的黑白照片一样出色,比如我墙上挂的这幅。”安又指指手中的彩色画册,“但是另外一些照片上的色彩就把他黑白作品中的那种气势和神秘感消解了。”她翻到其中一页,“你看,出版商把这种照片拿出来混在他其他的彩色摄影作品里,一道结集发表,这怎么能跟他的黑白照片相比呢?”
子女不必承父业
安塞尔成了全美闻名的大摄影家,有关的报道和评论也多了起来。其中自然不乏借名人出名的事情。直到今天,肯在说起有些人对老岳父的议论时,还是有些愤愤不平。“有一个编辑在安塞尔去世以后,自称他特别了解亚当斯,主动向媒体提供他知道的信息。他说亚当斯嗜酒如命,是个酒鬼;还说他有诵读困难症。我们是他的家人,我们知道安塞尔是什么样的人。第一,他没有诵读困难,第二,他是个工作狂,而不是个酗酒狂。安塞尔平时工作之余,是喜欢喝点酒,但是他从来没有喝醉过。”
“我听到过一种议论,说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过于漂亮。你们怎么看待这点呢?”
“没错,纽约一家画廊就这么评论过,说安塞尔的作品‘过于美丽’,而‘美丽是与艺术无缘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可实在不能苟同,艺术为什么不能是美的呢?不过,随他们评论吧,一个人出名,必须面对各种人的各种议论,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安塞尔出名了,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吗?比如,做‘名门之后’的压力。”
“父亲是父亲,我们是我们。他出名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自然有我们自己的事情可做。”
“那你觉得从安塞尔那儿受到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呢?”
“安塞尔很少说教,大多时候是在孩子们面前以身作则。他有很强的追求卓越的倾向,工作特别努力,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到足够好。他认为‘生活是创造,你总得做点儿什么’。”
“但是不一定要搞摄影。”我笑。
“就是。不一定非要子承父业。父亲已经把摄影做得那么好,我们觉得很难在这条道上再做出更棒的事情。我们喜欢他的照片,收藏他的作品,也为全世界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感到高兴。但是,我们有我们感兴趣的领域。我除了经营家庭出版公司,还在家里研究族谱,肯研究宗教学,生活得不也很有意思。”
在安和肯家小住一日,第二天中午,告别的时候到了,安拿出一套安塞尔·亚当斯风光摄影明信片、一张装裱好的亚当斯作品、拍摄于1960年的《月亮和半圆顶》6英寸精美印刷品和一本《安塞尔·亚当斯自传》。安在书的扉页上写上“送给文”,再签好自己的名字,然后把书递给丈夫:“我就是不会写那种聪明话,你写吧。不过千万别再画狼啦。”
“狼?什么狼?”安的话引发了我的好奇心。
“哦,那是我退休前在斯坦福大学医院里进行‘记忆丢失’研究和儿童心理教学的时候,给孩子们上课时的把戏。”肯一边说,一边在一张纸上随手画起来。
“我问孩子们,‘你们谁会画狼?’很多孩子都说不会。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拿着笔,跟我一笔一笔画,看看最后能不能画出一头狼来。’然后孩子们就一笔一画地跟着学,结果绝大多数都画出这么一头狼。”说到这时,肯的笔下已经显出一头笑嘻嘻的狼来。“你看,其实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如果不去尝试,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究竟能走多远,最关键的是要有自信心。”
肯想了一会儿,在亚当斯自传扉页安的签名下面写道:“为美好而充实的生活,送上我们最好的祝愿———和平。肯·赫尔姆斯”。
我小心翼翼地合上书页,并且把那张画了狼的纸片夹进书里。
“再来吧。我知道你们基金会今年5月会来蒙特雷办讲座,到时候我们会安排一次早餐会,请你们全体来参加。如果你有空,我们还可以把这一带我们的摄影朋友请到家里来,跟你见面。”
我提出给安和肯拍几张照片。老夫妇欣然接受。肯笑着说:“文,我们可没有昂贵的相机,现在全靠这台小数码相机拍家庭合影。”
“那不是挺好吗?我手里也只有一台小数码。”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有些暗自庆幸,此行没带自己的宝贝徕卡M6。
摆弄着手中的小数码照相机的安像个小孩子,求救似地问丈夫:“肯,这机器该怎么用来着?”
肯眯起眼睛打趣:“安,你是谁的女儿来着?”
安不慌不忙地回答:“父亲是摄影大师,我们只是他的孩子嘛。”
iv
自1839年8月19日,由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1787-1851)在法国科学院将其银版摄影法(Daguerreotype,又称达盖尔式摄影法)公诸于世之日起, 摄影已走过了一百六十一年的历史。当今,世界正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容置疑彩色图像更能适合时代的要求,更能准确、真切地传达情报和信息,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彩色的世界里,黑白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深深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
特别是近年,以美国为中心的欧美诸国的美术馆、专业摄影画廊等,大量展示和收藏摄影作品,这其中绝大多数也是以黑白摄影作品为主要对象的。当然,这也有黑白摄影作品在保存特性上比较优异的要因,但从体现摄影家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念来看,相对于彩色摄影,黑白摄影更具有象征性,更显得单纯化,更富有想象空间,也许这正是黑白摄影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说起黑白摄影,也许大家会联想起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以及以f64小组为核心的“纯摄影”派摄影家和他们那影调优美、制作精良的经典作品。摄影术虽然发明于欧洲,但摄影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纯摄影的理念和高品质摄影美术原作(Original Print)的制作观念和技术,可以说是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的。
被誉为近代摄影之父的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从德国留学回到纽约后,于1902年成立摄影分离派,次年出版季刊《摄影作品》,并在1905年创设了着名的291展厅,为使“人们认识到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的手段”而竭尽全力。施蒂格利茨本身也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摒弃当时在欧美盛行的模仿绘画的画意摄影的影响,提倡“纯摄影”,也就是说,照片要真实、清晰,影调要丰富,层次要分明,强调摄影不仅在技术手法上,同时也在表达个性意义上,更多地考虑摄影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使摄影变得更纯粹化,独立于绘画之外。
当时被施蒂格利茨极力推荐出世的摄影家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1890-1976)以他那正视现实的态度和直截了当的画面构成,很大地刺激和影响了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1886-1956)、安塞尔-亚当斯等一代名家。亚当斯在第一次看到斯特兰德的作品后,备受感动,“我对摄影的认识在那天下午具体形成,因为我终于了解这种媒体于表现艺术上拥有多大的潜质”。
在施蒂格利茨和斯特兰德的启示下,韦斯顿、亚当斯找到了自信,明确了摄影创作的真髓和方向,并在创作实践中将对形体美的彻底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热情讴歌,充分地体现到完美无缺的一幅幅高品质的黑白摄影原作之中,这个传统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一大批的摄影家以及他们的创作观念和方法。特别是安塞尔-亚当斯发展和完善了一套十分科学地、精密地控制影调的制作技法—区域曝光法(Zone System),这为在摄影创作实践中如何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范本。
亚当斯还结合了施蒂格列茨的“等价”、韦斯顿的“前视”的观念,提出了“预先想象”的观点,也就是说在未正式拍摄之前,先在自己的脑海中对所要拍摄的物体有意识地形成一个最后要得到的影像,这就要求在创作的时候,不但要接触被摄体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洞察被摄体所能表现的潜在影像。
1932年在韦斯顿、亚当斯等人倡议之下,以美国西海岸一批有志的摄影家为中心而组成的f64小组,以大画幅相机(4×5″或8×10″)为主而制作出来的富有精致影调和质感,同时又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高品质摄影作品,成为摄影史上的一个丰碑,为视觉艺术提供了一个不朽的典范。
摄影与绘画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当你按下快门时,往往对于作画不利的东西也会感光定影到胶片之上。所以,有人说摄影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减法过程。对被摄体进行构图整理,将多余的东西力求从画面中排除出去,以更加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内涵。而黑白摄影中把一个现实的彩色世界,置换为黑、灰、白的单色影像的原理是同摄影表现的原则相一致的。
人的眼睛对自然界的色彩感知本来是最自然的感觉。摄影发明之初,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人们对于能将现实世界的影像记录下来的惊喜,也许远远大于对彩色画像的欲求。当然,在达盖尔式摄影法发明不久,便有人发明了人工上色的技法,当时人工上色的“彩色照片”,至今尚保留着完好的色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鉴赏水墨画的文化传统,中国画论中也有墨分五色,墨分六彩之说。水墨画的这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墨写色,注重神似而不是形似的美学思维方式,更能充分,也更能纯粹地体现创作者的精神和艺术境界。
大家熟悉的黑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在他漫长的摄影生涯之中,其实也拍摄了不少彩色相片,但在亚当斯生前从未发表过。1993年,由亚当斯的生前好友,乔治-伊思曼之家国际摄影博物馆馆长詹姆斯-恩亚特编选出版了《Ansel Adams in Color》彩色摄影集,恩亚特特别指出:“彩色摄影对于亚当斯来说仅仅是黑白摄影的草图,对于真实感的表现和追求并不是亚当斯的本意。
亚当斯认为,从充满着色彩,满载着情报的现实世界之中,如何通过选择和选取来将之置换为黑白照片才是最重要的。”亚当斯在“区域曝光法”的论说中,主张采用柯达雷登90号滤色镜来观察景物的反差,并从中去体会色彩和黑白的关系,以此作为学习“预先想象”的方法,其目的也正在于此。因此,恩亚特也强调,如果亚当斯在世的话,想必是不会允许出版这本彩色画册的。
另外,从照片的后期处理加工的角度来考量,黑白摄影更具有让摄影家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和空间。相信体验过暗房制作的人,也许更能理解到黑白摄影“手工制作”的乐趣和魅力。当你在安全灯昏红的弱光之下,随着显影液的晃动而渐渐显现出来的影像,能让你一分一分地分享到耕耘和收获的实感。而作者亲自参与制作的作品,不容置疑能更充分地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和感觉。难怪在摄影作品的收藏和拍卖市场上,作者亲自制作的作品要比委托他人制作的作品价位要高出许多倍。“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的名言,更形象地道出摄影作品制作过程的独特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