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死刑报告
资源类型:MP3
版本:小说连播 翟万臣播讲 33回 原著:潘军
发行时间:2004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这是当代中国第一部关注死刑的小说。如果有人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么法律应该剥夺他的生命,我觉得这很 公平……那么,对于偷盗者是否要砍他的手,对于强奸犯是否还要恢复宫刑呢? 潘军在商海遨游5年后重新拾 笔,这部最新作品涉及现实司法制度。有人说是问题小说,表达了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有人说像报告文 学,书中的桩桩案子与现实中大家曾关注的热点不谋而合。其中有法律事件、刑侦女警察、媒体记者、爱情、 婚外恋……让人心灵震撼。
说说潘军的《死刑报告》
一提到死刑,总是能想到那个叫“菜市口”的地方,据说那是个行刑的地方。人头落地,面目狰狞,呼一阵风,卷过残叶和尘土,车轮已经吱吱呀呀的向街口的另一个方向驶去了。还记得一个资料,在哪里看过不记得了,在清朝的时候,如果老百姓犯下死刑,那么郐子手会用一把刀刃薄且锋利的砍刀,迅速的砍下去,一刀完事,以尽量的减少犯人的痛苦,但如若朝廷高官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郐子手手中就会持有一炳粗重且驽钝的砍刀,几乎不可能一刀结束任务,就得来第二刀,甚至第三刀,知道连皮带肉的脑袋滚落地下,观者无不动容。死刑的意义是在对死者的惩罚的同时也对生者提出警示。千万不要犯法,犯法是没有好下场的。
但是就当我们在菜市口,琢磨怎么砍头才能让犯人更好的谢罪于天下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提出要废除死刑了。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首先明确提出了废除.,1848年出现的第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圣马力诺共和国。从那时候起,国际法律界就死刑存废的问题的争论就没有间断过。
我是按照读小说的读法很快的把《死刑报告》读完的。因为作为一本小说,他具备了小说的全部素质,虚构的故事,却有情有爱;灵活的视角,深邃的观察这个世界;亲切的语言,清晰流畅的表达了写作的目的。在叙事的时候,加入了“辛普森案件”。“辛普森案件”被称作一场“世纪审判”,他在当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把这个案件与小说中其他几个关于死刑的中国故事,平行的展开,形成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交流激荡的空间,是小说增添了深层的意味。
柳青、陈晖和李志扬,职业分别是女警官、法制记者和律师。柳青是那种聪明而又漂亮的女人,是会让大多数男人见了心动的女人,但她端庄、善良,有着母性的光辉。陈晖的气质更像一个明星,像一个拥有许多崇拜者而培养出了的中年男人,他有学识、有见解,有正义感。李志扬这个人,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方面他和陈晖是投机的。三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浓烈的正义感,不畏强权的去伸张正义。他们在小说中的人生道路,是那么的完美,让人羡慕。我想,这或多或少要寄托作者的一种理想主义情结。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潘军是低调的。这与他的小说给他带来的成绩是不相符的。从潘军的小说中我们能知道潘军对小说的态度是忠诚的。从80年代的先锋小说写作开始,就不断的探索小说的写作,彰显个人写作的意义。进入90年代以后,潘军仍然是原有的低调姿态,对小说写作做出积极的努力。看过《死刑报告》之后,我们看到了潘军写作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其实这种转变似乎早有预兆,潘军在写《合同婚姻》的时候,就已经在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了。这样的一种转变给读者带来了不适应,但这对潘军来说未必就是坏事。因为作家在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死亡,是人类的终极话题。死刑是一种特殊的死亡,因为它背负了许多复杂情感。同时,千百年来,死刑镇压了无数异端,为统治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没有多少人怀疑过,这种以国家的名义,剥夺罪犯的生命是否值得肯定。因为理由十分坚定和充分,他是罪犯,他该死。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的“菜市口”看到的那残忍的一幕。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充满爱,而不是仇恨。
------------------------------------------------------
注:本书已加入曲艺共享计划